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九岁的孩子无论心智再怎么成熟面对这浩大的场面还是不经有些怯场,不自觉的往后退了一步,却被李幼澄死死拉住了手臂。
身为帝王怎能退却。在严厉的看了他一眼之后李幼澄便一侧身子站到了一旁。
今天主角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即将称帝的李重瑞,其他所有人都是配角。
李重瑞看了姑母一眼,缓缓深呼吸了一口,脑海中不断回忆着这些天演练过的内容,鼓起勇气上前一步看向众人朗声说道“卿等以天命、社稷相逼,予虽惶恐,然岂敢以一身之哀,而违昊天之明命,负列祖之重托乎?”
韩昭胤当即出列再拜道“殿下圣明!此乃天命所归,人心所向!今殿下既承大位,则社稷有主,四海可安。臣等恳请殿下即降恩旨,定登基吉时,布告中外,则天下幸甚!”
接着又是一众文武众臣出列引经据典的劝说:
“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祥瑞频现,此乃昊天之明命,历数之所在,殿下岂可违逆?”
“若殿下固守小节,拒不受命,则臣等唯有长跪不起,以死相谏。”
“亿兆烝民,翘首以望。讴歌归于殿下,此乃人心天意之所在。殿下若再不允,恐寒了天下万民之心啊!”
……
到了这一步,三辞三让的流程算是圆满结束了。
李重瑞重重叹息了一声说道“予一人,虽德薄,然为宗庙社稷计,为亿兆生民计,不得已,勉从群议!”
话音落下,李幼澄缓缓上前走到李重瑞的下首,躬身将手中传国玉玺向他递了过去。
随着李重瑞接过玉玺,群臣百姓,包括李幼澄全部跪倒在地,山呼万岁,并向新君行三跪九叩大礼。
再接下来就是登基的一系列流程。
次日一早,祭天告庙,太子身着衮冕先赴圜丘祭天,再赴皇室太庙拜谒先帝及历代先祖,奏《告庙文》。三品以上朝臣全程陪同。
到了第三日,正式举行登基大典。
朝堂之上,随着李重瑞身穿龙袍于南面落座,群臣当即山呼万岁。
紧接着就由礼部尚书王权宣读登基诏书“朕以眇身,承先帝之遗绪,荷宗社之重寄。自遭大故,哀毁逾制,然神器不可久旷,兆庶不可无主。今遵旧典,祗告天地、宗庙、社稷,即皇帝位,君临万邦……”
诏书内容没什么新奇,都是老一套的套话,包括稳定朝局、安抚藩镇,并表示会延续旧制,百官核心职务不变仍会继续任用等等。
同时还有大赦天下,并改清泰四年为弘景元年。
诏书很长,内容很多,不过所有人的心思显然都不在这个上面,他们真正在意的是之后的登基封赏。
大封群臣是每个皇帝登基之后收拢人心的手段,更何况李幼澄曾在多次非正式场合下透露这次册封还会包括对以往功劳的封赏,百官对此自然是翘首以盼,尤其是那些自洛阳就跟着队伍前来的文臣武将更是急不可耐。
好不容易熬到漫长的登基诏书读完,群臣再次山呼万岁之后,新君李重瑞开口说道“朕承天命、继先帝基业,今社稷初安,皆赖众卿同心辅佐,此功,朕不敢忘。
今依制大封:勋臣加衔授券,封王赐爵,酬其定局之功;旧臣无过者留任加阶,安我朝堂。
朕之赏,非独恩宠,更寄厚望:愿诸卿守规尽职,勿骄勿怠,共辅朕治天下、安万民。若负朕望,虽功亦不宥;若矢志报国,必再加恩。”
随着李重瑞话音落下,一旁的鸿胪寺卿上前当即手执圣旨宣旨道“门下:
朕承天命,抚定四海,赖诸卿同心戮力,克平祸乱,底定太平。今海宇澄清,兆民安乐,当论功行赏,以昭朕报功之典、劝忠之诚。
赵国公主李幼澄,禀柔嘉之德,懋恭顺之仪,昔得先帝授命,临朝监国,当朕倚托,总摄庶政,克副监临之重。特改封为秦国长公主,赐半朝銮驾。凡朝会、册命,位在诸王之上,务显监国之尊。
嗣王李承祚,系出宗枝,克承雍王宗祀,今继雍王位,改封宋王,食邑三千户,宜许世袭,仍令有司择日备礼册命,载崇藩屏之重。
梁国长公主李徽瑶,禀淑慎之姿,蕴英睿之智,幼承庭训,深谙治道。加封为梁国大长公主,食邑五千户,并许预闻军国大政,得与宰臣同列议事,复念公主娴于文治,明于庶务,特仿内职重典,授掌制诰之权。凡御笔批答、臣下章奏入内,公主可先阅详,条陈所见以进。
西平王李从曮,久镇西陲,威怀边徼,勋绩昭著于时,可晋封岐王;召赴京师,授枢密使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授尚书令、太傅,仍兼凤翔节度使。掌总枢衡,参决大政,且镇凤翔,式固西陲,庶展毗辅之能,许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侍卫司都指挥使许安,战功显赫,数平外敌,每逢危疑必竭诚赴难;秉心忠赤,忠勇可嘉,可封赵国公,加右骁卫上将军、太保、骠骑大将军,依旧典掌侍卫亲军,务在严整师律、卫护宸居,许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太尉相里金,总领六军,久历戎行,战功显赫,性资忠笃,誓翊王室,可封荆国公,加少傅,仍判六军诸卫事,益尽匡扶之责、以固兵柄,许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侍郎韩昭胤,辅政忠勤,敷奏详明,裨益庶政,可封东平郡公,加封中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少师,勉弘献替之规,以弼成雍熙之治。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门下侍郎张延朗,典领邦计,勾稽精审,公私兼济,可封翊运侯,加封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少保,仍判三司事,益殚心于漕挽,以给军国之需。
……”
随着鸿胪寺卿的宣读,众臣听着自己的封赏,个个都是面露笑意。
许安也在下面听着自己的封赏,虽然早就已经知道详细,但此时真的封赏下来还是很令人愉悦的。
这次封赏朝廷一次性给他加了赵国公、太保,骠骑大将军以及右骁卫上将军衔。
其中太保是正一品,三师之一,位次在同品阶的三公之上。
而骠骑大将军则是从一品武散官,而上将军乃是唐朝南衙十六卫的最高武职,从二品,位在大将军之上,与侍卫司都指挥使同品。
虽然本朝禁军之权全部收归侍卫司和六军之中,其他诸卫将军早就成了加衔没了实权。
但本朝自认唐朝正统,南北衙制度乃是唐太宗李世民所确立,贯穿了整个前唐。相比较于侍卫司这个新创的禁军机构,右骁卫上将军之职虽然没有实权,但却更显荣耀。
如今许安的全职是赵国公(爵位:从一品。注:唐朝爵位是有品级的,爵位变成超品是从明朝开始,但品级并不与实际地位挂钩)、太保(荣誉加官:正一品)、侍卫司都指挥使(核心职事官:从二品)、右骁卫上将军(荣誉性职事官:从二品)、上柱国(勋官:正二品。已至最高。)、骠骑大将军(武散官:从一品。已至最高)。
另外还得到了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这等顶级礼仪特权。各项条件基本上已经达到了人臣的顶点,如果以后再想封赏那就只有破格封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