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考勤王:打卡变强,陛下别耽误我干饭! 第二百八十八章 颉利已是瓮中之鳖

半个月时间,颉利部便伤亡惨重,主要是平民,被唐 军屠杀了数万。

颉利大怒,派军队反击,结果唐 军打起游击战,看到突厥大军人数多就撤,人数少就干。

这本来是突厥的战术,被唐 军反过来运用。

大唐一堆猛将,加上兵器上的碾压,同等兵力遇上,突厥骑兵根本打不过唐 军。

突厥被暴揍,而大唐境内则国泰民安,又一年大丰收。

尤其河南、淮南和蜀中三地,并没有受干旱影响,粮食多到各家各户都堆不下。

而李世民并没有增加税收,朝廷现在有钱呐,下令丰收地区官府跟百姓买粮,苞谷要晾晒,主买稻谷。

带壳三文一斤,碎米四文,脱壳精粮五文。

因为叶尘提醒,谷**伤农,要稳定粮价。

正好朝廷现在打仗,需要大量粮食。

还有稻谷带壳不易保存,另外和西域通商做准备。

西域诸国被颉利欺负得都快饿死了,大量粮仓被颉利派人搬空。

用叶尘的话说,通商掌控西域诸国经济,拿捏收复西域诸国便易如反掌。

当然是脱壳卖划算了,百姓们欢天喜地地给稻谷脱壳拿去卖。

手里有钱,都买得起布做干净的衣服穿,全国一片欢腾。

感谢朝廷,感谢皇帝,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和拥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对于打仗也不再害怕,因为完全没影响到他们。

至十月底,突厥百姓已经死亡过五万,士兵伤亡过五千。

就感觉草原上到处都是唐 军,突厥各部落百姓到处迁徙,居无定所,晚上都不敢睡觉,害怕唐 军突然冒出来。

各部落都怕了,怨声载道。

天气已经转寒,但唐 军丝毫没有要退兵的意思,内部矛盾重重,都快要分裂了。

寒冬迁徙,那就是找死,如李淳风所说,今年西北草原雪下的还贼大。

颉利顶不住了,派人向大唐求和。

十二月初,李世民再派唐俭出使草原,要求颉利投降。

李世民根本不相信颉利,就是拖延时间,寒冬已至,越拖对大唐越有利。

主要是南方盛产丝麻,御寒之物还没准备齐全,大部分还在运输途中。

叶尘忍不住了,小月和女儿都好好的,很平安,于是决定跟着去看看。

和历史上一样,唐俭以为这次去没有任何危险,于是带着一堆侄子兄弟去镀金。

“我劝你别带,颉利反复无常,完全不能信,要是出事,你家可要断香火了。”

叶尘好心提醒,历史上,唐俭就这么干了。

然后李靖说出那句至理名言——死一个鸿胪卿算什么。

唐俭十几二十个侄子死在草原上,唐俭要不是跑得快也得死。

唐俭骂了李靖一辈子,墓志铭上都在骂李靖。

李世民都不好劝。

“没事,求和的是颉利,说明他怕了,他敢。”

唐俭非常坚信自己的判断,觉得这是他们家崛起的好机会。

叶尘无语地摇摇头,良言难劝该死鬼啊。

他该说的都说了,人家不听,他也没必要热脸贴冷**。

十二月底,他们抵达定襄。

定襄已经完全被李靖拿下,设大营于此,颉利被逼得把王庭迁至碛口。

“什么?陛下这是要罢兵吗?我们已经把颉利逼至绝境,就差最后一哆嗦。”

众将急了,一举把突厥干废,这可是天大的功劳,现在他们稳占上风,眼看功劳就要到手了。

现在要他们罢兵和谈,那他们这几个月不是白忙活了。

“倒也不是,御寒之物不是还在运输中,没准备齐全嘛,陛下的意思是表面和谈,拖延时间等物资送达再全军出击。”叶尘解释道。

众将面色这才好看起来。

“那再等一下,几天前我们发现突厥大军踪迹,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