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考勤王:打卡变强,陛下别耽误我干饭! 第四百二十五章 天下第一易主

两人活动起筋骨来。

随着李世民回到城头上,两人骤然动了起来,双锏与盘龙棍不断交击。

所有人目不转睛地盯着。

秦琼公认当今天下第一,但已经上了年纪。

少年持棍而来,豪情万丈,一腔热血,挑战那座天下最高的山峰,又怎能不让人热血沸腾呢。

有一说一,秦琼现在有点成反派的感觉了,大家都更希望罗士约能赢,喜欢那份少年豪情。

喜欢一代新人胜旧人的戏码。

或者说是,人们向往的天下第一,更希望是个俊朗热血的少年郎。

毕竟年轻人又怎会喜欢一个糟老头呢。

包括叶尘,此刻都希望罗士约能赢。

尤其此刻罗士约放弃一切防守,孤注一掷的进攻,透着少年郎的冲劲,看得人热血沸腾。

罗士约就像是一头刚刚长大的猛虎,充满活力与朝气,意气风发。

秦琼就像是一头老去的雄狮,不复那份闯劲,但沉稳,老练,不动如山。

内行看门道,叶尘看得出来,秦琼并没有留手,而罗士约真的厉害,丝毫不落下风。

这是真正的天才啊,他这个开挂的看了都汗颜。

如果李烟柔是男子的话,资质应该不比罗士约差。

女子终究没有男子适合练武,身体结构不同,女子天生力气不如男子,元气也不如男子足。

所以李艺才会那么遗憾,如此绝顶的资质,偏偏落到女儿身上。

天赋资质这东西,比努力更重要。

没有天赋,单靠努力,终究上限有限。

就好像读书,没那份天赋,再怎么努力,终点一眼就能看到。

没有天赋,举人便是极限,绝不可能考中进士,更别提状元那些。

就罗士约这资质,再整上一颗洗髓丹,那就是楚霸王再世了。

不仅现代人鼓吹项羽的勇武,古人同样鼓吹,没有人会质疑项羽的勇武。

哪怕秦琼说比项羽强,都得被人笑话。

两人鏖战半天,谁也奈何不了谁。

武功到了这境界,招式、反应这些都已登峰造极,炉火纯青,无破绽可言,想靠招式取胜,根本不可能。

这个时候,拼的就是耐力、体力、心性,内力那口气显得尤为重要。

秦琼练了几十年的内力,结果十八岁的罗士信,内力完全不输秦琼,找谁说理去。

这就是资质的具象化。

叶尘对比了一下,好像他开挂都比不上,他和秦琼差不多,也就是说和罗士信也差不多。

当然,他穿越过来才练的,算下来练了九年。

练武一般从五岁开始,罗士信练了十三年。

但他有系统奖励的一堆武功秘籍。

这么一对比,他的挂和罗士约的天资好像差不多。

或许系统能赋予宿主的资质,也就是罗士约这样的。

正所谓拳怕少壮,秦琼主动脱离战圈后退:“我输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呐,你来做这个天下第一,这天下必然会更精彩。”

秦琼很坦然,已经过了争强好胜的年纪,而且终究是老了,再打下去,他必输,不如给自己留份体面。

“你不是输给了我,而是输给了岁月。”罗士约摇摇头。

然后,骄傲地仰起头:“不过,终究是我赢了,你做了几十年天下第一,该换我做了,你无敌的几十年,我罗家认。”

“你的锏法确实厉害。”

秦琼听得哈哈大笑,这小子还挺懂人情世故,给足他体面。

“楚国公,你要不要来试试?”秦琼抬头看向叶尘。

百姓顿时更来劲了,楚国公武功也高啊,而且也年轻,打起来肯定更有看头。

罗士约循着秦琼的目光看向叶尘:“我不和你打,你杀了刘黑闼,帮我兄长报了仇,算我罗士约欠你一个人情,若有吩咐,绝不推辞。”

“好。”叶尘非常欣赏地点点头,这份忠义侠气,是他没有的。

这时,房玄龄也拟好册封圣旨拿来交给罗士约。

“陛下,告辞,有缘再见。”罗士约对着李世民行了一礼,转身就走。

“明年记得来参加武举,以你的武功,必能夺得武状元。”李世民大声叮嘱。

罗士约转过头,仰着头,骄傲极了:“我不争武状元也是天下第一,我向往江湖豪情,等我玩够了就回来。”

说罢,扛着盘龙棍,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头也不回地离去。

“呵,这小子……”

李世民笑着摇摇头,眼中的欣赏根本藏不住。

这份洒脱,谁又不觉美好呢。

“我自诩洒脱,远不如他也。”叶尘发出感叹。

如果他有这份洒脱,当初玄武门之变后便会急流勇退。

可惜那时候他太年轻,太自负,太理想化。

如今想退都退不了。

罗士约活成他想要的样子,而他自己却活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百姓同样敬慕这份洒脱,鼓掌送别罗士约。

行步间,罗士约看到人群中的钟洁,一眼万年。

第二天,叶尘听说了一件事,钟洁被罗士约拐跑了,钟士廉跑去找李世民告状。

叶尘差点笑死,小黄毛和乖乖女?

不,应该是江湖浪子与大家闺秀。

钟洁的心思重,大概都是憋出来的,表面乖巧听话,实则骨子里藏着叛逆,向往自由。

美丽的大家闺秀,跟随俊朗的江湖浪子浪迹天涯,话本故事里人们最喜爱的桥段,照进现实。

贞观五年,四月十八日,吴兴县男,国子博士,太子太傅陆德明,于东宫教太子时坐逝。

陆德明似乎预感到了,逝前写下一封信:臣活八十载,寿终正寝,人生之幸,得遇明主,此生无憾,臣之子敦信,文采更胜臣,望陛下多观之。

李世民深感悲痛,下令停朝三日,哀悼陆德明,追赠齐州刺史,赐谥号:襄。

武德朝时便定下,文官谥号第一等:文、贞、成。

第二等:昭、献、敬、景、襄、献、懿、忠等等。

双谥比单谥更尊,如文贞、文成,这是极致的殊荣,也是文官梦寐以求的。

之前李纲、刘文静,都赐谥号贞,裴矩谥号敬,都是单谥。

历史上,大唐第一位获赐最高谥号文贞的,是魏征。

陆德明获赐谥号襄,不差了,襄指品德高雅,文采青垂之意,很贴合陆德明。

虽教授日短,但李承乾受益良多,前往祭拜之时,行了徒礼。

李世民亲往祭拜,尊陆德明遗愿,让陆敦信守完孝回来,入弘文馆继承陆德明之志,继续编理汉学。

陆德明整理汉朝传承下来的各类文学,编理整集,意义重大,让大唐更好地发展文学,少走歧路。

这是裴矩和李纲都没有的殊荣。

真正意义上的贞观朝第一位去逝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