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第一奸臣,李二求我别辞职! 第二百七十五章 倭国的军队踪迹

中军大帐之内,森然的杀气随着李世民的话音落下缓缓消散。

诸将领命而去,许元没有立刻回到自己的营帐,而是站在李世民的帅帐之外,静静地望着天边那轮残月。

夜风吹拂着他的衣袍,带来一丝辽东独有的刺骨寒意。

但他心中,却是一片火热。

安市城之战,在历史上也十分出名,李世民在这里虽然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最后却并未攻克安市城,这成了他的心病,也让大唐的东征计划,并未达到效果。

但是这一次,自己来了。

所以,自己定然要改变历史上安市城之战的结局!

许元站在营帐前,看着营中的处处火光,思绪良久。

不知站了多久,直到一阵细微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许元才缓缓回过神。

两道黑影,如同鬼魅一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后,单膝跪地。

“大人。”

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风尘仆仆的嘶哑。

正是斥候营的两位千户,曹文与张羽。

许元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问道:

“有结果了?”

“幸不辱命。”

曹文从怀中掏出一卷鞣制过的羊皮,双手奉上。

许元接过,就着帅帐门口悬挂的马灯光芒,缓缓展开。

这是一张手绘的地图,线条粗犷,却精准地勾勒出了安市城东南方向数百里内的山川地貌。

而在地图的某一处山林区域,一个红色的墨点,显得格外刺眼。

“说吧。”

许元的声音依旧平静。

张羽沉声开口,他的脸上还带着未曾洗去的泥污,眼神却锐利如鹰。

“回将军,按照您的指引,我们的人化整为零,花了数日时间,终于在那片山林中,发现了他们的踪迹。”

“人数不少。”

曹文接过话头,补充道:“我们没有靠得太近,只是通过他们丢弃的灶具、马匹的粪便以及宿营的痕迹来推断。”

他的声音顿了顿,似乎是在斟酌用词。

“初步估计,这支军队……不下两万之众。”

两万。

这个数字,让许元的眉梢轻轻一挑。

“而且……”张羽的声音变得更加凝重,“他们几乎全是骑兵,来去如风,行踪极为诡秘,我们的人好几次都差点跟丢了。”

“他们的移动速度很快,似乎对这片山林极为熟悉。”

“我们目前只能确定他们大致的活动范围,就是图上这个红点所在的区域,但无法锁定他们的具体位置。”

曹文和张羽说完,便低着头,等待着许元的指示。

他们心中有些忐忑。

一支两万人的精锐骑兵,如同一把悬在暗处的利剑,随时可能刺出致命一击。

这对即将与高句丽主力决战的大唐军队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然而,他们等了许久,却没有等到预想中的凝重与担忧。

许元只是静静地看着地图,手指轻轻摩挲着那个红色的墨点。

他的嘴角,非但没有紧张,反而缓缓勾起了一抹令人心悸的弧度。

那不是担忧,更不是恐惧。

那是一种……猎人看到猎物时,才会有的兴奋。

“两万人……骑兵……”

许元低声自语,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

“真是……好大的一份礼物啊。”

曹文和张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困惑。

礼物?

这可是两万敌军啊。

“将军,您的意思是……”

许元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二人,那眼神中的锐利,让这两位沙场悍将都不由得心头一凛。

“倭国……还真是看得起高句丽,也看得起我大唐啊。”

他冷笑一声。

“暗中资助,终究只是小打小闹。”

“如今,他们终于忍不住,亲自下场了。”

“这不就是把刀柄,主动送到了我们手上么?”

曹文和张羽瞬间明白了许元的意思,二人眼中同时爆发出骇人的精光。

之前,大唐虽然知道倭国在背后搞小动作,但苦无证据,不好发作。

毕竟,师出无名。

可现在,若是能在这辽东战场上,将这两万倭国军队,连同高句丽的十五万主力,一同埋葬。

那便是铁证如山!

届时,大唐的舰队,便可以载着复仇的怒火与无上的皇威,名正言顺地,踏上那座东海之上的岛屿。

将其,彻底化为大唐的疆土!

“传令下去。”

许元的声音变得冰冷而果决。

“继续监视,不要打草惊蛇。”

“我要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更要知道,他们究竟想干什么。”

“是!”

曹文与张羽轰然应诺,身影一闪,再次融入了夜色之中。

许元收起地图,抬头望向东方。

那片漆黑的大海尽头,似乎已经燃起了一片燎天之火。

……

时间,在漫长的对峙中缓缓流逝。

半个月后。

震天的号角声与马蹄轰鸣声,终于打破了安市城外的宁静。

高句丽的大军,到了。

十五万兵马,旌旗蔽日,甲光如云,从南方的地平线上,如同一股黑色的潮水,汹涌而来。

高延寿,这位高句丽的北部耨萨,骑在一匹神骏的战马之上,意气风发。

他望着远处那座壁垒森严的唐军大营,嘴角勾起一抹轻蔑的冷笑。

“唐军,不过如此。”

他身旁的一名将领谄媚道:

“耨萨神威,那李世民必然是闻风丧胆了。”

“哼。”

高延寿勒住缰绳,眯着眼睛打量着唐军的营寨。

营寨修筑得倒是中规中矩,可营中的景象,却让他愈发不屑。

只见唐军营地之中,大片的士卒正在操场上演练阵型,呼喝之声隐约可闻。

看上去,就像是平日里的操练,没有丝毫大战将至的紧张感。

“传令下去,于安市城北十里下寨,摆开阵势!”

高延伸手一指。

“我倒要看看,他李世民,是敢出来与我决一死战,还是当个缩头乌龟!”

高句丽大军令行禁止,很快便在唐军大营的注视下,安营扎寨,布下了连绵十数里的庞大军阵,与唐军遥遥相望。

然而,一天过去了。

唐军大营,毫无动静。

两天过去了。

唐军依旧在操练,甚至还派出了小股骑兵在阵前耀武扬威一番,随即又退了回去。

三天……

五天……

高延寿的耐心,渐渐被消磨殆尽。

他心中的那份轻蔑,也逐渐转变成了狂喜。

“唐军怕了!”

在他的营帐中,高延寿将手中的酒杯重重地顿在案几上,放声大笑。

“李世民老了!他不敢打了!”

“他以为凭借那小小的营寨,就能挡住我十五万大军吗?”

“愚蠢!”

高延寿起身,走到沙盘前,意气风发地指点着。

“他李世民不趁我立足未稳之时进攻,反而给我时间安营扎寨,与我对峙。”

“这便是兵家大忌!”

“他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战机,现在,主动权,在我手里!”

帐下众将纷纷附和,马屁如潮。

所有人都认为,唐军已经被己方的赫赫兵威所震慑,不敢出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