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才早就知道后面的剧情,对此也没有什么疑义,当即便坚决地说,“师父,我愿意。”
九叔露出微笑,“难得你心诚,不过,你也不必太过担心。我茅山也收俗家弟子,俗家弟子规矩便很少了,只有不得同门相残,不得用茅山法为非作歹之类的规矩。你也不必强记,只要知道莫做坏事便可以了。所以,为了你的离魂症,我便暂且收你为俗家弟子,传授你养魂之法。日后时间长了,你对茅山更了解了,是去是留,随你心意。”
文才见九叔已经答应,也没有多争,心想,只要自己日后好好表现,不愁九叔不真的传授真法。只是,自己也得争气,千万不要学着电影中那个文才,又蠢又惹事,还不自知。
文才整理了一下衣衫,正要下拜。九叔却又制止他,“等一下,要入我茅山门中,是要先祭拜三清和茅山祖师。之后,才是拜师敬茶。”
这时候,一旁的秋生终于有机会说话,“师父,我怎么不记得这些仪式了?”
九叔没好气地说,“你除了记得吃喝玩乐,还能记住什么?”
秋生尴尬地挠挠头,“我那时候已经五六岁了,按理说应该记得这些的。”
这时候,文才知道了,原来秋生拜师这么早,难怪在电影中,他的身手那么好,可以帮九叔做那么多事情。哪像里面的文才,只会拖后腿。
九叔没有回答这一点,却只是说,“秋生,你先去做事。文才,随我来,咱们先去祭拜三清和茅山祖师。”
文才答应一声,跟在九叔身后,穿过幽暗的走廊,心跳如擂鼓。
义庄的空气中弥漫着檀香和淡淡的草药味,混合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阴冷气息。文才注意到,九叔的脚步很轻,而且步伐之间似乎有某种奇特的韵律,几乎不发出声音,整个人仿佛都融入了这个义庄之中。
“师父,我……”文才刚开口,便被九叔抬手打断,“先别说话”,九叔的声音低沉而严肃,“祭拜之前,心要诚,要静。”
推开最里面的那扇雕花木门,一股浓郁的香火气息扑面而来。这时候,文才惊讶地发现,这竟是一间布置的极为庄重的祠堂。正中央供奉着三清神像,两侧则是历代茅山祖师的牌位。烛火摇曳之间,那些牌位上的金字仿佛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九叔先取出三支香,在长明灯上点燃,左手持香,右手护住香头,恭敬地弯腰**香炉,口中念诵,“弟子林九,谨以诚心上禀三清道祖以及茅山历代祖师。今有文才愿拜入茅山,为我林九弟子。日后当潜心修道,守正持戒,造福一方。”
九叔又从香案上取出三支香,在长明灯上点燃,递给文才,“如我刚才一样,向三清道祖和历代祖师上香,三拜九叩。”
文才接过香,手指微微发抖。香火明灭之间,他忽然注意到九叔的眼神变得深邃,仿佛能看透他的灵魂。这一刻,他真切地感受到,这不是电影,这是一个真正的玄妙的世界。
“跪!”
九叔的声音仿佛带着某种魔力,文才不由自主地跪在了蒲团上。香烟袅袅上升,在神像前盘旋着。他按照九叔的指示,恭恭敬敬地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
“现在,跟我念。”九叔站在旁边,声音低沉而庄重,“弟子文才,今日诚心皈依茅山……”
文才一字一句地跟着念诵,恍惚间,他感觉到祠堂内的烛火变得更加明亮了。更诡异的是,当他念到“誓守正道”的时候,分明看到三清神像的眼睛似乎闪烁了一下。
礼毕起身时,文才的后背已经湿透。九叔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神色,坐在旁边的一个椅子上,沉声说了一句,“奉茶拜师。”
文才发现,桌上居然已经准备好了茶壶,他连忙恭恭敬敬地提起茶壶,倒入旁边的一个茶杯中。水气上扬,这茶居然是热的,文才心里不免想着,这是什么时候放在这里的,自己居然一点都不知道。
幸好,属于郭文的那份谨慎认真还在,文才端起茶杯,恭恭敬敬地递给九叔,“师父,请用茶。”
九叔接过,只是轻轻抿了一口,便放在一旁,这才微笑点头,“从今天起,你就是我茅山门下的弟子了。记住,修道先修心,法术再高,心术不正也是枉然。若你真的走上邪路,为师必定追杀你到天涯海角。”说到最后的时候,九叔的脸色变得非常认真。
文才也连忙说,“师父请放心,弟子一定牢记茅山门规,谨记师父教诲。”文才深深鞠躬,这一次,他的动作流畅,心中也是一片赤诚认真。
九叔点点头,从袖中取出一个绣着八卦图案的小布袋,“这是你的入门礼,里面有一道护身符,一包朱砂还有……”他顿了顿,“一枚五帝钱,贴身带着,可避灾驱邪。”
文才双手接过,沉甸甸的触感让他心头一暖。这分量,这质感,远比他想象的要实在得多。
走出祠堂时,文才的脚步轻快了许多。阳光透过院中树叶的间隙,洒落在地上,照亮了义庄的院落。远处,秋生正蹲在井边洗菜,嘴里还哼着不知名的小曲。
这一刻,文才意识到,自己真的成了九叔的徒弟。不是电影里那个搞笑犯蠢的配角,而是一个真正有机会学习茅山道法的弟子。他摸了一下胸口的布袋,心里暗下决心,这一次他绝不会如电影中那个文才一样让人失望,要成为九叔的真正的左膀右臂。
然而,文才不知道的是,九叔虽然面色如常,心里却是叹息一声。秋生不记得这些仪式,并不是秋生真的只记得吃喝玩乐,而是因为的确没有这些仪式。
秋生的根骨比文才好太多了,可是秋生的姑妈却不肯让他真正出家入道,还要秋生以后结婚生子呢。哪怕九叔也强调过,各门各派虽然都是修道,规矩却不完全一样,茅山一派其实不禁婚嫁。然而秋生的姑妈坚持不肯,九叔也没有办法。
至于现在这个文才,其实九叔更多是同情他,也是因为离魂症,所以才权且收下他。至于说让他传衣钵,九叔实在是不敢这么想。文才的根骨,他和四目都看过了。一个人可能看走眼,两个人都看走眼,这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