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然文才识字,九叔的进度自然也就快了。第一篇的内容,文才不认识的字只有七八个,在九叔指点之后,他立刻便想到了这几个字的简体字样子,结合上下文,也就立刻记住了。毕竟,他不是完全没有基础,只不过是突然遇到了生疏的繁体字而已,只要知道了,结合曾经认识的简体字,这点文字根本不算什么。
对于文才说来,更麻烦的或许是这些字的含义。正如他所见过的那句话——每个字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这本《茅山养魂经》便是如此,里面的文字并不是常见的意思,而是需要结合茅山,结合道家的一些背景知识才行。文才虽然有大学生的记忆,但是大学生也不学这些啊。
九叔很快也发现了这一点,文才这方面很聪明,给他讲解过之后,他便很快就明白了,理解能力比秋生强太多了。
想到这一点,九叔心里又是一阵可惜。秋生根骨好,身体底子好,但是悟性差,又贪玩。文才倒是悟性好,记忆力好,可惜根骨太差。
心里的杂念一闪而过,九叔知道,无论文才或者自己愿意不愿意,都必须教他认真修炼《茅山养魂经》,因为他的离魂症只有他自己才能彻底根治,旁人帮不上忙。或许茅山祖师下凡倒是可以,但是茅山祖师又岂会因为这点小事下凡来。
一个有心学,一个有心教。很快,在九叔的指点下,文才便将第一篇弄明白了意思。不过,这也只是明白了文字意思,至于实际修炼,还需要在实际行动中,找到气感,引导气息运转,滋养魂魄。
九叔指点完第一篇,随后说道,“贪多嚼不烂,你先把第一篇的内容好好修炼,等你找到气感,咱们再继续。你回去好好参悟,若有不懂之处,明日再来问我,千万不要自己乱想乱来。否则,轻则浪费时间,身体疼痛受苦,重则走火入魔,甚至有生命危险。”
文才明白九叔说的意思,走火入魔这个词他还是知道的。因此,他心里也提起了谨慎,恭敬行礼,“是,师父”,这才退了出来。
回到自己的小屋,文才借着油灯光亮,继续认真研读《茅山养魂经》。一边研读,一边回忆师父刚才的讲解。
他本就是大学生,而且这个文才也只是被父亲耽误了,并不是愚蠢,两个年轻的思维和经历融合在一起,反而让他更加聪敏。渐渐地,文才将第一篇的内容彻底理解了,并且熟练记在心里。
彻底弄明白之后,文才发现,这养魂法的第一篇就是通过特定的呼吸节奏和冥想方式,引导体内气息流转,滋养魂魄。虽然听起来玄妙,但细细琢磨,倒也有几分道理在。况且,在这个神鬼僵尸存在的世界里,能滋养魂魄的呼吸法,反倒显得很容易被接受。
虽然神鬼僵尸魂魄这种事情完全颠覆了郭文曾经的认知,但是郭文更记得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别管什么神奇的东西,只要真正发生了,它就是现实,就是事实。
按照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文才盘腿坐下,调整呼吸,尝试进入冥想状态。
然而,刚刚闭上眼睛,脑海中却浮现出来穿越之前的种种画面——宿舍、同学、老师、甚至那个闷在头上的啤酒瓶。
“呼——”文才倒吸一口凉气,猛地睁开眼睛,额头上已经沁出了冷汗。
“果然没那么简单……”,叹息一声,文才揉了揉太阳穴,离魂症的影响仍在,他的思绪很容易被杂念干扰。
文才并未气馁,深吸了一口气,闭上眼睛,这一次他倒是没有急于按照《茅山养魂经》的办法来呼吸吐纳,而是努力摒弃杂念,只专注于放空大脑。对于入门的困难,他是知道的。若是修行这么简单,那恐怕天下处处是道长,遍地是大师了。
文才并不知道九叔对自己的评价。更何况,就算知道,面对离魂症这种痛苦万分,还会要人命的东西,他也只能是做出百分百的努力。根骨再差,也是一个已经决定了的东西。但自己的努力,只要多努力一分,便能减少一些离魂症的痛苦和危险。
果然,如同九叔的评价,文才的根骨的确算是奇差无比。一个时辰的努力,文才没有任何进步。倒也不能说没收获,他真的明白了,修行这条路,果然是艰难险阻。师父果然厉害,能修炼到师父的境界,恐怕是天赋和苦修,甚至还有机缘,以及名师指点,缺一不可啊。
一夜过去,文才并没有产生气感,《茅山养魂经》的入门,还是迟迟不能做到。
翌日清晨,文才早早起来,依然是感觉头脑有些昏沉。这是离魂症的表现,虽然九叔也确实如之前所说,在文才睡前会帮他舒缓一下。但毕竟也只是舒缓,减轻一些。文才终究还是要受到困扰,睡眠不太好。
当九叔走进厨房的时候,发现灶台的火已经烧得很旺,锅里正煮着稀饭,文才也在一边择菜。
“呦,起这么早?”九叔颇有些意外。
文才回头,看见九叔,“师父早,我睡不着了,就想着起来,帮忙做点事。”
九叔满意地点点头,“倒是勤快……”旋即,便想起来文才的身世经历,心里倒是多了几分心疼。这孩子从小命不好,可不就只能自己勤快了吗。可惜了,为何偏偏根骨这么差,还染上了离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