();
第九十一章 思明镇小学
思明镇小学!
教室里,坐满了各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六岁到十六岁的孩子,有一百五十多人,这是思明镇适龄的所有孩子了,即便是女孩,朱胜枫都强制让她们的父母送来。
现在朱胜枫在思明镇威望极高,一言九鼎的那种。他的话就是金科律令,所有人都必须服从!
当然,所有孩子都是免费的,还管饭。若是家里因此缺少劳动力,还会安排战俘去帮忙!
除了孩子,还有近百各级军官,坐在孩子们的后面。这些军官会一起学习,然后回去教其他士兵!
学堂是按照后世的教室建造,窗明几净,还有木匠打造的桌椅。甚至朱胜枫还安装了电灯,让孩子们能更舒服轻松地学习!
朱胜枫脱下军装,穿着一身儒生长衫,没有了往日的军人风采,变成了一名风神俊茂的士子。
李秀娘眼神迷离地望着朱胜枫,她手里还拿着一台正在拍摄的照相机。
朱胜枫打算将自己上课的内容,完完整整地拍摄下来。
别墅里有几部投影仪,还有几台一百多寸的电视机,肯定是要利用起来的。
如今整个思明镇,也就他一个算是合格的老师。语文方面别人还能代劳,可理科方面,只能他一个人。
他时间,精力都很有限,只能将每节课都仔细地拍摄下来,然后让其他学生观看。未来再有新学生,他也不用再亲自授课了。
朱胜枫在黑板上写下:“强汉,盛唐,刚明!”
“这是我汉人打造的最强盛的三个王朝,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将匈奴击退至北境,封狼居胥,打出了我们汉这一个民族,自此我们以做汉人为荣。更是发出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呐喊!”
“大唐更是国力达到了顶峰,国泰民安,边疆稳固,物华天宝,万国来朝,一派盛世景象。直到今天,遥远的西域,依然流传着大唐的赫赫威名!”
“而我大明,当年蒙元南侵,赵宋软弱无能,丢掉了我汉家江山,让我亿万黎民百姓,沦为了低**的四等人,山河沦为蒙古鞑子铁骑的牧场,肆意践踏!”
“万幸天降我大明洪武爷,让日月重光,山河再造,提百万精兵,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挽救了我汉族于水火之中!”
“我大明更是喊出了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展现我汉人的铮铮铁骨,刚强坚毅的民族本性。”
“然将近三百年过去,我大明也步入暮年,我汉人再次被胡虏欺凌。辽东的鞑子几次南下,劫掠我大明子民去关外为奴为婢。到了这南洋,我们更是沦为三等人,红毛鬼欺辱我们,就连倭寇,土著也能骑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此乃奇耻大辱!”
“我朱胜枫发誓,必将重振我汉人雄风,重现强汉盛唐之气魄。而你们,更是要为我汉人重新崛起而读书。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刀枪,知识才能改变自身以及国家的命运!”
朱胜枫最后举着拳头高喊:“为汉人崛起而读书!”
下面学生,军官,一起跟着高喊:“为汉人崛起而读书!”
……
众人喊完口号,一个个激动万分,面色通红!朱胜枫这才开始正式上课。
朱胜枫很激进,完全将后世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搬过来,识字从拼音,简体字开始。
简体字并不是后世生搬硬造的,本来就自古有之,有民间自发的俗体字,草书字等等,只有极少数是重新创造的。
朱胜枫未来会将一些过于生硬的字改掉,彻底保留自古就有的简体字。
很多人总是喜欢吃过五个馒头后,就开始抱怨多吃了前面四个。后世很多喷简体字的,完全不去想想,清末几亿人口,文盲率高达九成多,在那个时不我待的时代,为了用最快的时间扫除文盲,这是最优解!
更不清楚,推广简体字是从民国就开始的。只是某光头失败了,虎踞某岛,为了自我安慰,说自己是正统,就开始守旧。然后反过来揶揄大陆!
嘿,反对的人,罚抄一百倍“忧郁的台湾乌龟”。
当然,他也有一点小私心,自然是为了适应自己的习惯。他未来要艰苦奋斗几十年,总不能还要让他迁就别人吧?享受享受怎么了?
至于推广拼音,不仅仅是为了加快识字的速度,毕竟古代也有切音法。主要是为了后续的数学,化学,物理的一些公式,一些缩写。
有太多的符号,他不可能硬生生地自己进行创造,他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精力。他最多只是改变一些符号的叫法。将一些用外国科学家名字命名的符号改掉。
朱胜枫用了一上午,上了语文课,数学课,又进行了一些物理化学的小科普,这才下课!
未来几个月,朱胜枫基本上每天都会来上课。
……
上完课,下午的一些语文课,就交给李秀娘,还有另外找的两个教书先生,让他们带领学生尽快多认字。
下午,朱胜枫来到兵工厂!
这些日子,他除了要上课外,还要制作蒸汽机,改进造炮的方法!
首先是蒸汽机,这玩意儿在有现代机床的基础上,又有详细的图纸,打造起来很简单。
别说蒸汽机了,就是内燃机他都能打造。作为一个小有名气的YT手工博主,他就制作过一台蒸汽动力自行车。
别墅里不仅有详细的图纸,还有一台蒸汽小火车。大漂亮有很多玩蒸汽小火车的,是真的能在轨道上跑,甚至几个人骑在车厢上都能拉动的那种。
麦克这家伙就是其中之一!
至于说手底下的工匠,并不懂得蒸汽机的原理。这的确是个问题。
可朱胜枫并不担心,华夏自古有很多工匠,他们都是凭借着经验,而不是真正懂得其中的科学原理。
就比如火药,有几个工匠明白火药的原理,还不是按照老祖宗传下的配方,进行各种提纯,配比。
只要朱胜枫带领他们多造几台,将各种配件进行标准化,他们照猫画虎就行。后世新华夏建立后,很多工厂里的老师傅大字不识一个,可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技术精湛的各种技工,钳工!
而且不要低估了我汉家百姓的学习能力,朱胜枫肯定是一边制作,一边教他们。
此外就是火炮的制造方法的改进了!
朱胜枫对炮兵有自己特殊的要求,而不会盲目地按照历史的进程发展。因为他拥有机床,这给了他很大的发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