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穿古代逃荒,很苟! 第264章 安置与垦荒

最后一批稻谷归仓,打谷场上堆积着金黄的草垛,空气中弥漫着禾秆的清香和一丝疲惫的满足。然而,这份短暂的安宁并未持续多久,另一项关乎来年生死存亡的任务已如鞭子般抽在每个人心头,那就是必须立刻抢种冬小麦。

农时如军令,耽误一天,都可能意味着来年夏收的绝收。打谷场边,林四勇、林岁安与里正、王保长等乡绅再次聚首,气氛比抢收时更加凝重。

“稻子收了,地不能闲着,必须立刻翻耕、施肥,抢在寒露前把麦种播下去。”林四勇语气急促,目光扫过众人,“村里壮劳力刚忙完秋收,人困马乏,修缮屋舍、准备过冬也是当务之急,犁田播种的人手比收割时更缺。”

王保长**酸痛的胳膊,眉头紧锁:“还能从哪里变出人手来?难道又指望那些流民……”

“正是要再用他们,而且,这次不能只是临时雇工。”林四勇斩钉截铁。

林岁安适时接口,声音清晰而冷静:“临时雇工只能解一时之急,流民聚在外面,消耗存粮,终究是隐患。我们得想办法,让他们从消耗者变成生产者,甚至……变成扎根下来的自食其力者。”

里正和几位乡绅面面相觑:“岁安丫头,你的意思是?”

林岁安与林四勇对视一眼,这是林岁安跟四叔昨天在家里合计半天想出的办法。

她继续道:“选合适的流民,让他们做佃户,专门负责种植冬小麦。请各位叔伯爷爷们,拿出些边远的、或者之前摆荒了的秋闲地,租给他们种麦。”

“把地租给流民种麦?”李老太公立刻摇头,“使不得!使不得!那些人手脚不干净,万一糟蹋了地,或者种下麦子人跑了,我们岂不是人地两空?”

“地租,”林四勇接过话头,语气沉稳,“头一年,尤其是种这救命的冬麦,绝不能按常例。要极低,甚至可以约定,只要他们承诺把麦子种好,来年麦收后,交了田赋,剩下的粮食能让他们自家糊口就行!对各位东家而言,荒地种出麦子,哪怕只得三四成,也比完全荒着、来年青黄不接时颗粒无收要强!对流民来说,有了稳定的地种,就有了盼头,才会安心留下来,成为村里稳定的劳力。”

里正听得眼中放光,这确实是长远之计,但随即担忧:“法子是好,可流民这么多,哪来那么多地?”

林四勇语气斩钉截铁,“这不是发善心,是为了大家来年都能有口饭吃!若不让步,流民无粮过冬,成了饿殍或暴民,第一个冲击的就是你们这些囤粮的富户。至于地和人……先紧着最老实、有家小牵绊、懂些农事的人家。安顿一户,就少一分风险。这就像播种,先撒下去,总能发芽。”

“让流民当佃户?信不过!”

“地租那么低?我图什么?”

“这么多人涌进来,村里的治安、饮水、柴火都是问题!”

果然乡绅富户们各种反对。

林四勇早有准备,冷静地逐一反驳,晓之以利害:“诸位东家,非常时期,行非常之法。派人看守荒地,和派人日夜提防饿急了的流民冲击庄子、偷抢粮仓,哪个更费心力?哪个后果更严重?”

“地租低,总好过荒地生草,来年夏天空仓饿肚子!让他们种麦,来年他们才有余粮,才不会变成土匪。”

“治安?由村里统一编管,五户一保,互相担保监督。一户为盗,五户连坐驱逐!其他问题,总能想法子解决,总比坐以待毙强!”

王保长等人面面相觑,虽然肉疼,但想到来年可能面临的饥荒和动乱,不得不承认林四勇说得在理。最终,经过一番艰难的讨价还价,乡绅们勉强同意,拿出一部分偏远或贫瘠的秋闲地,以“二八开”的地租租给流民,并提供一些麦种,租给流民种植冬小麦,来年麦收后结算。同时,佃户必须接受村里的统一编管。

消息如同野火般在绝望的流民中蔓延开,一条实实在在的活路摆在眼前,人们蜂拥报名,甚至为此发生了争执。

林四勇和里正展现出强硬手腕,严格筛选,优先选择那些拖家带口、面相老实、自称有过北方种麦经验的人家。林岁安也在一旁默默观察,留意其健康状况和言行举止。

选中者,立下字据,严申规矩,编入保甲,分散安置在各村边缘划出的区域,允许他们搭建更为稳固的窝棚暂住。

于是,刚刚结束稻田忙碌的田野上,很快又出现了新的身影。这些新“佃户”流民在护村队的监督下,奋力地挥舞着简陋的农具,翻耕板结的土地,播下来年希望的麦种。虽然土地贫瘠,工具落后,但那份为了生存和未来而迸发出的力气,却无比真实。

王氏依旧带着护村队巡逻,目光警惕地扫视着这些新来者。

福平、福安则忙着协调有限的牲畜和农具,指导如何平整土地、开挖排水沟。

林岁安更加忙碌,她要关注这些人的健康状况,预防秋冬疾病,同时凭借空间里零碎的知识,尝试指导他们如何利用草木灰、腐熟秸秆等土法为贫瘠的土地增加一点肥力。

箬溪三村的外围,依旧充斥着贫困和混乱,但一种新的秩序正在这绝望之后艰难地萌芽。土地被重新耕种,冬小麦的种子带着微弱的希望,被深深埋进土里,等待着寒冬过去,春日来临。

林四勇和林岁安的这一步险棋,不仅是为了抢种冬麦,保障来年口粮,更是试图为这片动荡的土地,摸索出一条能够长期维系下去的、残酷而现实的生存之道。

他们将流民转化为佃农,这些流民佃户的活命之恩源于林四勇和林岁安的提议。他们对于林家的感激和依赖,会远高于对村里其他乡绅。这会为林家从一个普通农户,崛起为地方宗族势力,奠定最坚实的人口和武力基础,这也是昨夜林岁安跟四叔讲的重点。

既然在这乱世无法揭竿起义,那么就让林家成为一个大的宗族势力。不是有一句古话叫“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

当不了皇帝,那咱就当一个世家。即便将来改朝换代,只要林家能审时度势,保护好基业,他们就能成为铁打的家族。这是林岁安最近想了很久,想出来的法子。他们起点太低了,只能这样一步步徐徐图之。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