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的老婆195 第329章 成立攻坚小组

小车驶离工业部,夜色已漫上街道。车厢里,秦歌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

对杨厂长说:“杨叔,今晚太晚,明早你召集厂里的高级技工,组个攻坚小组,集中火力把薄膜生产设备赶出来,越快越好。”

杨厂长点头应着:“我也是这个主意,连夜让仓库把图纸上标的零件备齐,明早一开工就干。”

“我这边再把大棚图纸细化下。”

秦歌望着窗外掠过的路灯,“得琢磨琢磨怎么就地取材,农村的竹竿、麦秸都能用,尽量把成本压下来,农户才好接受。”

他转头看向郭副厂长:“郭叔,农机厂那边就多劳你了,这段时间我重点儿在大棚项目上。”

郭厂长拍了拍他的胳膊,眼里带着赞许:“放心去折腾,厂里有我和老杨盯着,出不了岔子。”

他心里清楚,秦歌这小子不贪功,有成绩总往他们这些长辈身上推。

若是这大棚项目成了,秦歌往前迈一大步,他们这些跟着沾光的,履历上也能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说不定退休前还能再进一步。

小车停在四合院门口,秦歌下车时,郭厂长还在叮嘱:“有事随时叫我,厂里的车床、焊工随你调用。”

刚进院门,就被几位大爷拉住了。一大爷易中海率先开口。

眼神里带着探询:“小秦,厂里是不是真断粮了?我听食堂的人说,预备粮都见底了。”

旁边的二大爷也跟着点头:“是啊,今天见不着几个领导,是不是出大事了?”

秦歌笑了笑,语气轻松:“哪能啊,都是谣言。再难也不能让工人老大哥饿肚子不是?领导们忙着想办法呢,咱们就踏踏实实上好班,别瞎琢磨。”

大爷们这才松了口气,嘴里念叨着“那就好”,慢慢散开了。

可易忠海走了几步,又停下了。他望着秦歌进屋的背影,眉头紧锁——

今天厂里的气氛明显不对,领导们集体“失踪”,食堂的大师傅也支支吾吾,哪像是没事的样子?

“怕是真遇上坎了。”

易忠海摸了摸下巴,心里盘算着,“郭厂长、杨厂长带着秦歌跑了一天,指定是去上面求援了。

这节骨眼上,可得盯紧点,别让院里的人跟着慌神……”

秦歌刚进屋坐下,院门又被敲响了。开门一看,是易忠海站在门口。

“小秦,方便进去坐会儿不?”易忠海的声音比平时沉了些。

秦歌侧身让他进来,关了院门:“易大爷,进屋坐吧?”

易忠海摆摆手,往院里的石凳上坐:“不了,你家女眷多,咱就在这儿说。”

他磕了磕烟袋,抬眼看向秦歌,“厂里的情况,是不是……挺严重?”

秦歌愣了一下,见他眼里满是恳切,终究还是点了点头。

“有多严重?”易忠海追问,手不自觉地捏紧了烟袋杆。

“非常严重。”

秦歌的声音压得很低,“粮食缺口比预想的大,现在只能想别的办法补。”

易忠海心里“咯噔”一下,脸色沉了沉:“那……有啥我能搭把手的?”

“我们做了个计划,明天杨厂长会召集厂里的技术骨干开会研讨。”

秦歌看着他,“我打算把你报上去,易大爷你经验足,技术过硬。”

“真的?”易忠海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亮光。

“嗯。”

秦歌点头,“而且我会建议杨厂长,让你担任这个攻坚小组的组长。

只要能尽快把设备造出来,哪怕只能缓解一部分压力,也是好的。”

易忠海的手微微发颤,他吸了口气。

语气格外郑重:“小秦,谢谢你信得过我。虽说平时我对你有些看法,但在这种时候,我易忠海绝不含糊。大是大非面前,拎得清!”

“我知道。”

秦歌拍了拍他的肩膀,“所以有些话才跟你透个底——这事得保密,不能外传,免得引起恐慌。”

“我明白!”

秦歌道:“你最好给家人说声,最低一个星期吃住都要在厂里。”

易忠海重重点头,“这段时间我就扎在厂里,家里那边我跟老伴说一声。

别说一个星期,就是一个月,只要能把事办成,我这把老骨头豁出去了!”

“您不老。”秦歌笑了笑,“厂里还等着您带头攻坚呢。”

易忠海也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些:“行,那我这就回去准备,明早一早就去厂里。”

送走易忠海,叶诗倾从屋里走出来,手里端着杯热水:“刚才的话我听见了。”

她把水杯递给秦歌,指尖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背,“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慢慢来。”

次日一上班,秦歌就直奔杨厂长办公室。屋里已经坐了几位车间主任。

杨厂长正拿着一份名单核对,见秦歌进来,扬了扬手里的纸:“人都统计好了,你看看。”

名单上密密麻麻列着一二十个名字,都是厂里技术过硬的老技工。

杨厂长冲主任们摆了摆手:“去,把这几个人都叫过来,就说有紧急任务。”

办公室里,秦歌、杨厂长和郭副厂长相对而坐,烟卷的烟雾在晨光里缭绕。

没人说话,只有指尖敲着桌面的轻响——时间太紧,容不得半点松懈。

没一会儿,走廊里传来杂沓的脚步声,十几号人涌了进来。

个个穿着沾着油污的工装,脸上还带着刚从车间赶来的疲惫,眼神里却透着警惕。

杨厂长关上门,冲秦歌点了点头。

秦歌掐灭手里的烟,站起身:“各位师傅,都是厂里的老人了,今天把大家叫来,是有个硬骨头要啃。”

说着他把薄膜生产机的图纸分发下去,“国家现在遇到难处了,粮食紧缺,全国工厂都在扛。”

“我们要做的这台机器,是用来生产温室大棚薄膜的,有了它,就能种反季节蔬菜,能让老百姓多口吃的,少饿肚子。”

图纸在手里传阅,有人眉头紧锁,有人低声议论。老技工肖大可推了推眼镜。

抬头道:“杨厂长,郭厂长,技术不算难,但一个星期出样机……怕是悬。”

“时间不等人。”

秦歌沉声道,“多拖一天,就多一天人挨饿。大家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大家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应该知道这意味着啥。

现在跟大家透个底,这活儿,干成了,是为国家做贡献,是为老百姓谋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