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的老婆195 第333章 温室大棚成效

嘴角却扬着笑:“辛苦各位了。麻烦把这些天的经验记下来,啥温度种菜苗长得快,湿度多少不容易生病,都写成册子。

我这就联系农业部,让他们按不同作物印成小册子,老百姓照着种,能少走多少弯路。”

专家们连连点头,转身就往临时搭建的棚屋里钻,生怕漏了半点细节。

就这样连轴转了二十多天,四九城周边的大棚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一片连一片,远远望去,白色的薄膜在阳光下闪着光,竟有了近三千亩的规模。

这天一早,秦歌刚在新棚区敲定最后一处通风设计。

就接到了钱部长的电话:“小秦,第一茬菜能收了,跟我去看看?”

等他赶到集合点,农机厂门口已经停了四五辆车。

钱部长站在车旁招手,身边围着周明杰、李从戈几位部长,杨厂长和郭副厂长也早早等在那儿,脸上带着掩不住的期待。

“走吧,去尝尝咱自己种的菜!”

钱部长拍了拍秦歌的后背,一行人钻进车里,车轮卷起尘土,朝着城外的大棚区奔去。

风从车窗灌进来,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秦歌望着窗外掠过的成片大棚。

四辆车刚停在百十个大棚中间,秦歌隔着车窗一看,嚯,好家伙——

棚间的空地上站着几百号人,男女老少黑压压一片,手里还攥着镰刀、菜篮子,脸上带着按捺不住的笑。

这阵仗把他吓了一跳,正琢磨着咋下车,农业部的周明杰已经推开车门,大步迎了上去。

“老乡们,等久啦?”周明杰笑着握手,几个村主任、连带着镇长都快步围过来,手心里还沾着泥土。

“哪敢让领导等!”

领头的村长搓着手,嗓门亮得很,“早上听说几位领导要来,咱特意没动工。”

“就盼着您几位来见证见证——这棚里的菜,可都是托了政策的福!”

“好啊,那咱就一起沾沾喜气!”

钱部长也下了车,望着大棚里探出头的绿油油的青菜,眼里满是欣慰。

不知是谁吆喝了一声“开割喽”,几百号人立马涌进棚里,镰刀“唰唰”作响。

清脆的菜梗断裂声混着笑声传出来,眨眼间,一筐筐鲜嫩的小白菜、油菜就被抬了出来,码得整整齐齐,绿得晃眼。

几位部长也钻进棚里,看着齐腰高的青菜。

忍不住伸手掐了片叶子:“这水嫩劲儿,比地里长的强多了!”

秦歌跟着走进一个棚,问正在捆菜的老乡:“下一批的种子备好了?”

“早备妥了!”老乡直起腰,笑得满脸褶子。

“秦厂长您放心,这茬收完,立马种土豆、红薯,土都翻三遍了!”

“别耽误农时,越快越好。”秦歌点点头,心里踏实了不少。

这边正说着,几个村长凑到了一起,压低了嗓门嘀咕。

“刘老头,”一个矮胖的村长拽了拽旁边老汉的胳膊。

“这么多大领导帮咱致富,好不容易来一趟,中午得好好招待!”

刘老头吧嗒着旱烟,眼里闪着光:“要不……把我家那头老母猪杀了?”

“你舍得?”旁边的村长打趣。

“舍得!”刘老头磕了磕烟锅,梗着脖子,“能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领导,吃我一头猪算啥?我家闺女要是能嫁给秦厂长,我都乐意!”

“你可拉倒吧!”

赵镇长在旁边笑骂着捶了他一下,“人家秦厂长是干大事的,你家闺女才多大?”

“那可不一定!”刘老头不服气,“我家妮子俊着呢,万一秦厂长看对眼了呢?”

“少贫嘴!”

赵镇长推着他,“赶紧去吩咐人,把猪处理了!再喊几个老娘们做饭,年轻的接着收菜,两不耽误!”

“哎!”刘老头应着,转身就往村里跑,边跑边喊。

“二婶子、三嫂子,都到我家院坝集合,给领导们做饭咯!”

不一会儿,村里就升起了袅袅炊烟,杀猪的吆喝声、妇女们的说笑声、棚里的收割声混在一起,热闹得像过年。

秦歌站在棚边,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光景。

听着老乡们念叨“秦厂长是咱的福星”,心里暖烘烘的。

他知道,老百姓的认可是最实在的——你为他们办实事,他们就把你当自家人,掏心窝子地待你。

钱部长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看,这就是咱要的成果。”

秦歌转过身,看向钱部长:“钱叔,来拉菜的车子都备好了?”

钱部长笑着摇头:“你啊,真是个闲不住的操心命。这种事能不安排妥当?”

“不然我们急匆匆赶来干啥?放心,下午车子一准到,这批菜先解了四九城各大工厂蔬菜问题。”

他顿了顿,语气沉了些,“不过话说回来,蔬菜能缓解一时,粮食短缺这把刀,还悬在头顶呢。”

秦歌点头应着:“温室大棚这才刚见成效,以后老百姓不用单靠一年两季盼收成了。”

“冬季种粮食其实更稳,温度、湿度都能自己把控,虽说造价高点,但效益不会差。”

“我也算过账。”

农业部的周明杰接话,“大棚产量肯定比露天强。刚才我让老乡称了几种菜,正等着看结果呢。”

秦歌道:“青菜这类短期作物,比露天高不了太多,受生长周期限制。

但像黄瓜、豆角、西红柿这些连续开花结果的,产量能翻几番——只要温湿度跟上,它们能一直开花结果。”

话音刚落,一位专家走了过来,手里拿着记录本:“秦厂长说得没错。就拿西红柿来说,露天亩产大概两千多斤,大棚里控好温湿度、肥料跟上,亩产八千到一万斤,问题不大。”

“这么高?”周明杰惊得张大了嘴,眼睛里满是不敢置信。

专家肯定地点头:“这还是保守估计。”

正说着,钱部长忽然拍了下手:“对了,还有个好消息——

我儿子那边试验的第一批高产红薯嫁接苗成了,说能送过来给大棚做试验,他们试种的那一亩,估摸着能收八千斤!”

“这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

周明杰激动得直拍手,转头就喊,“快把老钱……不,钱部长快把你儿子叫来,咱得好好问问这红薯苗的事!”

旁边的村长们也凑了过来,听见“亩产八千斤”,个个眼睛发亮。

“要是红薯也能长这么多,咱就再也不愁粮食了!”一个老村长搓着手,声音都带着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