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第四百零四章 对比

();

"谁啊?"郑昊问。

"是北村的,说想过来拜访拜访。"大哥说,"我看他态度挺恭敬的,不像以前那样了。"

"以前他可没少说风凉话。"三哥也说,"现在看咱们发展得好,又来巴结了。"

"算了,都是乡里乡亲的。"郑昊说,"让他明天来吧,我在家。"

"行。"大哥点头。

晚上,郑昊和赵晓兰在房间里收拾东西。这是他们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赵晓兰显得特别兴奋。

"昊哥,明天我们去给我爸妈拜年吧。"赵晓兰说。

"好。"郑昊点头,"我准备了礼物,明天一起带过去。"

"你准备了什么?"赵晓兰好奇地问。

"两瓶好酒,两条烟,还有一些点心和罐头。"郑昊说,"另外,我给岳父岳母每人包了200块钱的红包。"

"这么多?"赵晓兰有些惊讶。

"应该的。"郑昊说,"岳父岳母把你养这么大,还让你嫁给我,我得好好孝敬他们。"

"你真好。"赵晓兰靠在他肩上。

"对了,"郑昊突然想起什么,"今天军工项目那边的陈工程师来了。"

"有什么事吗?"赵晓兰问。

"他说第一批产品检验合格,海军那边很满意。"郑昊说,"还带来了一封表扬信。"

"那太好了。"赵晓兰高兴地说。

"是啊,这对咱们厂很重要。"郑昊说,"陈工程师说,过完年还有第二批订单,而且量更大。"

"那你又要忙了。"赵晓兰有些心疼。

"没办法,这是为国家做贡献。"郑昊说,"而且这个项目对咱们厂的技术提升帮助很大。"

"我理解。"赵晓兰说,"你放心去做,家里有我呢。"

郑昊握住她的手,心里很温暖。

窗外,村里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孩子们在街上跑来跑去,手里拿着鞭炮和糖果。

而在不远处的邻村,却是另一番景象。那里安安静静的,连孩子的笑声都少。

"妈,咱们家今年能吃上肉吗?"一个孩子问。

"吃...吃一点吧。"母亲叹了口气,"妈明天去镇上买一斤肉,过年的时候做。"

"才一斤?"孩子有些失望,"西尧村的小虎说,他们家买了十斤呢。"

"人家是人家,咱们是咱们。"母亲说,"别攀比。"

"我也想去西尧重工干活。"孩子说,"那样就能挣钱了。"

"你还小呢。"母亲说,"好好读书,以后再说。"

孩子低下头,不说话了。

村口,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

"听说西尧重工发年终奖了,500块。"一个年轻人说。

"我也听说了。"另一个说,"咱们村要是也有这样的厂子就好了。"

"想什么呢,咱们村有那个条件吗?"

"唉,当初郑昊办厂的时候,我还笑话他呢。现在想想,真是傻。"

"谁说不是呢,现在想进西尧重工都不容易了。"

"明天我去找郑昊试试,看能不能给个机会。"

"你去吧,不过我估计够呛,人家现在要求可高了。"

夜深了,西尧村还是灯火通明,到处都是准备过年的忙碌景象。而邻村,已经安静下来,只有几家窗口还透着微弱的灯光。

两个村子,两种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腊月二十九,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过年。

一大早,西尧村就热闹起来了。村里的男人们在贴春联、挂灯笼,女人们在家里忙着做年糕、炸丸子。

"老四,你看这春联贴得正不正?"大哥站在梯子上,手里拿着春联。

"正,挺好的。"郑昊在下面扶着梯子。

春联是新买的,红红的纸上写着金色的大字:"家和万事兴,福满农家院"。

"今年可得好好过个年。"大哥笑着说,"咱们家现在这么好,不热闹热闹说不过去。"

"就是。"二哥也说,"我已经买了一挂一千响的鞭炮,除夕夜放个痛快。"

"我买了两挂呢。"三哥不甘示弱。

"你们啊。"母亲笑着说,"都多大人了,还跟孩子似的。"

"妈,过年嘛,就该热闹。"大哥说。

院子里,几个嫂子正在准备年夜饭。

"今年咱们家可得好好吃一顿。"大嫂说,"我买了只鸡,还买了条大鱼。"

"我买了两斤排骨。"二嫂也说。

"我买了猪蹄和猪肚。"三嫂说。

"你们都买了这么多?"母亲有些心疼,"花不少钱吧?"

"妈,不多。"大嫂说,"今年咱们家赚钱了,该吃就得吃。"

"对,不能亏了嘴。"二嫂也说。

母亲笑了笑,也不再说什么。确实,今年家里条件好了,该享受享受了。

村口,孩子们正在玩耍。他们都穿着新衣服,手里拿着糖果和鞭炮。

"小虎,你这新衣服真好看。"一个孩子说。

"那当然,我爸花了十块钱买的。"小虎得意地说。

"我的也是新的,还有新鞋呢。"另一个孩子说。

"我妈说,明天还要给我压岁钱。"

"我也有,我爸说给我五块。"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着,脸上都是兴奋的表情。

这时候,几个邻村的孩子路过,看着他们羡慕极了。

"你们西尧村真好。"一个邻村孩子说。

"那当然。"小虎骄傲地说,"我爸在西尧重工干活,一个月能挣七十多块呢。"

"真的?"邻村孩子吃惊地说,"那么多?"

"当然是真的。"小虎说,"而且还发年终奖,我爸拿了500块。"

"500块?"邻村孩子瞪大了眼睛,"我爸一年都挣不了这么多。"

"那你爸应该来西尧重工干活。"小虎说。

"我爸也想,可是人家不要。"那孩子有些沮丧。

"那就没办法了。"小虎说完,又和小伙伴们玩去了。

邻村的孩子站在那里,看着他们的背影,心里酸酸的。

下午的时候,邻村来了几个人,是北村的村干部。

"郑厂长在家吗?"为首的一个中年人问。

"在,您请进。"大哥把他们让进院子。

郑昊出来一看,是北村的村支书老李,还带着几个村干部。

"老李,来了?"郑昊招呼道,"快进屋坐。"

"不不不,我们就不进去了。"老李有些拘谨,"就是来给您拜个早年,顺便...顺便想跟您请教请教。"

"请教什么?"郑昊问。

"就是......"老李有些不好意思,"您看,西尧村现在发展得这么好,我们北村也想学学,不知道您能不能给指点指点?"

"老李,这话说的。"郑昊笑了,"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有什么好指点的。进来坐,慢慢说。"

"那...那就叨扰了。"老李这才跟着进了屋。

几个人坐下来,母亲端来茶水。

"老李,你说说,想学什么?"郑昊问。

"就是想问问,您是怎么把企业办起来的。"老李说,"我们村也想办个企业,但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办企业啊,"郑昊想了想,"首先得有技术,其次得有市场,最重要的是得有人才。"

"这些我们都没有。"老李苦笑道,"就是想着能不能...能不能跟您合作?"

"合作?"郑昊来了兴趣,"怎么合作?"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