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嘛,这就对了。"陈庆山笑道。
下午,整个厂区都在忙碌。
工人们擦玻璃的擦玻璃,扫地的扫地,把厂区收拾得干干净净。
车间里,周工程师带着几个学生在调试设备,确保明天不会出任何问题。
郑建国则带着保卫科的人,把厂区的每个角落都检查了一遍。
到了晚上,大家都累得够呛,但看着焕然一新的厂区,心里都挺高兴。
郑昊把大家召集起来,说了几句话。
"同志们,明天**要来,这是对咱们的认可,也是对咱们的鞭策。"他的声音很平静,"我希望大家明天都打起精神,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但是记住,不要紧张,就像平时一样工作就行。"
"明白!"众人齐声回答。
"好,今天就到这儿,大家早点回去休息。"
人群散去后,陈庆山走到郑昊身边。
"小郑,你自己也早点休息,明天还有硬仗要打。"
"嗯,我知道。"郑昊看着空荡荡的车间,"陈总工,您说领导会问些什么问题?"
"无非就是技术来源,发展规划,遇到的困难之类的。"陈庆山想了想,"你就实话实说,别藏着掖着。"
"那技术来源这块..."郑昊有些犹豫。
"你就说是自主研发,参考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陈庆山明白他的顾虑,"至于具体怎么研发的,领导不会问得那么细。"
"也对。"郑昊松了口气。
回到家,赵晓兰已经把饭做好了。
"听说明天**要来?"她给郑昊盛饭。
"嗯,市里通知的。"郑昊接过碗,"我这心里七上八下的。"
"有什么**张的,你又不是没见过大场面。"赵晓兰笑道,"当年在军工厂的时候,不也经常有首长来检查吗?"
"那不一样。"郑昊摇头,"那时候我就是个技术员,有领导顶着。现在我是厂长,得自己顶上去。"
"那你就好好表现呗。"赵晓兰给他夹了块肉,"多吃点,补补脑子。"
郑昊哭笑不得:"你这是安慰我还是损我?"
"都有。"赵晓兰笑得眼睛都弯了。
宝儿在旁边听着,奶声奶气地说:"爸爸不要怕,宝儿给你加油。"
郑昊心里一暖,把女儿抱过来亲了一口:"谢谢宝儿,有你这句话,爸爸就不怕了。"
第二天上午九点半,厂门口的路上停了好几辆车。
市里的几个领导都来了,还有省里的张厅长。
大家都在等着。
郑昊站在队伍前面,手心都在冒汗。
"别紧张。"张市长小声说,"领导很和蔼的,不会为难你。"
"嗯。"郑昊点点头。
十点整,一辆红旗轿车缓缓驶来。
车停稳后,一位六十多岁的领导下了车。
郑昊认出来了,这是中央分管工业的副总理。
"首长好!"张市长带头敬礼。
"同志们好。"副总理笑着和大家握手。
轮到郑昊的时候,副总理多看了他几眼。
"你就是郑昊?"
"是的,首长。"郑昊有些紧张。
"很年轻啊。"副总理笑道,"听说数控机床是你带头搞出来的?"
"不是我一个人,是整个团队一起努力的结果。"郑昊赶紧说。
"好,谦虚。"副总理拍拍他的肩膀,"走,带我去看看你们的机床。"
一行人进了车间。
样机就摆在车间中央,旁边还放着测试加工出来的各种零件。
副总理走过去,拿起一个零件仔细看。
"这个是什么?"
"航空发动机的叶片。"郑昊解释,"曲面很复杂,对加工精度要求很高。"
"能达到什么精度?"
"正负0.02毫米。"
副总理点点头,又拿起另一个零件。
"这个呢?"
"模具型腔,表面粗糙度Ra1.6。"
"不错。"副总理把零件放下,"给我演示一下。"
周工程师立刻操作起来。
机床启动,刀具开始切削,铁屑飞溅。
副总理看得很专注,不时问几句。
"这个控制系统是你们自己开发的?"
"是的。"郑昊回答,"核心算法我们自己写的,硬件是国产的微处理器。"
"好,技术自主很重要。"副总理满意地点头。
演示结束后,副总理又问了不少问题。
从技术路线,到成本控制,到市场前景,问得很细。
郑昊一一作答,态度诚恳,不卑不亢。
最后,副总理转身对张厅长说:"这个企业很好,要大力支持。"
"是,首长。"张厅长赶紧答应。
副总理又看着郑昊:"小郑,你有什么困难,尽管提。"
郑昊想了想:"首长,我们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人才。技术工人好招,但高水平的工程师太少了。"
"这个问题我记下了。"副总理点头,"回去我让教育部和劳动部研究一下,看怎么给你们解决。"
"谢谢首长。"郑昊心里一喜。
"还有吗?"
"还有就是原材料供应。"郑昊继续说,"有些特殊钢材,国内产能不足,我们只能进口,成本很高。"
"这个也记下。"副总理看向旁边的秘书,"让冶金部协调一下,优先保障这些重点企业。"
"是。"秘书赶紧记录。
视察结束后,副总理在会议室坐了下来。
郑昊做了详细汇报,从企业发展历程,到技术突破,到未来规划,讲了半个多小时。
副总理听得很认真,不时做笔记。
"小郑,你这个企业,给我的印象很深。"副总理放下笔,"技术自主,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们能做到,很不容易。"
"这都是应该做的。"郑昊说,"我们不能总依赖进口,要有自己的东西。"
"对,就是要有这个志气。"副总理很赞赏,"我看你们这个数控机床,完全可以推广。机械部那边,我会打招呼,让他们支持你们。"
"谢谢首长。"
"不用谢我。"副总理站起身,"是你们自己争气。继续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为国家多做贡献。"
"一定,一定。"
送走副总理,郑昊才松了口气。
张市长走过来,笑得合不拢嘴:"小郑,你可给咱们市争光了。首长临走前还说,要把西尧工业作为全国的典型来宣传呢。"
"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郑昊谦虚道。
"你这娃娃,就是太谦虚。"张市长拍拍他的肩膀,"不过这也是优点,戒骄戒躁,继续前进。"
"嗯,我记住了。"
下午,郑昊召集全厂开会,传达了领导视察的情况。
"同志们,今天中央首长来了,对咱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的声音在车间里回荡,"这是对咱们的鼓励,也是对咱们的鞭策。"
"首长说了,要把西尧工业作为全国的典型来宣传,要让更多人学习咱们的经验。"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但是。"郑昊话锋一转,"咱们不能骄傲。成绩是过去的,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把产品质量做得更好,把技术水平提得更高,不辜负首长的期望。"
"一定!"众人齐声回答。
散会后,陈庆山拉住郑昊。
"小郑,首长今天对你评价很高啊。"
"哪里,我就是实话实说。"郑昊笑道。
"不光是实话实说。"陈庆山认真地说,"首长看重的,是你这个人。年轻有为,技术过硬,还不骄不躁。这样的年轻人,现在可不多了。"
"陈总工过奖了。"
"不是过奖。"陈庆山拍拍他的肩膀,"我跟你说,首长临走前,专门问了你的情况。问你多大了,什么学历,有没有加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