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资本家的胖儿媳,我被婆家团宠 第140章 你真的是胖女士?

();

第一百四十章 你真的是胖女士?

“韩老板,我是姜沫!”

她再不开口,霍沉舟都变成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渣男了。

姜,姜沫?

韩文博都惊呆了,怎么也把眼前人和胖同志联系不起来?

姜沫一脸笑意,看韩文博发懵,在原地转了好几圈,让男人看得更清楚。

好半晌,韩文博才找回自己声音,大脑有点宕机,声音都结巴了,“你,你真的是胖女士?”

“胖女士!”

姜沫嘴角的笑都僵住了,想到原主两百多斤的体重,她点头,“是我!”

霍沉舟皱眉,这批发贩子太没素质了,咋能叫他媳妇儿胖女士?

男人刚想说教几句,姜沫却很欣赏韩文博的为人。

“韩老板,您是个道德标准很高的人!”

自古以来,世俗对男人要偏爱许多,男人在外面乱搞,很多人大言不惭说对方有本事,甚至会说家里的妻子留不住丈夫是自己没本事。

就算是女人娘家人可能也会劝女儿忍一忍,觉得离婚丢人。

韩文博作为男士,他原本误会自己是霍沉舟外面找的女人,却并不赞同这种行为,还好言相劝。

更多站在原配立场上去思考问题,韩老板人品不错!

姜沫这话,霍沉舟到嘴的指责硬生生咽了下去。

他挤出一抹笑,“韩老板说的对,不过你放心,我是绝对不会做任何对不起我老婆的事儿!”

霍沉舟这话,与其说给韩文博回应,更多的是对姜沫表态。

韩文博一个外人,要不是媳妇儿对他印象好,霍沉舟才不会对一个不相干的人说太多。

霍明兰看着三人,半天才反应过来,大嫂的变化实在太大了,这个批发贩子都认不出她了?

她仔细看着眼前的姜沫,也对,嫂子瘦了一百多斤,要不是她们在一个家生活,她每天都看着姜沫瘦下来的变化。

隔一段时间不见,她可能也认不出来。

霍沉舟这话,姜沫听得脸热,公共场合,他一脸温柔,说这样深情的话,一点儿都不注意影响,不过她好喜欢这样的霍沉舟!

韩文博看着眼前的一对璧人,这下是真羡慕霍沉舟了,这男人在胖女士还是丑小鸭的时候,就慧眼识珠,现在胖女士变成了白天鹅,也是人家应得的。

不对,丑小鸭原本就是白天鹅,所以霍同志还是有几分**运。

韩文博又说了很多两人般配,郎才女貌的赞美话,果然还是说大实话心里舒坦。

为了生意好,他违心夸了不少形象不好的客户。

三人客套一番,韩文博把目光落在一边的霍明兰身上,姜沫给两人介绍,“这是我小姑子,霍明兰。”

“明兰,这位是韩老板,我们很多货,都是找韩老板拿的。”

霍明兰跟着摆了几个月摊,也学了不少人情世故,还夸韩文博的衣服质量好,款式不错,这话给韩文博提供了不少情绪价值。

结果下一句就说让韩文博给她们进货价格便宜一些,韩文博看着眼前三人,十分感慨,还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三人真是颜值和精明并存呀!

不是韩文博刻薄,他本来想说一句颜值和智慧并存,可一想对方和自己讲价,影响到自己的收益,那自然是有点小情绪啦!

“明兰,这次你来选衣服款式。”

姜沫开口。

霍明兰一愣,对上嫂子鼓励的眼神,嫂子不是开玩笑。

“嫂子,我选,要是卖不出去咋办?”

霍明兰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她哪会挑款式,耽误了生意咋办,店面的租金可不便宜?

姜沫却给她鼓劲儿,“你放心,只有时间上的差别,还没有卖不掉的衣服。”

好看的款可能一天能卖10几件,不好看的款10件可能要一个礼拜才能消化掉,货物流转慢,赚钱的速度可能会慢一些。

在姜沫的观念里,没有卖不出去的货,只有不会销售产品的人,再难看的衣服,也有人会买,很多顾客就追求个性。

她也可以采取打折促销的方式,消费者感觉到实惠,也愿意买单,无非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做生意,细水长流才是王道,暴利是长久不了的,姜沫看得很明白。

她若不放手让霍明兰去选款式,她永远不可能独当一面。

只有一家服装店还好,将来要是开了分店,总不能都靠她一个人,自然要把霍明兰培养出来。

姜沫有雄心壮志,她不满足只当个普通的个体户,靠倒腾服装赚了第一桶金,未来可以创立自己的品牌,品牌做大做强,可以在全国招加盟商。

一人收个几万块加盟费,那都是白得的,全国那么多店面给自己卖衣服,那才真是躺赚。

做生意,总不能事事都亲力亲为,你看哪个上司公司的老总把自己累的像孙子,真要啥事都自己干,那公司也做不大。

霍明兰深吸一口气,才鼓起勇气,去韩文博摊子上的衣服翻捡,拿起一件衣服,不太肯定,看了又看,又放下了。

霍沉舟拍拍妹妹肩膀,眼神鼓励, “明兰,大胆选,跟着你嫂子卖了这么久衣服,今天给你一个表现的机会。”

卖了几个月衣服,嫂子平时也在讲,霍明兰也慢慢培养出自己的审美,看到一件衣服,要先想能配啥裤子,搭配的出彩,顾客直接会买一套。

单看不咋样,不代表搭配好了不出彩,嫂子经常说,没有难看的衣服,只有不会搭配的人。

她要把嫂子传授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上,霍明兰心一横,挽起袖子就是干!

不管霍明兰选了啥衣服,姜沫都不发表意见,有的款式她不太看好,也没有反对。

衣服拿回去卖了,小姑子才会印象深刻,审美都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

就像家长教育孩子,一直放不开手,孩子摔倒立马去扶,孩子有依赖性,啥时候才能真正成长,毕竟家长又不能跟着孩子一辈子。

上了社会,一个跟头,可能就爬不来起了。

姜沫想到一位先人,阿斗,其实他也挺冤枉,扶不起的阿斗,这个名声是洗不掉了。

要不是老爹和孔明先生太周到,没给阿斗实践的机会,也许他在历史上还能有一番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