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一个月,陈教授他们三班倒,二十四小时盯着实验。
郑昊也经常过去看,有时候还亲自上手操作。
陈教授发现,这个年轻人虽然没学过化工,但动手能力很强,很多操作一教就会。
"小郑,你以前真没干过化工?"陈教授又忍不住问。
"真没有。"郑昊笑道,"可能是我在军工厂的时候,接触过一些精密加工,手比较稳吧。"
"不光是手稳。"刘专家在旁边说,"你对实验流程的理解也很到位,很多细节你都能注意到。"
"那是跟您几位学的。"郑昊打哈哈。
一个月后,测试结果出来了。
"小郑,好消息!"陈教授拿着报告,满脸笑容,"催化剂运行了一个月,活性没有明显下降。按照这个速度,至少能用半年以上。"
"太好了!"郑昊接过报告,仔细看了看,"那咱们可以开始中试了?"
"可以了。"陈教授点头,"不过中试需要更大的设备,投资也更多。你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郑昊很肯定,"我已经让人联系设备厂家了,中试用的反应釜和配套设备,半个月内就能到货。"
"那就好。"陈教授说,"中试成功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建正式的化肥厂了。"
"对。"郑昊说,"我已经让二哥去和县里、市里谈了,争取拿到土地和政策支持。"
"你这个娃娃,做事还真是雷厉风行。"陈教授笑道。
"没办法,市场不等人。"郑昊说,"现在化肥紧缺,谁先投产,谁就占先机。"
"也对。"
这天晚上,郑昊回到家,难得的早。
赵晓兰正在给小航喂饭,看到他进来,有些惊讶。
"今天这么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想你和孩子们了,就早点回来了。"郑昊走过去,接过她手里的碗,"我来喂。"
"你会喂?"赵晓兰笑了。
"不会也得学。"郑昊舀了一勺粥,吹凉了,送到儿子嘴边,"来,小航,张嘴。"
小航看着爸爸,咧嘴笑了,张开嘴吃了进去。
"看,他还挺配合。"郑昊得意地说。
"那是他饿了。"赵晓兰在旁边说,"等会儿不饿了,看他还配不配合。"
宝儿从外面跑进来,手里拿着一根树枝。
"爸爸,你看,我捡的。"
"真好看。"郑昊夸了一句,"宝儿真棒。"
"爸爸,你这几天又不在家。"宝儿有些委屈,"妈妈说你在忙工作。"
"对,爸爸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郑昊放下碗,把女儿抱到腿上,"等做完了,爸爸就有更多时间陪你了。"
"真的吗?"宝儿眼睛亮了。
"真的。"郑昊在她额头上亲了一下,"爸爸保证。"
"那我等着。"
赵晓兰在旁边看着,心里暖暖的。
自从嫁给郑昊之后,虽然他总是很忙,但对家里从来没有忽视过。
每次回来,都会陪孩子们玩,和她说话。
这样的男人,值得托付一辈子。
"对了。"郑昊突然想起来,"化肥项目有进展了,陈教授他们研发出了新的催化剂,效果很好。"
"那你又要忙了?"赵晓兰问。
"接下来是中试阶段,会更忙一些。"郑昊说,"不过我尽量抽时间回来陪你们。"
"我知道。"赵晓兰笑了,"你做的是大事,我理解。"
"还是你好。"郑昊握住她的手,"有你在,我才能安心做事。"
"油嘴滑舌。"赵晓兰啐了一口,脸却红了。
窗外,冬天的风呼呼地刮着,但屋里却暖融融的。
郑昊看着妻子和孩子们,心里充满了幸福。
前世他为了工作,牺牲了太多家庭时间。
这一世,他要尽力平衡好事业和家庭。
虽然很难,但只要努力,总能做到。
半个月后,中试设备到货了。
郑昊专门腾出一间大厂房,安装了一套小型的合成氨生产线。
这套设备虽然是中试用的,但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生产流程。
从原料投入,到催化反应,到产品分离,每个环节都有。
"小郑,设备都装好了。"陈教授检查完最后一台设备,"明天就可以开始试运行了。"
"辛苦陈教授了。"郑昊说,"明天我会全程在现场。"
"你也别太紧张。"陈教授笑道,"中试嘛,出点问题很正常。关键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明白。"
第二天一早,中试生产线开始试运行。
郑昊、陈教授、刘专家,还有几个学生,都守在现场。
"投料。"陈教授下令。
一个学生打开阀门,原料气体进入反应釜。
"升温。"
反应釜的温度开始上升,从常温慢慢升到400度。
"加压。"
压力表的指针缓缓上升,15兆帕、20兆帕、25兆帕...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紧张地盯着仪表。
"催化剂开始工作了。"刘专家看着温度曲线,"反应很稳定。"
郑昊也盯着仪表,心里默默计算着。
按照前世的经验,这个工艺参数应该没问题。
但毕竟是第一次中试,谁也不敢打包票。
一个小时过去了。
"出料。"陈教授说。
分离塔开始工作,氨气被分离出来,冷凝成液氨。
"快,取样分析。"
刘专家拿着样品跑去分析室。
十分钟后,他跑回来,脸上满是笑容。
"纯度98.5%!达标了!"
"太好了!"陈教授握住郑昊的手,用力摇着,"小郑,成功了!"
"是您的功劳。"郑昊也很激动。
"不不不。"陈教授摆手,"要不是你提出的催化剂改进方案,我们不可能这么快成功。"
"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郑昊说,"陈教授,接下来我们要连续运行多久?"
"至少半个月。"陈教授想了想,"要测试稳定性,还要摸清最优的工艺参数。"
"好,那就辛苦您了。"
接下来半个月,中试生产线连续运行。
除了偶尔的小故障,整体运行很稳定。
产量、纯度、能耗,各项指标都达到了预期。
陈教授和刘专家把详细的数据整理成报告,交给了郑昊。
"小郑,中试成功了。"陈教授说,"我们可以开始建正式的化肥厂了。"
郑昊接过报告,心里激动不已。
化肥项目,终于要落地了。
这将是西尧工业的又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