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考勤王:打卡变强,陛下别耽误我干饭! 第五百章 各国与大唐正式通商

而叶尘和孙思邈已经带领尚药局医师开始编写药典,分类,内科、外科、风寒、风热、消化用药等等。

每种药材记录其药性、可治什么病、与什么药不容等等。

与此同时,蹴鞠选拔比赛也开始了。

长安城内组建了五支球队,加上下辖县,一共三十五支蹴鞠队,选拔出最强六支。

大唐现在一共十八道,陇北道正在搞分裂,不参加,安北都护府,也就是东凸厥族选拔出三支。

安南四国那边现在也被设立成安南道。

算下来还是十八道,一道选拔出三支蹴鞠队,赴长安比赛。

总共就是六十支蹴鞠队,参加大唐第一届蹴鞠杯。

长安选拔赛在靖善坊举办,那里有个很大的广场。

叶尘没去,反正听说靖善坊人满为患,达官显贵和富商们争相跟蹴鞠司交钱申请开盘权,赌球赌得老热闹了。

蹴鞠司派人监督,一是防止赖账,二是监督属性。

崔义玄和马周、褚遂良特意制定了赌球庄家纳税制度。

亏了不用交税,赚了,那朝廷也得赚,比如赚一百贯要交多少税,一千贯、一万贯,赚的越多,交的越多。

反正朝廷主打一个稳赚不赔,庄家申请开盘要交钱,赢了得交税,老赚钱了。

赌徒的钱最好赚,即便如此严苛,依旧有人抢着开盘。

人们也开始关注哪支球队更强。

开盘庄家更是各种打听内部消息,好设置赔率。

目前最厉害的是蓝田县队,有位皇室宗亲是蓝田县子,叫李思博,酷爱蹴鞠,本就组建了一支蹴鞠队。

自己亲自上场,带领蹴鞠队代表蓝田县参赛。

选拔赛持续了一个月,蓝田县队一场没输,第一名。

鄠县队也入围了,第五名。

而各国使团也陆续又跑来大唐,落实通商事宜,听说大唐举办蹴鞠比赛,都来了兴趣,安排人回去禀报通商的事,自己留下来观赛。

各国都带了很多货物直接跑来长安卖。

大食国那边有个很大的盐湖,不缺盐,整了十多万斤盐来卖。

缺柴火,没有进行提炼,就是打捞上来晒干就拉来卖,这种就是粗盐,带苦味。

大唐细盐六十贯一斤,粗盐二十文。

分分钟被商人买光,然后跑去同官县买煤炭,准备提炼成细盐卖,其中利润很高啊。

最搞的是大食国自己还又花高价买了不少细盐。

没办法,谁让你家缺引火之物提炼细盐呢。

天竺也种桑养蚕,还有麻很多,但自己的纺织技术实在不行,只能拉原材料来卖,然后高价买成品丝绸、麻布。

西边的爱丝绸,南边的则极度偏爱瓷器,尤其是花纹显得富丽堂皇的那种,就是唐三彩嘛。

还有各国拉美人来卖,又不是自己国家的人被卖,叶尘自然不会多管闲事。

李世民已经下令,大唐非奴籍者禁止交易,谁敢私自买卖大唐子民,诛九族。

奴籍是朝廷定的,就是那些犯了大错被流放的,被人买卖是该承受的后果。

至于买卖其他国家的人口,朝廷不管,又不是自己家的人,爱咋咋地。

说是美人,其实也就那样,尤其天竺的,黑得发亮。

但青楼还是趋之若鹜,别管好不好看,黑得发亮也是一种特色,满足嫖客猎奇心。

长安大街上,形形**的异国人来来往往,以穿大唐汉服为荣,酒楼里,常见异国人模仿唐人使用筷子。

哪里有人成婚,哪里外国人最多,学习大唐的婚嫁习俗。

还有医馆,跑去检查身体。

各国皆以效仿大唐为荣。

时间来到八月,已经开始有其他道的蹴鞠队抵达了。

而各国使团也到齐了,波斯使团都来了,人来的,从草原上骑马来的,货物还在路上。

这天大朝会,李世民接见各国使臣,叶尘也去了。

各国使臣坐在旁边,静静旁听,先处理大唐国内之事。

“启奏陛下,产检的效果非常好,长安城内五千五百名孕妇皆已产子,只有一人难产而亡,孩子保住了。”

“此外,风寒冲剂和风热冲剂,也在各大医馆流传开,百姓反馈效果很好。”

王裕举起笏板禀报。

“嗯,很好,产检当定为国策,诸卿有何谏议?”李世民道。

五千五百名产妇,只有一人因难产而亡,效果显著啊。

“启禀陛下,臣以为若是产检若是收费,恐孕妇图省钱,抱着侥幸心理不去。”

“所以产检应该保持免费,医馆的税降低一些,相当于朝廷补贴百姓,若有大夫敷衍了事或者拒绝,百姓可以到官府告状,当重罚。”

魏征举起笏板谏议。

“附议。”

“附议。”

不少官员立马附议,因为他们家就有开设医馆,降税绝对比产检收费划算。

“嗯,好,退朝后,御史台和三省各拟一个具体章程出来。”

李世民点点头,总不能让医馆白干,降一点税,回馈于民未尝不可。

各国使臣听得都动心,他们妻子怀孕,送到大唐来生产,绝对大大提高安全生产的概率。

人家大唐普通百姓,某些方面都比他们过得好啊。

“陛下,蹴鞠场已经修建完毕,水泥效果非常好,这是图纸,请陛下过目。”

李道宗站起来拿出来一份图纸,随朝太监赶忙接过逞上。

李世民看了看,点点头,传给百官阅览。

叶尘看了看,一层一层,跟梯田似的,用水泥覆盖,反正他是能想象得出来是什么样子的。

“此外,楚国公所说的红砖烧制已经实验成功,工部正在大量烧制,准备试一试配合水泥能否建房子。”

李道宗继续禀报。

“好,这个有趣,用新材料建的房子,朕很期待呐。”

李世民点点头。

“陛下,十六卫新兵入伍已经完成,退伍老兵也已都安置妥当,许多年轻人因为没能入伍而大失所望。”

“新老交换非常顺利,秋收后,可进行地方十二军的新老交替,民间对于入伍参军非常踊跃。”

李靖站起来汇报。

“很好,秋收之后,进行十二军的改革,明年开春后进行长安禁军、御林军等改革。”

李世民定下来。

然后看向各国使臣,笑道:“你们各国可以效仿大唐军队的改革,规定年龄,到达年龄后退伍,招募新兵补上。”

“退伍老兵给安置,或为地方衙役,或为驿站驿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