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击996:看啥都自带价格标签! 第96章 供不应求

();

前台小周和李泽熙都懵了。

这……这也太神速了吧?

发布会才过了一天啊!

还没等她们安排好接待,前台又一阵骚动,这次来的是一位气质儒雅、戴着金丝眼镜的老者,身后还跟着一位提着公文包的年轻助理,老者递上的名片,头衔是“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研究员”。

“冒昧来访!”老教授语气温和地说道:“我们对贵公司的鉴灵AI非常感兴趣,不知能否与贵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当面交流一下?”

前台区域彻底变成了菜市场,电话铃声、不同口音的咨询声、考古队员爽朗的笑声、老教授严谨的提问声……交织在一起,几个接线员忙得不可开交。

市场部几乎全员出动,端茶倒水,引导分流,勉强维持着秩序,技术总监唐建和他手下的几个工程师,被不同机构的人团团围住,问题一个接一个,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被剥夺了。

“唐总监,这个模型我有点不太懂。”

“你们这个架构是自主搭建的吗?”

……

财务部也没有幸免,陈晓佳看着前台传过来的、已经堆了厚厚一沓的机构名片和合作意向函,手指都有些发颤,故宫博物院,魔都博物院……一个个都是平时只能在新闻里看到的金字招牌!

她忍不住激动地冲进张灵的办公室,声音都变了调:“张总,好多公司都是冲着鉴灵来的!这……这订单量逆天了啊。”

张灵其实已经有心理准备了,但是他还是很兴奋:“我就知道会这样,说明昨天我们送出去的免费会员起作用了,就是我们的产能恐怕跟不上了!”

陈晓佳也很着急:“是啊,得想办法提高产能,不然很多订单都要飞了。”

“现在金融机构对我们星海的估值是多少?”

“现在星海的估值已经到了5个亿了!”陈晓佳看着数据说道。

张灵皱了皱眉头:“市值已经这么高了,可以上市了!”

现在的情况让张灵既兴奋又紧张,魔都市工信局的领导亲自带队来公司调研,在参观了研发中心、亲眼目睹了鉴灵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演示后,当场表态要将星海列为AI 文化领域的重点扶持企业,不仅有一系列的税收减免和政策补贴,更是承诺在贷款和人才引进上提供绿色通道。

一时间,星海集团风头无两,仿佛成了魔都乃至全国科技界最耀眼的那颗新星。公司内部更是士气高涨,每个员工走路都带风,为自己的公司感到无比自豪。

在这片大好形势之下,上市,似乎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们去市场部!”张灵说道:“把唐健也叫上!”

“好!”陈小姐一路跟随,半路还不忘打个电话通知唐健。

到了市场部,里面的人都忙的无暇顾及他们,还是陈晓佳主动叫了李泽熙,她才听到然后回应的。

“啊,张先生,你们找我?”李泽熙一脸懵懂地问道。

“李主管,你过来一下,有事找你商量!”

几个人一起来到聚集在了市场部的一个角落里商量着今天订单爆炸的应对策略。

经过一翻讨论,李泽熙提出了想法:“以我们现在的势头和估值,我认为是时候启动上市计划了,登陆科创板,不仅能募集到更多资金用于后续研发和市场扩张,也能极大提升公司的品牌公信力。”

陈晓佳立刻表示赞同:“说得对,我们的财务数据非常健康,业务模式清晰,市场前景广阔,完全符合科创板的定位,现在提交申请,时机正好。”

张灵沉吟片刻,目光扫过他们几个充满期待的脸。

上市意味着公司将进入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也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好!”张灵最终拍板:“启动上市流程!陈总监,你牵头,组建上市工作小组,尽快向**提交申请材料!”

“好的!”陈晓佳激动地应下。

2天后,星海集团要上市的消息不胫而走,再次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以星海现在的热度和实力,上市几乎是板上钉钉。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

星海集团提交上市申请的消息,触动了一些人的神经。尤其是在同一时期排队等待上市,或者业务与星海有所重叠的其他公司。他们看到星海如此迅猛的势头,感到了巨大的威胁。

“一个靠AI鉴宝这种噱头起家的公司,成立才多久?凭什么这么快就能上市?”

“他们的盈利模式真的稳定吗?谁知道这波热度能持续多久?”

“要是让这种公司上了市,对我们这些踏踏实实做了十几年的公司公平吗?”

各种质疑和反对的声音,开始在暗地里涌动,一些有背景的公司老板,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向**发行审核部门的某些官员反映星海的技术华而不实,市场前景存在泡沫,甚至还有人说星海的快速崛起可能存在问题。

这些声音,多多少少起到了一些作用。

**发行部的审核二处,负责审核星海材料的副处长李为民,就是一个相对保守的官员,他看过太多公司起高楼,又看过太多楼塌了,对于星海这种因为AI爆火的公司,他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

再加上耳边传来的一些对于AI行业是否能真的起来的质疑的声音,让他对星海的上市申请更加谨慎。

于是,在收到星海集团厚厚的申请材料后,审核进程变得异常缓慢,反馈意见一轮接着一轮,问题越来越细致,甚至有些刁钻。

“请详细说明鉴灵AI核心算法的独创性与技术壁垒。”

“请提供未来三年分业务、分产品的盈利预测明细及依据。”

“请解释近期估值大幅上升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

“请说明与主要客户合作的稳定性,是否存在依赖单一客户的风险。”

这些问题像雪花一样飞到陈晓佳的案头,让她和整个上市团队疲于奔命,通宵达旦地准备回复材料。

张灵得知这个情况之后,眉头微皱,他明白这是遇到了无形的阻力,光靠书面材料,恐怕很难打消这些干扰。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