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综:五亿探长?请叫我千亿一哥 第175章 自己搭,不如直接抢

光华集团顶层办公室,刚从警察总部出来的陈耀峰,现在已经靠在意大利手工真皮座椅上,双眼微闭。

办公室内,林育添、鲁滨孙还有地主会的人,都在准备进行业绩汇报。

陆永渝穿着剪裁得体的白色衬衫,站在他身后,指尖带着恰到好处的力道,轻轻按压着他的肩颈。

她进光华集团这么久,一直在忙公司的事务。

她爹陆瀚涛好几次都打电话给她,询问二人关系进度。

陆永渝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能站在陈耀峰身后给帮他按摩,大概有个百分之十吧……

“开始吧。”陈耀峰没有睁眼,声音带着几分慵懒。

站在办公桌前的鲁滨孙立刻上前一步:“金牛饮料在东南亚的铺货率已经突破60%,上个月营收同比增长45%。”

林育添补充道:“九龙巴士那边,最近谈下了三条新线路,下个月就能投入运营,预计能多覆盖20万市民。”

“另外,新收购的美心日化公司,上个月推出的洗发水也很畅销,已经在加开生产线了。”

陈耀峰缓缓睁开眼,望向地主会的人:“司马祥,之前让你们收购的报社和电视台,进度怎么样?”

地主会的司马祥推了推金丝眼镜,语气带着几分兴奋:“耀哥,已经拿下了《香江晚报》《每日财经》两家报社,无线电视台已经收购了百分之十四,现在香江70%的纸质媒体和,都有光华的股份。”

“另外,香江电灯的收购也完成了,现在咱们持有25%的股份,是第二大股东。”

之前陈耀峰吩咐过,让他们趁着股价低迷,大肆收购各大实业公司的股票。

可以说现在百分之六十的实业公司,都有陈耀峰的股份,占比也都不小。

黄世同跟着点头:“基金这边,按照您的吩咐,在港股和伦敦期指上布局了能源和科技股,上个月净赚了6亿港币。”

陈耀峰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将报表放在桌上:“做得好,香江的实业和传媒,必须抓在自己手里,这样才能掌握话语权。”

他顿了顿,对着陆永渝说:“给方展博打个电话,让他来一趟。”

半小时后,方展博气喘吁吁地出现在办公室门口,身上还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手里攥着一个旧公文包。

看到陈耀峰和几位西装革履的大佬,他兴奋得手都在抖:“耀哥!您找我?”

陈耀峰对着司马祥和黄世同介绍:“这位是方展博,对股市很有天赋,以后就跟着你们地主会学东西,多带带他。”

方家三姐妹都成了自己的人,他对方展博,自然不会放任不管。

虽然方展博是个纯正的渣男,不过业务能力没得说。

司马祥立刻笑着起身,递过一张名片:“方先生,以后有什么不懂的,随时找我,地主会的资源,你都能用。”

黄世同也附和道:“我这里有近几年的股市数据和期指操盘记录,待会儿让助理给你送过去,先熟悉熟悉。”

方展博接过名片,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耀哥,我……我一定好好学,不会让您失望!”

陈耀峰摆了摆手:“好好做事就行,对了,司马祥,你让人去查一个叫陈滔滔的年轻人。”

“听说他在华尔街待过,操盘手法很独到,找到他后,让他也进入考察的一员,看看能不能拉入地主会,重点培养。”

地主会这些人,基本都是三四十岁的,以后香江的资本圈,需要新鲜血液。

提早培养下一任地主会接班人,也是一件好事。

“明白!”司马祥立刻记下名字。

等方展博带着感激离开,陈耀峰的表情渐渐变得严肃,他拿起桌上一份泛黄的报纸。

报纸标题赫然写着“谢利源金行推出‘千足黄金积存计划’,市民争相认购”。

“这个,你们有了解过吗?”陈耀峰将报纸推给众人。

几人接过报纸传阅了一遍,纷纷点头:“听过。”

作为地主会的老大,司马祥对各大行业了解的更深刻一点:“不过这个谢利源金行,其实跟濠江谢家关系不大。”

“只是一个谢家旁支,这个金行也不是谢利源珠宝集团的,只是挂了个名。”

“他这个计划,看着**,实际上盘子很小,而且风险很大,我们都不感兴趣。”

这个“千足金积存计划”,俗称纸黄金。

是去年开始由谢利源金行推出的。

纸黄金,听名字就知道,市民最少购买一克重的实体黄金,就可以开一个买卖黄金的账户,按当日金价炒卖黄金。

但这个黄金,并不会到客户手中。

客户只会拿到一张凭证,可以凭借这个凭证,随时去金行取黄金或者将其卖出获益。

之所以陈耀峰会注意这件事,是因为在他的记忆里,谢利源金行拿着市民认购黄金的钱,去炒股了。

这种操作类似于银行用储户的钱,去理财。

可金行只是金行,又不是银行。

而且他这个操作,风险很大。

只不过风险不是来自股市,而是来自黄金。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5月,国际金价每两急涨近1500港元。

所有买了纸黄金的市民,纷纷到金行要求出手黄金。

可金行的钱都在股市里……

至于还黄金给客户,金行哪有那么多黄金储蓄,他们的钱都丢在股市里了,压根就没买黄金。

这一闹,就造成了挤兑。

仅一个月后,谢利源金行就被挤兑的,宣布倒闭。

谢利源金行倒闭之后,危机转嫁给了和它关系密切的恒隆银行。

那些来不及从谢利源金行兑换黄金的市民,挥舞着黄金券如潮水一般涌向恒隆银行,一天之内提走近一亿港币。

这就导致恒隆银行也陷入了挤兑风潮。

而陈耀峰要做的,就是吩咐地主会的人,购买大批量的纸黄金,还有收集恒隆银行的散股,

最后时间一到,加把劲挤兑恒隆银行,他们就可以趁机接盘,拿下一个银行的壳子。

“没错,你们不愧是金牌经纪。”陈耀峰微笑道:“据我所知,市民炒卖纸黄金,拿凭证却没有实物,谢利源拿着几千万资金,根本没去囤黄金,全投进了股市。”

“这样做,如果金价有所波动,金行一定会遭受挤兑。”

陈耀峰手指敲击着桌面,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司马祥,你让地主会的人,立刻分批买入谢利源的纸黄金,不用多,够成为‘最大个人持有者’就行。”

“等谢利源一倒闭,恒隆银行肯定会被牵连,他们跟谢利源是深度合作,那些拿不到黄金的市民,会去恒隆挤兑。”

陆永渝在一旁补充道:“恒隆银行的准备金本来就不足,一旦挤兑,撑不过一天。”

“就是要让它撑不过一天。”陈耀峰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等市民挤兑的时候,咱们先出手,用手里的纸黄金凭证带头提兑。”

“恒隆一破产,咱们就接盘它的银行牌照,记住,接盘后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一笔钱,按凭证原价赔付那些市民,再额外给点补偿。”

司马祥立刻明白过来:“耀哥,您这是既拿银行壳子,又赚民心啊!一举两得!”

“香江的金融圈,名声有时候比钱还重要。”陈耀峰淡淡道:“有了恒隆银行,咱们以后做跨国资金调度、外汇结算,都会方便很多。”

搞一间属于自己的银行,这是陈耀峰老早就想做的事。

但银行牌照,搞起来非常麻烦。

而且从无到有搭一个台子,他也嫌麻烦。

自己搭,不如直接抢。

而这件事,就是陈耀峰惦记已久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