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厂长,我们村订的化肥什么时候能到?"
"我们等了半个月了,再不来就误了农时。"
"是啊,春耕不等人啊。"
郑昊举起手,示意大家安静。
"乡亲们,我知道大家都着急。但是咱们化肥厂的产能有限,一时半会儿供应不上这么多。"
"那怎么办?"有人急了。
"这样。"郑昊说,"春耕期间,咱们优先保证需要的村子。谁家地里急着用,就先供应谁。其他不急的订单,往后推一推。"
"那我们村呢?我们也急啊。"
"都别急,一个个来。"郑昊让三哥郑国庆拿出登记本,"各村队长过来,说说你们的情况,我们统一调配。"
北村的老李第一个站出来。
"郑厂长,我们村的小麦地这两天就得施肥了,能不能先给我们?"
"能。"郑昊让人记下,"北村,五吨。"
"谢谢郑厂长!"老李激动地握着郑昊的手。
其他村的队长也纷纷说明情况。
郑昊一一记下,按照紧急程度排序。
忙活了一上午,总算把订单都理顺了。
"陈教授,你看这个顺序。"郑昊把单子递过去,"你安排发货。"
"行。"陈教授接过单子,"不过小郑,工人们这段时间加班加点,都很累了。"
"我知道。"郑昊说,"这样,加班的工人,工资双倍。另外每人再发五十块奖金。"
"五十块?"陈教授吃惊地说,"这得多少钱?"
"该花的钱得花。"郑昊说,"工人们辛苦了,必须有回报。"
"那行,我去通知。"
消息一传出去,工人们的干劲更足了。
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三班倒,连轴转。
郑昊也没闲着,每天都在化肥厂盯着。
有时候半夜还来看看,给值夜班的工人送点吃的。
"郑厂长,你也该休息休息。"有工人劝他。
"没事,你们都在干活,我哪能睡觉。"郑昊笑道。
这天下午,老李又来了。
这次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郑厂长,我得谢谢你啊。"老李拉着郑昊的手,眼眶都红了。
"老李,这是怎么了?"
"去年用了你们的化肥,我们村的小麦增产了三成。"老李激动地说,"三成啊!往年一亩地打五百斤,今年打了六百五十斤。全村的粮食产量,比去年多了五万斤。"
"真的?"郑昊也很高兴。
"千真万确。"老李说,"现在全村老少都在念你的好。说你是我们农民的大恩人。"
"老李,别这么说。"郑昊有些不好意思,"这是我应该做的。"
"不不不,你是真心为农民着想。"老李说,"别的不说,就你们这化肥,比供销社的便宜三成,质量还好。这要是换了别人,早就坐地起价了。"
"化肥就是用来增产的,不是用来赚黑心钱的。"郑昊说。
"对,就是这个理儿。"老李竖起大拇指,"郑厂长,你是个好人。"
送走老李,郑昊心里很踏实。
化肥项目,真的帮到农民了。
这才是最重要的。
接下来半个月,各村用了化肥的地都开始显效。
麦苗长得又绿又壮,比往年好太多了。
消息传开,周边十几个县的村子都来订货。
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
郑昊不得不限制订单量,优先保证本县和周边县。
"三哥,你统计一下,今年春耕期间,咱们一共卖了多少化肥?"
郑国庆翻了翻账本:"两千吨,总销售额160万。"
"160万..."郑昊算了算,"扣除成本,能赚多少?"
"大概四十万。"
"不错。"郑昊点头,"等新生产线投产了,产量就能翻倍。到时候利润更可观。"
"老四。"郑国庆突然问,"你打算把赚的钱投到哪?"
"汽车。"郑昊毫不犹豫地说。
"你还真要搞汽车?"
"嗯。"郑昊点头,"已经在准备了。"
"那得多少钱?"
"至少两千万。"郑昊说,"所以接下来这一两年,咱们得拼命赚钱,攒够本钱。"
"两千万..."郑国庆倒吸一口凉气,"老四,你胆子真大。"
"不是胆子大,是有信心。"郑昊说,"三哥,你信我吗?"
"信。"郑国庆毫不犹豫地说,"你说要做的事,就没有做不成的。"
"那就行了。"
四月初,化肥厂的新生产线投产了。
产能从月产一千吨提升到三千吨。
订单压力立刻缓解了不少。
陈教授松了口气:"小郑,这下可以正常供货了。"
"嗯。"郑昊说,"不过咱们还不能松懈。现在需求量这么大,说不定还得继续扩产。"
"继续扩产?"陈教授吃惊地说,"那得多少钱?"
"先不急。"郑昊说,"等今年秋收之后,看看市场反应再说。"
就在这时,供销社的人又来了。
这次来的是县供销社的主任,姓张,五十多岁。
"郑厂长,我们是来谈合作的。"张主任笑呵呵地说。
"什么合作?"郑昊心里警惕起来。
"你们的化肥这么好,我们供销社想代理销售。"张主任说,"你们负责生产,我们负责销售,利润五五分。"
"五五分?"郑昊笑了,"张主任,你这是来开玩笑的吧?"
"我可没开玩笑。"张主任正色道,"郑厂长,你得明白,供销社在全省都有网点。我们要是帮你们推广,销量能翻好几倍。"
"不需要。"郑昊直接拒绝,"我们的化肥,厂家直销,不走中间商。"
"你这是不给供销社面子?"张主任脸色变了。
"不是面子不面子的问题。"郑昊说,"张主任,咱们明人不说暗话。你要是真心合作,我欢迎。但如果是想从中间赚差价,那免谈。"
"你..."张主任气得说不出话。
"张主任,我送你。"郑昊做了个请的手势。
张主任气冲冲地走了,临走还丢下一句话:"小郑,你会后悔的。"
郑昊笑了笑,没放在心上。
供销社的人,见不得别人好。
看到化肥卖得火,就想来分一杯羹。
但郑昊从一开始就想得很清楚,化肥厂的目的,是让农民用上便宜又好的化肥,不是让中间商赚钱。
所以,绝不妥协。
晚上回到家,赵晓兰已经把饭做好了。
"今天怎么这么晚?"
"供销社的人来了,又想插一脚。"郑昊说,"被我挡回去了。"
"你就不怕得罪人?"
"该得罪的就得得罪。"郑昊说,"有些人,你客气他,他就蹬鼻子上脸。"
"那你自己小心点。"赵晓兰有些担心。
"放心,我心里有数。"
吃完饭,郑昊坐在炕上,逗小航玩。
小家伙已经快三岁了,会说不少话了。
"爸爸,你今天又不在家。"小航嘟着嘴。
"对不起啊小航,爸爸太忙了。"郑昊把儿子抱起来,"不过爸爸保证,以后会多陪你的。"
"真的吗?"
"真的。"
宝儿在旁边做作业,抬头说:"爸爸,你每次都这么说,但是每次都没做到。"
郑昊尴尬地笑了。
女儿说得对,他确实经常食言。
"宝儿,爸爸以后一定改。"
"那我等着。"宝儿低下头继续写作业。
赵晓兰在旁边看着,叹了口气。
这个男人,为了事业拼命,但对家人,确实陪伴太少了。
不过她也理解。
郑昊做的事,都是大事,关系到很多人。
作为妻子,她能做的,就是支持他,照顾好家。
窗外,春风吹过,带来泥土的清香。
化肥厂那边,机器还在轰鸣。
春耕大战,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