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郑昊盘算了一下,"现在账上还有多少钱?"
"我问过财务了,大概还有四五百万。"郑国庆说。
"那就够了。"郑昊拍板,"陈教授,您尽快落实扩产的事。设备该买就买,不要省。"
"行,我这就去办。"
处理完化肥厂的事,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
郑昊骑上自行车往家赶。
路过村口小卖部的时候,他停下来买了份报纸。
回到家,赵晓兰正在做饭。
"回来了?"她抬头看了一眼,"今天倒是准时。"
"嗯,签了个大单,心情好。"郑昊在炕沿上坐下,打开报纸。
报纸是《中国汽车报》,头版报道了一则新闻:《我国轿车年产量不足5万辆,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郑昊看着这则新闻,心里突然一动。
轿车...
他想起前世,中国的轿车工业一直被合资品牌垄断。
桑塔纳、捷达、富康,这些合资车占据了大半市场。
自主品牌要么没有,要么质量差。
如果...如果自己也能做轿车呢?
但转念一想,现在还不是时候。
货车虽然已经落地,但化肥厂刚起步,机床厂还在扩产,手里的事已经够多了。
轿车这种大项目,得慢慢来。
不过,种子已经埋下了。
"想什么呢?"赵晓兰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啊?"郑昊回过神,"没什么,看报纸呢。"
"看报纸能看得这么入神?"赵晓兰走过来,看了一眼,"汽车报?你要买车?"
"不是。"郑昊笑了,"就是随便看看。"
"那就别看了,吃饭。"
"好。"
郑昊把报纸叠好放在一边,起身去洗手。
宝儿从外面跑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小木头车。
"爸爸,你看,这是姥爷给我做的小汽车。"
"真好看。"郑昊蹲下来,"宝儿喜欢汽车吗?"
"喜欢。"宝儿点头,"爸爸,你能不能也做一辆真的汽车?"
郑昊愣了一下,然后笑着摸了摸女儿的头。
"能啊,等宝儿长大了,爸爸就做给你看。"
"真的吗?"
"真的,爸爸说话算话。"
小航在学步车里听到"汽车"两个字,也咿咿呀呀地叫起来。
郑昊走过去,把儿子抱起来。
"小航也想要汽车?好,等你长大了,爸爸也给你做一辆。"
赵晓兰在旁边笑:"你可别给孩子们乱承诺,到时候做不到怎么办?"
"能做到。"郑昊认真地说,"我说的。"
赵晓兰看着他,眼里有些疑惑。
这个男人,有时候说的话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但偏偏,他说的很多事,最后都做到了。
吃完饭,孩子们都睡了。
郑昊坐在炕上,又拿起那份报纸看。
越看,心里那个念头越强烈。
轿车...
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造自己的轿车?
前世,自主品牌轿车起步很晚,一直被合资品牌压着打。
这一世,如果自己能提前布局,会不会改变这个局面?
但郑昊很清楚,轿车不是闹着玩的。
投资巨大,技术复杂,还要面对政策壁垒。
现在的西尧工业,虽然有些家底,但还不够。
得再等等,再积累积累。
想到这里,他把报纸收起来,夹在了抽屉里。
这个念头,先藏在心里。
等时机成熟了,再拿出来。
窗外,冬夜寂静。
屋里,一家人安睡。
郑昊躺下,闭上眼睛。
脑子里却还在转着轿车的事。
发动机、底盘、车身...
这些技术,他前世虽然没直接接触过,但在航天项目里见过不少。
很多原理是相通的。
如果真要做,不是做不了。
只是需要时间,需要人才,需要资金。
这些,都需要慢慢来。
想着想着,他睡着了。
梦里,一辆辆轿车从生产线上驶下来。
车身上,印着"西尧"两个大字。
腊月二十八,距离春节还有两天。
厂里已经放假了,工人们都回家过年。
郑昊也难得清闲下来,带着一家人回老宅过年。
院子里,郑大山和李秀花正在忙活。
"老四,你们来了。"李秀花看到他们,赶紧迎出来,"宝儿,快让姥姥抱抱。"
"姥姥!"宝儿扑进李秀花怀里。
小航也伸着手,要姥姥抱。
"哎哟,两个小家伙都长高了。"李秀花乐得合不拢嘴。
郑大山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烟袋。
"老四,今年厂里效益怎么样?"
"还不错。"郑昊说,"爹,您和我妈别操心了,好好过年。"
"那就好。"郑大山点点头,"对了,村里老王家买了辆桑塔纳,可气派了。"
"桑塔纳?"郑昊愣了一下。
"可不是。"李秀花接话,"听说花了十八万,全村都去看了。那车真漂亮,比咱们村委会的吉普车好看多了。"
十八万...
郑昊心里一动。
桑塔纳是合资车,上海大众和德国大众合作生产的。
质量确实不错,但价格太贵了。
十八万,相当于一个工人三四十年的工资。
普通人根本买不起。
"老四,你在想什么呢?"郑大山看他发愣。
"啊,没什么。"郑昊回过神,"爹,老王家哪来这么多钱?"
"听说是他儿子在南方做生意,赚了大钱。"郑大山说,"买了车回来,可风光了。"
"是挺风光的。"郑昊笑了笑,没再多说。
但心里,那个念头又冒了出来。
轿车...
如果西尧也能造轿车,价格控制在十万以下,会不会有市场?
肯定有。
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了,有钱人越来越多。
但十几二十万的轿车,大部分人还是买不起。
如果能造出质量好、价格合理的自主品牌轿车,肯定不愁销路。
吃年夜饭的时候,三个哥哥都来了。
大家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老四,听说化肥厂签了个大单?"大哥郑建国问。
"嗯,农垦总局的,三年合同。"郑昊夹了口菜,"明年开春,咱们就得扩产了。"
"那机床厂呢?"二哥郑建军问,"现在订单也不少。"
"机床厂稳着来。"郑昊说,"出口那批货交完了,再考虑扩产。"
"老四,你有没有想过再上新项目?"三哥郑国庆突然问。
"新项目?"郑昊看着他,"你有什么想法?"
"我也没什么具体想法。"郑国庆说,"就是觉得,咱们现在有机床、有化肥、有电视机,是不是还能做点别的?"
"比如?"
"比如...汽车?"郑国庆试探着说,"我看村里老王家买了桑塔纳,心里就在想,咱们能不能也造汽车?"
郑昊心里一震。
没想到三哥也想到这个了。
"造汽车?"大哥郑建国摇头,"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投资得多大?"
"是啊。"二哥郑建军也说,"咱们现在做的都是机械、化工,汽车完全是另一个领域。"
"我也就是随便说说。"郑国庆笑道,"老四,你觉得呢?"
郑昊沉默了一会儿。
"造汽车的事,我也想过。"他缓缓说道,"但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你真想造?"大哥吃惊地看着他。
"想。"郑昊点头,"但不是现在。得再等等,等咱们把机床厂和化肥厂稳住了,资金、技术、人才都到位了,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