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第四百四十七章 组建团队

"你说得对。"陈庆山点头,"不过这事得从长计议,不能冒进。"

"我明白。"郑昊说,"我打算先去调研一下,了解化肥生产的技术和市场情况。如果可行,咱们再投资。"

"那行。"郑建军说,"老四,你去调研,家里的事我和大哥、三哥看着。"

"嗯。"郑昊站起身,"我明天就去省城,去石油化工研究院看看。"

当天晚上,郑昊回到家,把这个想法和赵晓兰说了。

"化肥?"赵晓兰有些担心,"你不是做机床的吗,怎么又要搞化肥了?"

"机床还继续做。"郑昊解释,"但是化肥这个市场太大了,不能放过。"

"那你懂化肥吗?"

"不懂可以学。"郑昊笑道,"再说了,我以前在军工厂的时候,接触过一些化工知识。"

这当然是扯淡。他前世在航天项目里,确实接触过一些特殊材料的化学工艺,但那和化肥生产完全是两码事。

不过好在他脑子里有前世的记忆,知道八九十年代化肥工业的发展方向。

"那你又要忙了。"赵晓兰叹了口气。

"没办法,要趁着年轻多干点事。"郑昊拉着她的手,"等将来厂子稳定了,我就轻松了。"

"你每次都这么说。"赵晓兰白了他一眼,"结果越忙越停不下来。"

"这次真的。"郑昊笑着保证。

宝儿在旁边玩,突然跑过来:"爸爸,你又要出去吗?"

"嗯,爸爸明天要去省城。"郑昊把女儿抱起来,"不过很快就回来。"

"那你要给宝儿带好吃的。"小丫头认真地说。

"好,一定给你带。"

第二天一早,郑昊就坐上了去省城的长途汽车。

车上人很多,空气混浊,但郑昊顾不上这些。

他脑子里一直在想化肥的事。

前世他记得,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中国的化肥产业经历了一次大发展。很多企业通过引进技术,或者自主研发,建立了大型化肥厂。

但那时候的技术还比较落后,能耗高,污染重。

如果他能用前世的经验,提前布局更先进的工艺,既能降低成本,又能减少污染,肯定有竞争力。

想到这里,郑昊心里越来越有底。

五个小时后,长途汽车到了省城。

郑昊直奔石油化工研究院。

这个研究院是省里的科研单位,专门研究石油化工相关的技术。他在来之前,已经托市里的关系打过招呼了。

门卫看了介绍信,让他进去了。

"您好,我是西尧工业的郑昊,想请教一下化肥生产的技术。"郑昊在接待室见到了研究院的王主任。

王主任五十多岁,戴着厚厚的眼镜,一副学者的样子。

"西尧工业?"王主任想了想,"哦,就是那个搞数控机床的乡镇企业?"

"对,是我们。"郑昊没想到研究院也知道他们。

"你们的机床我听说过,很不错。"王主任笑道,"不过你来这里问化肥的事,是想转行?"

"不是转行,是多元化发展。"郑昊解释,"我们发现化肥市场需求很大,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技术。"

"化肥啊。"王主任摘下眼镜擦了擦,"这个技术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关键是看你想做哪种化肥。"

"请您详细讲讲。"

王主任点点头,开始讲解。

"化肥主要分三大类,氮肥、磷肥、钾肥。氮肥里面,最常见的是尿素和硫酸铵。磷肥主要是过磷酸钙。钾肥我们国内产能少,大部分靠进口。"

郑昊认真听着,不时记下要点。

"生产尿素,需要合成氨。合成氨的工艺,说白了就是让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下反应。"王主任在纸上画了个简图,"这个过程需要催化剂,温度要控制在400到500度,压力要达到15到30兆帕。"

"催化剂是什么成分?"郑昊问。

"一般用铁系催化剂,加一些氧化铝、氧化钾作为助剂。"王主任说,"但是我们国内的催化剂活性不太好,寿命也短,所以效率不高。"

郑昊心里一动。

他记得前世九十年代,有一种改进的催化剂配方,活性提高了30%,寿命也延长了一倍。

"王主任,如果改进催化剂配方,能提高多少产量?"

"那要看怎么改。"王主任有些意外,"你有想法?"

"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郑昊谦虚地说,"我觉得如果在催化剂里加入一些稀土元素,可能会提高活性。"

王主任愣了一下,眼睛里露出惊讶的神色。

"稀土元素?"他推了推眼镜,"你这个想法很有意思。我们之前也做过一些尝试,但是效果不明显。你有具体的配方吗?"

"还没有。"郑昊摇头,"只是一个设想,需要实验验证。"

"这个方向值得研究。"王主任来了兴趣,"你们要是真想做化肥,我可以介绍几个专家给你认识。"

"那太好了。"郑昊心里一喜。

接下来两天,郑昊在研究院里跑了好几个实验室,和不少专家交流。

他把前世记得的一些技术细节,以"灵感"和"猜想"的方式提出来,引起了不少专家的兴趣。

"小郑,你这些想法很超前啊。"一个姓陈的老专家说,"我干了三十年化工,都没想到这些。"

"陈教授过奖了,我就是瞎想的。"郑昊赶紧谦虚。

"不是瞎想。"陈教授很认真,"你提到的那个低温合成氨工艺,如果能实现,能耗至少降低20%。这可是了不起的突破。"

"那能实现吗?"

"理论上可行,但需要大量实验。"陈教授想了想,"这样吧,你们要是真想搞,我可以帮忙。反正我明年就退休了,闲着也是闲着。"

郑昊眼睛一亮:"陈教授,您愿意来我们厂?"

"去看看也行。"陈教授笑道,"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我只能做技术指导,可不负责管理。"

"没问题,我们就需要您的技术指导。"郑昊心里大喜。

有了陈教授这样的专家,技术问题就好解决多了。

三天后,郑昊回到西尧村。

车上,他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

化肥项目,可以干。

而且要尽快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