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第608章 职务大变动,中美军事合作及援助备

();

长治机场。

史迪威一行人匆忙用完午餐之后。

华北联合指挥部的参谋长林蔚,和作战科科长张大云一行人便已经抵达机场迎接。

这种阵容,规格不可谓不高。

算是给足了史迪威的脸面。

只不过,这个美国佬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笑容。

他甚至没有与前来迎接的林蔚,进行过多的寒暄。

只是,冷着一张脸。

径直坐上了前来迎接的专车。

那股压抑的怒火,和毫不掩饰的傲慢,让气氛都显得无比尴尬。

林蔚自然清楚,史迪威的心情很不好。

在来长治之前。

史迪威确实在电报里与楚云飞达成了一些初步的共识。

答应会尽快解决华北战区的物资补给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援助。

但是,当他将这个“共识”。

拿到山城与常瑞元进行最后的确认时,却遭到了常瑞元近乎羞辱式的冷遇。

委员长以“身体不适”为由将会谈的时间一推再推。

并且派白健生全权负责此次谈判。

很显然,就没打算谈成功。

否则,最起码也是何应钦、陈辞修之流与他进行会谈。

即便是见了常瑞元。

也是顾左右而言他,绝口不提“指挥权”和“物资分配权”的问题。

这彻底激怒了史迪威。

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常瑞元个人的怠慢,腐朽、低效的国民**,对他,对整个美国的蔑视!

建立在这种视角之上的史迪威,自然不可能给林蔚这名前侍从室主任好的态度

……

在前往指挥部的车上。

史迪威,终于向同行的史蒂文斯准将爆发出了他积压已久的怒火。

“谢特!”

他低声咒骂着,湛蓝的眼睛里,燃烧着熊熊的怒焰。

“你知道吗,史蒂文斯。”

“我们正在‘援助’的**十分的**、低效、官僚!”

“我简直无法想象,我们美国纳税人的血汗换来的美元和物资,就是通过山城的那群废物的手才最终送到前线去的!”

史蒂文斯准将,能明确地感受到史迪威对山城**那深入骨髓的厌恶和不满。

“我真希望。”

史迪威咬着牙,一字一句地说道:“我能拥有直接的权力!将所有的援助物资,直接,送到华北!送到远征军!”

“送到,那些真正能打仗,也愿意打仗的中国军人的手里!”

“而不是,让它们在边境的仓库里,发霉、腐烂,流入黑市。”

“那些该死的官僚只会中饱私囊,而发挥不出任何的作用。”

史蒂文斯准将刚来中国不久。

他基本上都活跃在山陕地区,看到的基本上也都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他虽然无法了解山城**具体是个什么鸟样。

但从史迪威那滔天的怒火之中,能够感受到这位远东战区参谋长的愤慨与不平。

史蒂文斯只能够小声劝慰:“至少华北地区在变好,将军,这里毕竟不是美国,我们也不是真的上帝,我们亦无法帮助每一个中国人.”

史迪威自知失态,只是低声再度咒骂了一句,随后感慨道:“我对这个国家的国民报以最深切的同情,有常瑞元这样的领导人感到不幸!”

史蒂文斯似在自言自语一般:“希望我们接下来的工作能够更加的顺利”

……

带着这股滔天的怒火。

史迪威,在接下来的视察中,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脸色。

在听完林蔚,关于华北各部队整编情况的简要介绍后。

他,当即,就提出了尖锐的质疑。

“林参谋长”史迪威的语气,冰冷而生硬:“据我所知,你们的整编进度,似乎,并不像楚总顾问在电报里,说得那么乐观啊。”

“为什么,第五战区的第二十二集团军,到现在连一半的整编工作,都还没有完成?”

“第二集团军的整编进度如按照此前的速度,应当整理了三分之一才对,而现在才刚刚开始。”

林蔚的脸上,闪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但他还是不卑不亢地,解释道:“史迪威阁下,您有所不知。整编,不仅仅是更换装备,调整编制。更重要的,是人的问题。”

“第二十二集团军,其兵员,大多是川军旧部。”

“我们,需要裁汰大量的老弱病残,也需要为他们发放足额的退伍金和安家费。”

“但是。”

林蔚摊了摊手,脸上露出了无奈的神色,“我们缺少军饷更缺少抚恤金,至于安置这些退伍军人的资金,我们更是没有余力,五战区账上的钱,甚至连路费都无法提供。”

“所以,这件事还需要我们尊敬的美国盟友,能够,给予我们,更大力度的支持。”

林蔚巧妙地将皮球又踢了回去。

有援助没抵达在先,财政出问题在后。

甩锅能够甩到美国的身上,而且美国绝不会坐视不管。

史迪威脸色变得更加难看。

他当然知道,林蔚说的是事实。

他也知道,他所代表的美国利益集团。

在山西,在整个华北,都有着巨大的利益关系。

山西境内,那些储量惊人的煤矿、铁矿,其投资、开发、生产、销售的每一个环节,他们美国资本,都能分到超过百分之四十的巨额利润!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华北的许多产业,都相当于是“中美合办”的。

开句玩笑话,放在后世的网络环境之下下。

楚云飞这种大规模引入外资,让渡部分利益以换取技术和支持的行为。

高低也得被扣上一顶“买办”的帽子。

而不是被百姓们誉为“抗战救国的英雄”。

当然了。

楚云飞没得选。

为了给这个贫弱的国家,争取到一线喘息和发展的机会。

为了让祖国能在战后获得更高的国际地位和更多的话语权。

他别无选择。

史迪威正是拿捏住了这一点。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

史迪威神气的就像是在视察自己的领地一般。

他对指挥部的作战计划,指手画脚。

对部队的训练水平,吹毛求疵。

那副颐指气使的“太上皇”姿态。

让林蔚和所有华北的将领们,都感到是既愤怒,又无奈。

直到,第三天的下午。

楚云飞,回来了。

当楚云飞那辆吉普车,风尘仆仆地驶入指挥部时。

整个指挥部的气氛,都为之一变。

而当史迪威,在林蔚的“陪同”下,走出办公室。

看到那个从车上下来的、身着戎装、面容坚毅的年轻身影时。

他那张一直紧绷着的、写满了傲慢和不满的脸。

转瞬间,如同川剧变脸般堆满了热情无比的、灿烂的笑容。

“哦!我亲爱的楚!”

史迪威大步上前,先是率先敬了个美式军礼,而后热情的张开双臂,给了楚云飞一个热情的拥抱:“见到你,真是太高兴了!”

那副毕恭毕敬、甚至可以说是带着几分“谄媚”的态度。

看得一旁的林蔚等人是目瞪口呆。

在和林蔚交谈的时候,史迪威始终用的是英语。

哪里像现在,蹩脚的中文都拽了出来。

楚云飞只是,平静地,回抱了一下,然后他迅速的推开史迪威:“史迪威先生,会客室聊,请..”

史迪威热情不减:“请”

会议室内。

楚云飞单刀直入地,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史迪威阁下。”

楚云飞的声音,平缓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我只想知道,半年前,贵国承诺援助我们的那批工业设备和竣备物资,为什么截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抵达仰光的港口?”

史迪威脸上的笑容,瞬间僵硬了一下。

但他很快就恢复了自然。

史迪威摊了摊手,脸上,露出了一个“爱莫能助”的表情:“哦,关于那批物资……”

“你知道的,楚。”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太平洋的航线,并不安全。”

“为了规避那些日本潜艇的袭击,我们的‘自由轮’,不得不,选择一条更偏远,也更安全的航线。”

“所以运输的时间,比我们原计划的,增加了一倍有余。”

“不过,你放心,算算时间他们本周就能够抵达仰光港。”

“现在并非雨季,最迟一个月的时间便可以直接运抵华北地区,对于当下的华北攻势势必能够起到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啊。”

这番话,说的是合理合情。

但楚云飞,又岂会听不出其中的弦外之音?

这批援助物资,是以山城**的名义向美国**申请的。

直接运抵华北地区。

岂不是代表着美国将会直接支持华北联合指挥部?

楚云飞完全像是没有听懂一般,只是感慨:“这批物资绝非锦上添花,不啻于雪中送炭,若是真的能够组建两个机械化步兵师,那么日军在华北地区将再无威胁。”

这个机械化步兵师,相对而言是**版的装甲摩步师。

除了轻型坦克和极少数的装甲车之外,就是常规的运兵卡车,侦察部队也会吉普车来开。

这要得益于玉门油田的开发和使用。

现如今国内需要用油的地方不多,航空燃油基本上也要靠美国人运输进入国内。

玉门油田完全足够攻击国内。

至于上述的这些物资。

这些物资将会通过EC2-S-C1型自由轮直接运输至缅甸。

这个所谓的自由轮,正是美国制定的一项紧急造船计划的代称。

这种按照标准化大量生产的货轮,不仅仅您能够满足盟军远洋运输的战时需求,还具有建造速度快,成本低廉等优点。

算得上是当时美国工业的象征,与常规的货轮相比较,缺点也较为明显,结构简单、设备简陋、航速慢、使用寿命短(设计寿命就只有五年)

至于半年前起运的这批物资,大概率就是通过自由轮运输的。

一艘货轮能够装载八千五百吨的货运物资。

足以装载十辆到十五辆的坦克,一百五十辆吉普车,还有大量的弹药、罐头等等。

当然了,他们抵达缅甸也不是完全的空跑回去,同样也会装载大量的矿产资源、以及伤兵返回。

至于矿产资源的话,其中就有铝土矿、桐油等战略资源。

这也是山城**还款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是。

美国平均下来两天就能够建造三艘自由轮可想而知其运输能力多么的恐怖。

在楚云飞确切的表达了当前所需之后。

史迪威第一时间出声安慰道:“哦,我亲爱的楚,请稍安勿躁。”

“你说的这些困难,我都知道。”

“请你相信,美利坚合众国,是你们最坚实、最可靠的盟友。”

“我向你保证,这些都将是我们下一批援助计划重点部分。”

“上一批物资,很快,就将运抵仰光。”

“而等到,我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局势,出现根本性的好转之后。”

史迪威的眼中,闪过了一丝自信:“我们,就能彻底控制住航线!”

“到那时,我们的物资运输速度,将会大大加快!”

画饼,谁都会。

楚云飞当即口头上表达了感谢:“愿我们两国的友谊长存。”

史迪威话锋一转,也开始询问起,他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对了,楚。”

他装作不经意地问道:“关于,你之前在电报里提到的,那个华北整编计划,和滇缅公路督察处的设立情况,现在,进展得如何了?”

这,才是他此次前来的,真实目的。

他要确保,他援助的物资,能被用在,他想用的地方。

能被,那些他认可的、真正能打仗的部队,所接收。

楚云飞闻言,脸上立刻露出了“为难”和“无奈”的神色。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

“史迪威先生,一提这件事情我就头疼,相关的报告和计划,我早就,已经发电报到了山城统帅部那边。”

“包括,您也知道的,陈泽军的调任、第二集团军和第二十二集团军的整编方案……”

“但是。”

楚云飞摊了摊手,一脸的无能为力:“您也知道,我们山城那边的办事效率,截止到目前为止尚且处于决议阶段。”

“就连这次邯-安大捷的表彰令,都还在拟稿呢!”

这番话精准地戳中了史迪威的痛点。

史迪威一听到“山城效率”这几个字,血压,都噌地一下,上来了。

“谢特!”

史迪威忍不住又咒骂了一句:“这群该死的官僚!”

“他们是想把整个国家,都拖进坟墓里去吗?”

楚云飞见状,立刻“火上浇油”,他苦笑着,指了指指挥部里,那些堆积如山的文件:

“史迪威先生,事实上我们的国民**就连办公用的纸张,都严重不足了。”

“这方面,也还需要我们“伟大”的美国盟友,能多多地,给予我们一些援助和支持啊。”

他看着史迪威,用一种充满“期盼”的眼神说道:“我们并不需要美国方面高端工业科技。”

“仅仅只需要帮助我们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便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基础工业?”

史迪威闻言,嘴角,**了一下。

他一边,在口头上,连连答应:“没问题的楚,我一定会向国内,转达你的请求”。

这种事情。

从不在华盛顿的那些政客和资本家们的讨论范围之内。

在林蔚的见证之下。

楚云飞旋即开始了和史迪威的谈判。

首先,史迪威提出了他们的需求。

第一,远征军需要继续扩编,并且在接下来的太平洋战争之中,协助美国海军陆战队共同抗击日本人。

第二,不仅仅华北地区要积极发起攻势,华南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后续清剿工作也需要继续进行。

第三,滇缅路督察处设立之后,美国的监督人员需要超脱督察处框架之外的权利,有权向远东战区司令部直接反馈,也就是有权向史迪威、向统帅部直接反应存在的问题。

第四,严厉打击军官中饱私囊、地方**官员贪污问题.

楚云飞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

美国人如此热衷并且大力援助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

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基本盘死太多的人。

这是时候的美国还不是后面那个抽象的美国。

基本盘都是一些老白皮。

这些人也是美国政党执政的基础,一旦承受较大伤亡,舆论环境便会对当前执政党颇为不利。

无论是华北反攻,还是华南反攻,都是在牵制日军兵力,消耗日本国力。

美国人出钱支持民国反侵略听起来不错。

但本质上就是在替美国人当打手。

相当于美国出钱,咱们出兵。

楚云飞就援助内容第一条与史迪威展开了颇为细致的讨论。

例如,出兵规模应当如何。

史迪威表示,至少需要两个兵团的兵力。

两个兵团,那么就代表着他们必须要有三支规模不小的舰队进行护航。

否则很有可能在运输过程之中遭到日方的袭击而承受无端的损失。

林蔚趁此机会,当即出声询问道:“史迪威先生,此前美方所承诺的舰队构成是什么样的?”

“首先,贵国的海军在此前的战斗之中已经名存实亡,仅仅装备了少量的内河舰艇,恕我直言,你们对于日本海军而言构不成丝毫的威胁。”

“所以我们决定分批次帮助建设民国海军,初步计划拟定为三个建设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会提供数量颇多的鱼雷艇,也就是PT-109型巡逻鱼雷艇。”

“鱼雷艇?”林蔚不由得出声打断:“这类武器装备能够对付日本人的舰队吗?”

尚未等史迪威回答,楚云飞便出声解释道:“此类装备的作战思想是利用快艇的小巧与高速机动性在海战之中躲避递减炮火并靠近敌舰进行鱼类攻击。”

史迪威微笑着补充道:“没错,我们的鱼雷有着大量的库存,甚至可以成本价格提供给贵国。”

楚云飞眉头微皱,没有戳穿史迪威的小心思。

所谓大量的库存,其实说的就是MARK-8型鱼雷。

航速27节,很难命中高速机动目标,而且因为引信的问题,即便是命中也时常出现并不爆炸的情况。

林蔚尚未来得及接着询问。

察觉到楚云飞神色变化的史迪威接着说道:“巡逻鱼雷艇同样存在着缺陷,他们速度虽然快,但由于是木质船体,防护性较差。”

“但经过我方研究,巡逻鱼雷艇已经是目前最适合贵国海军争夺近海控制权的绝佳武器。”

楚云飞微微点头,并未在这种事情上继续掰扯。

史迪威当即继续讲述下去。

第二阶段,他们将会移交一整支舰队交由民国海军使用,并且协助民国海兵进行适应性的训练、作战。

这一阶段相当于联合作战,帮助民国海兵熟悉武器装备。

同时还会提供数量极多的LST-1坦克登陆舰、LCVP车辆人员登陆艇、以及LVT水牛。

PS:这种型号登陆艇就是拯救大兵瑞恩里面经典海滩镜头之中的登陆艇。

同时还会提供一艘主力巡洋舰,三艘驱逐舰(具体型号暂未确定)以及大量的武装驳船。

第三个阶段,才会将进行过适应性作战的远征军部队投入到残酷的太平洋战场之上。

很显然,美国方面是带着诚意而来。

只是同样需要远征军出死力。

楚云飞、林蔚二人对此并没有什么意见。

一艘轻型主力巡洋舰的造价现如今也要在千万美元左右。

而美国人为了让他们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之上,直接赠与他们。

土豪的大手笔。

楚云飞则是趁此机会提出了他们自身的需求。

第一:他们需要大量的105毫米、150毫米口径的重炮炮弹,甚至还需要大量的轻型坦克,以及少量的中型坦克,以组建装甲部队,在平原地区与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展开较量。

第二:他们需要大量的医疗器械、药品,以及医生、护士,最好是能够进行对口援助他们在华北地区建设大量的野战医院,以减少老兵的因伤牺牲。

最后。

楚云飞明确表示,需要美国人继续帮助华北地区的兵工体系,除先进的无线电近炸引信技术之外,还需要美国人帮助在太原兵工厂建立起相关的生产线!

并且,他们进一步的提出了自身可以提供的优渥条件。

不仅仅登陆作战将会由楚云飞亲自指挥,参战兵力不会少于美方之外。

还答应全力配合美军在华北地区建立起前进基地(空军)。

以方便美国航母起飞的轰炸机在轰炸日本之后在机场可以降落。

史迪威具备全权处理援助合同细节和方案的权力。

但华北联合指挥部还需要将援助方案移交至山城统帅部审批。

毕竟,他楚云飞可不是委员长。

在民国的战时体制内,只有委员长常瑞元在法理上具备最高决策权。

第二天。

山城,统帅部。

一场高级别会议正在委员长官邸紧张地进行着。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刚刚从第三战区风尘仆仆返回的军令部部长徐次宸,军政部部长兼三青团书记的陈辞修。

委员程潜,以及刚刚从军训部“平调”,现担任参谋总长等要职的白健生。

国府军方的几位核心巨头,齐聚一堂。

他们的面前,摆放着同一份文件。

那份,由楚云飞和史迪威,在长治,初步达成共识的《中美军事合作及援助备忘录》。

权利,义务,援助的细则。

白纸黑字,一览无遗。

尤其是,在那最敏感的“指挥权”问题上,备忘录明确标注:“凡在远东战区内进行之联合作战,其最高指挥权,应归属于中方指挥官。”

这一条,无疑是给在座的所有人都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至少从这份援助备忘录之中能够看出来。

美国人是真的颇有诚意。

常瑞元坐在主位,没有说话只是用他那凹陷眼眶之下的眼睛稍显深邃,缓缓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都说说吧。”

而后缓缓开口:“对于这份备忘录,你们,都有什么看法?”

军令部部长徐永昌,第一个表态支持。

他向来欣赏楚云飞的军事才华,也深知要想打赢这场战争离不开美国的援助。

“委座。”

徐次宸率先站起身,语气恳切:“卑职以为,此份备忘录,于我国家民族,有百利而无一害。”

“美国人,既肯出钱,又肯出枪,甚至还愿意转让技术。”

“而我们,只需要付出我们本就应该付出的抗日的决心和将士的鲜血。”

“至于,让楚云飞去负责夺岛登陆作战.”

他看了一眼在场的众人:“卑职更是以为,此乃不二之选。”

“以云飞之才情,由他指挥,势必能够最大化地减少我军及盟军之损失,增加辉煌之战果。”

“这,对于提高我国之国际形象,争取战后之更大利益,至关重要!”

代理参谋总长程颂云也缓缓点了点头,表示了基本赞同。

但作为军方的“老资格”。

他也有着自己的坚持:“援助方案,我没有意见。”

程颂云缓缓说道,“但,其中有一条,关于‘美方军事顾问可列席督察处会议’的条款,我以为,不妥。”

“督察处,乃我军内部整肃军纪之机构,事关我军之内部事务。”

“美国人,作为盟友,可以提供建议,但不应该插手其中。”

“此事,应当,由我们自己来办。”

他的话也代表了军中不少保守派将领的看法。

可以合作,但必须保持独立自主。

而当轮到白健生和陈辞修发言时,会议室里的气氛,则变得微妙起来。

这两个分属新桂系和土木系的巨头。

平日里,可以说是针锋相对,水火不容。

互相挖对方的墙角,乃至私下里面拍桌子吵架都是常态。

只是。

但在,如何“限制华北”这个问题上。

他们却出奇地达成了高度的共-识。

白健生清了清嗓子,率先发难:“委座,援助,是好事。”

“但,将我们华北最能打的一员虎帅,调去指挥什么‘夺岛作战’,卑职以为,此举,有待商榷。”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大家不要忘了,冈村宁次虽然败了,但其主力尚在。”

“华北的局势,还远未到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

“在这个节骨眼上,临阵换帅,乃兵家大忌。”

“一旦,华北再出什么问题,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白健生这番话,看似是为大局着想。

实则,是想将楚云飞死死地钉在华北这个泥潭里。

陈辞修立刻,心领神会地,接过了话头。

“健生兄所言极是。”

陈辞修此时此刻也是迅速站起身,向常瑞元提出了一个看似“合情合理”的建议。

“卑职以为,‘特混编队’总指挥一职,关乎我远征军之荣誉,及盟军之协同。”

“确实,需要一位经验丰富、沉稳老练的将领来担任。”

“杜聿明将军长期在远征军任职,熟悉南洋情况与盟军方面也多有合作。”

“由他来指挥,较为合适。”

陈辞修此举,本质上是想要用常瑞元之嫡系杜聿明来取代楚云飞。

将这份天大的功劳和权力。

收入他们“中央军嫡系”的囊中。

然而,他的这个提议,却遭到了常瑞元,毫不犹豫地拒绝。

常瑞元摇了摇头,“光亭其人,虽善战,守成有余,但魄力稍显不足,让他独当一面,去指挥如此规模的跨国联合作战,我不放心。”

一句话,就将陈辞修的提议,堵了回去。

陈辞修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

但他,并未放弃,他立刻,抛出了第二个,也是他真正的后手。

“既然如此。”他故作沉思状,“那卑职,斗胆,再举荐一人!”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总司令!”

“卫总司令,乃我军中骁将,曾指挥忻口、晋中,晋南,华北反击战,郑县夺回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功勋卓著,威望素著。”

“由他,出任远征军总指挥,必能服众,亦能不负委座所托!”

“至于一战区方面,为加强指挥力量,卑职建议,可由蒋总司令调往一战区,同时担任联合指挥部副总司令,以稳定一战区,并稳定华北战局。”

此言一出。

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了。

陈辞修被称之为小委员长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种建议一提出来。

很显然,这又是一出经典的蒋氏**平衡戏码。

用一个资历更老、同样能打,但却与远征军各部并无太多渊源的卫立煌,去指挥远征军。

再用一个贪财好色、名声不佳,却又是黄埔嫡系的蒋鼎文,去华北“掺沙子”。

卫立煌离开一战区,实际上亦是明升,暗降。

蒋鼎文抵达华北之后,再加上有林蔚在一旁协助,势必也是分权、制衡。

这一手,玩得是炉火纯青。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所有人都清楚,相对而言,这对于山城各方而言已经是目前能达成的最好局面。

至少各部队的指挥权,还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的手里。

蒋鼎文在西北贪腐无度,常瑞元一直想找个机会处理这位国军元老。

如果此去华北,还敢继续先前作风。

华北联合指挥部下辖的督察处可不是吃素的。

“不错,继续。”

陈辞修斟酌了片刻之后,再度缓缓开口道:“至于督察处,或可同意美方提议。”

“最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缓和双方关系。”

“其二,借美国人的手清查**事件。”

“除此之外,委座,关于陈泽军之擢升一事,或可命其前往督察处担任督察处长.”

让CC系出身的陈泽军去查陈、宋自己?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没说什么。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出了问题,倒霉的也不是他们。

“其他人的意见呢?”

见没人出声,常瑞元当即起身:“既然如此,那就先去电一封,询问一下华北的意见。”

“是!”

当这份最终的决议,以电报的形式发到长治时。

楚云飞,只是平静地,看了一遍,而后便推荐罗卫国担任督察处处长,由陈泽军前往吴子强所部担任新编第十二A的指挥官。

电报发出去后不久。

不过两个小时内便收到了回电。

职务、擢升情况稍微对调了一下之后,其他原本的职务调动不变。

楚云飞旋即找到了史迪威。

告知了具体的情况。

史迪威缓缓点头:“没问题,”

楚云飞当即便命令张大云再次回电山城,同时在备忘录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