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第一奸臣,李二求我别辞职! 第二百七十四章 朕再信你一次!

众人一愣。

下一刻,李世民、李世勣、长孙无忌三人,脑海中同时闪过一个画面。

那是辽东城下,地动山摇,城墙崩塌的恐怖景象。

那是数十门红衣大炮齐声怒吼,将坚固的城池轰为齑粉的神威。

这时,许元眼中闪过一丝冷酷。

“高句丽人再多,也是血肉之躯。”

“在红衣大炮的轰击之下,任何严整的军阵,都将化为乌有。”

“他们冲锋的道路,将会被自己的血肉所填满。他们的士气,将会在震耳欲聋的炮火声中彻底崩溃。”

“届时,我大唐铁骑再行冲锋,收割的,不过是一群失魂落魄的溃兵罢了。”

许元的话,仿佛一盆冷水,浇熄了众人心中最后的一丝疑虑。

是啊。

他们怎么把这个大杀器给忘了?

大唐军队,早已不是单纯依靠勇武与战阵取胜的军队了。

他们拥有着这个时代,足以碾压一切的降维打击武器。

用红衣大炮,先将敌人的阵型和士气轰得稀巴烂,再用玄甲军和骑兵去冲杀……

那画面,光是想一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然而,李世民依旧有些迟疑。

等待张亮,固然能将战果最大化,但等待,也意味着变数。

“许元。”

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朕承认,你的计策很完美,完美到让朕都忍不住心动。”

“可战场之上,瞬息万变。枯等张亮,若是贻误了战机,又当如何?”

皇帝的担忧,代表了所有人的心声。

许元深吸一口气,他知道,必须下一剂猛药了。

他抬起头,直视着李世民的眼睛,神情前所未有的凝重。

“陛下,臣之所以坚持要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臣担心的,不是贻误战机。”

“臣担心的是,若我军与高句丽十五万大军决战正酣之时,忽然……出现了第三支军队呢?”

“什么?”

这话,如同一道惊雷,在帐内炸响。

李世民的脸色瞬间变了。

长孙无忌等人更是面露惊骇之色。

“第三支军队?”

尉迟恭瞪着眼睛,一脸不解地嚷嚷起来。

“许小子,你莫不是昏了头?这辽东地界,除了我大唐王师,和高句丽的兵马,哪里还有第三支军队?”

“莫非,你说的是安市城里的守军?”

他一拍胸脯,哈哈大笑。

“那正好!”

“他们要是敢出城,老子连他们一块儿收拾了!就怕他们当缩头乌龟,不敢出来呢!”

李世勣和长孙无忌虽然没有说话,但脸上的疑惑已经说明了一切。

安市城的守军,固然是一支力量,但早已被唐军围困,不足为虑。

若他们真敢出城决战,那反倒是帮了唐军的大忙。

“不。”

许元摇了摇头,否定了尉迟恭的猜测。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帐内每一个人的脸,声音变得幽深而肃杀。

“臣说的,不是安市城的守军。”

“身为三军统帅,为陛下负责,为数万大唐将士的性命负责,有些最坏的假设,我们必须要做。”

他走到沙盘的另一侧,手指点向了高句丽的南方。

“诸位可还记得,高句丽与百济,此前一直在联手攻打新罗。”

“如今我大唐东征,新罗战场的压力骤减。”

“还有,那个一直在我大唐背后,暗中资助高句丽的……倭国。”

“谁能保证,在这片看似平静的山林背后,不会隐藏着一支我们不知道的力量?”

许元的话,让帐内的气氛变得无比压抑。

倭国?

这个名字,让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眉头,都紧紧地锁了起来。

对于这个隔海相望的岛国,大唐虽然了解不多,但也知道其狼子野心。

只是……他们真的敢派兵,直接介入这场战争吗?

“这……不太可能吧?”长孙无忌迟疑着说道,“倭国蕞尔小邦,岂敢与我大唐天军正面为敌?”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赵国公。”

许元的声音斩钉截铁:“我大唐王师远征至此,容不得半分失策!我们的决策,往往决定了地下无数大唐士卒的生死,我们要对他们负责!”

“所以,一切的可能,我们都要算进去!”

许元当然不会告诉他们,他麾下的斥候营千户曹文和张羽,这些天一直没有闲着。

根据他提供的方向,斥候们一直在安市城与平壤之间的山林中秘密侦查。

就在昨日,曹文传来密报,已经发现了一些可疑的踪迹。

有一支行踪诡秘的军队,正在那片区域活动。

虽然规模尚不明确,但其装备和行军方式,与高句丽军队截然不同。

这支军队,就像一条潜伏在暗处的毒蛇,随时可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改变战局。

许元不能赌。

他不能拿十万大唐将士的性命去赌。

看着众人将信将疑的表情,许元知道,无需再多言。

该说的,他都已经说了。

最终的决断,只能由御座之上的那位天可汗来下。

中军大帐内,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李世民站在沙盘前,一动不动,如同一尊石化的雕像。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李世勣、长孙无忌、尉迟恭三人,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静静地等待着皇帝的最终裁决。

许久。

久到尉迟恭都有些站不住了。

李世民终于缓缓地抬起了头。

他没有看任何人,目光穿透了帐幕,望向了漆黑的夜空。

最终,他的视线,落在了许元那张年轻却无比沉静的脸上。

他从那双眼睛里,看到了一种超越年龄的冷静与笃定。

“好。”

李世民缓缓吐出了一个字。

他转过身,重新走回御座,坐下。

那股睥睨天下的霸气,再次回到了他的身上。

“朕,就再信你一次。”

“朕也想看看,你口中的‘全歼’,究竟是何等壮阔的场面。”

许元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躬身一揖。

“陛下圣明。”

李世民的目光扫向李世勣等人,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威严与果决。

“传朕旨意。”

“大军,就地安营扎寨!”

“英国公,你率左武卫,于我中军左翼扎营。”

“赵国公,你率文官与后勤部队,居于中军之后。”

“尉迟恭!”

“末将在!”尉迟恭轰然应诺。

“你率玄甲军及右武卫,于我中军右翼扎营。”

“三部互为犄角,形成拱卫之势,深挖壕沟,广设鹿角,严防敌军夜袭。”

“斥候营加大探查范围,方圆五十里内,一只鸟都不能给朕飞过去!”

一道道命令,从李世民口中有条不紊地发出,清晰而明确。

“遵旨!”

李世勣、长孙无忌、尉迟恭三人齐声领命。

皇帝的决断已下,纵然心中尚有疑虑,他们也会不折不扣地执行。

“另外,传令给张亮。”

李世民的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告诉他,朕只给他十天时间。”

“十日之内,朕要在安市城下,看到他的大军!”

“若有延误,严惩不贷!”

李世民没有说下去,但那森然的杀气,已经让帐内的温度,都下降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