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417章 薛家和贾府

顺利的情况下,关外和大同能种上番薯的地方都种上,吸纳一百万人口问题不大,到时候两地总人口控制在两百万左右。

关外一百五十万,大同与代州保留五十万,那么这个盘子于贸易不受阻扰就彻底活了。

人口两百万,控制着关外马匹,养活六七万大军不难。

但是到了这等地步,朝廷能容得下?

就算现阶段朝廷腾不出手对付自己,与自己保持和气,但是朝廷只要看到机会,又或者恢复了余力,必然想办法针对大同。

针对大同的方法,朝廷有很多种。

最简单最容易的一种就是阻断贸易,对于朝廷而言只需要一封禁令,哪怕不能做到完全断绝,也能让大同元气大伤,长久后不攻自溃。

何况王信还想要挽救更多的灾民。

为了挽救更多的灾民,最少以一千万为目标,那么恐怕要拿下整个山西才勉强足够,准确的说是维持活着。

直接宣布造反领兵南下。

顺利拿下山西各地,以大同的体量,怎么也得需要两三年来消化,除非采取以战养战的方式,自己是绝对不会采用这种方法的。

而且朝廷也不会坐视,必然全力以赴的应对。

到时候商道断绝,想要安稳的推广番薯,开垦荒地,改革分配等都做不到。

南下的代价太大。

无论自己愿不愿意,这个过程里必然会伤亡百万以上的人口,特别是救灾的步骤彻底打乱,许多布局也受到影响,带来的后果更是牵扯到千万以上的灾民。

关外如今十拿九稳,经过这么多年的持续打击,胡患越来越少,根基已经稳固,下一步即将迎来和平稳定大发展的阶段。

那么大同军镇两百万人口不难。

自己可以观望。

等上个三五年,朝廷如果赈灾不力,也是必然如此,因为朝廷这几年就顾不上,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本无法解决灾民问题,到时候可能局势会更好。

可这种结果也不是自己想要的。

天灾下上千万灾民食不果腹,千里无人烟,滚雪球似的给整个北方造成更大的人祸,这些巨大的灾祸造成的破坏,需要几十年才能恢复。

对于历史而言,几十年不过是一眨呀。

而对于王信却是他一辈子。

比起重视未来,王信更重视当下。

连当下的人都不重视,说重视未来岂不是可笑?

未来就是重视当下的人。

有因必有果。

而不是有果才有因。

因此搞清楚朝廷当下的局势,摸到朝廷的底牌,那么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破局,将会是关键的所在。

没想到陆仲恒没有来,蓝槐先丢了一个问题出来。

“小商号自不用提,而发展到大商号,必然要众多的人参与,这是咱鼓励的做法。”王信知道蓝槐是个极聪明的年轻人。

蓝槐很恭敬,胆子也很大,主动开口,“这种做法一定能能成功。”

“为何?”王信故意问道。

“后者不停的吸纳新股东,获得更多的资金和渠道,传统的商行如何是对手,两者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蓝槐毫不怀疑的说道。

的确如此。

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好处。

“聚众昌的事情,你应该听说过。”

蓝槐微微低头,没有贸然开口。

王信不怕别人猜忌自己,这件事自己问心无愧亏,只要大大方方以公**,那就不怕人议论,怕的是那些嘴上说公事公办,实则利用权力徇私的人而已。

越是公正无私,越鼓励民间多讨论。

越是假公济私,越不愿意被外人多讨论。

“周家子弟因为为非作歹被依法**,虽然节度府公事公办,可人终归免不了俗,周东家因此记恨节度府是人之常情,只要他不触犯律法,仇恨一个人是不犯法的。”

“节度府此举,很多人讨论都深谙佩服。”

蓝槐诚心道:“节帅非常人也。”

王信理所当然的笑纳,“聚众昌因为采取的是合股的方式,虽然周家占据的股份最多,但也无法因为一家的原因,动摇整个商号的利益,所以聚众昌依然保持正常运作。”

的确如此。

聚众昌依然是薛家商号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

薛家商号一直期盼聚众昌倒下,以便能吸收聚众昌的果实,奈何聚众昌其余的东家盯得紧,全然不给周家乱来的机会。

“其实与官员们努力压制皇权是一个道理,好的皇帝的确能提高做事的效率,许多很难办的事情轻易的办到,但是好皇帝有几个?”

怎么又扯到皇帝了。

蓝槐吓了一跳,虽然自诩看穿一切,可也不敢轻易讨论此事啊,一声不敢吭。

王信感慨了起来。

再英明的皇帝,老年有几个不昏聩的?

更多的是昏庸之辈。

对规则带来的破坏的确不受控。

事物发展最怕的是不受控。

“商行的发展越大,东家掌握的资源越多,形成事实上的权利,这种现象不能加以控制,就会形成新的垄断权贵,所以必然要分股。”

“永信票行做的就很好,既把股份分了出去,又能让你们心甘情愿的用心做事,这样的商行才能竞争得过别家的商行,别的商行不能跟上,最后就会被淘汰。”

“节度大人英明。”

蓝槐笑道。

这才是他们支持节度使的原因啊。

“这就是薛岩躲着自己的原因啊。”王信内心感慨。

薛岩终归是老派人物。

或者说传统的东家都是老派人物,大多不愿意把自己商号的股份分出去。

也能理解。

哪个勋贵愿意没有自己的实际封地,又有谁愿意自己的儿子不能按照自己的爵位承袭,而是要降等呢。

同样是勋贵。

周朝的勋贵与大周的勋贵,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这就是进步。

“我等都相信永信票行有节度大人的支持,必然能做到汇通天下,给天下人都带来便利。”蓝槐低调的说道。

这个年轻人有野心。

是好事。

有能力的人才能有野心。

**之美是美德啊。

不能见不得别人好,这种性格不对。

王信点了点头。

薛宝钗愿意分股,能像薛宝钗这样的人不多。

薛家商号毫无疑问在成为巨无霸的路上。

集中资源办大事。

经商也是如此,股本越大,效果越强。

好处看得见,弊端也明显。

解决弊端的方式不是一禁了之,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最好的方法是把股份分出去,不停的发展,不停的分,分到最初的东家占股只剩下百分之一都不足为奇。

最完美的是让所有的百姓都有资格来分一杯羹,商号壮大的过程里,百姓能获得好处,而不是只有权贵有钱人才获得好处。

有好处也会有风险。

万一商行歇号了,百姓们也亏了本。

天下哪里有十全十美的好事。

可真要娶薛宝钗?

毕竟是薛家自己的事,薛宝钗又是女子,除非有一个强势的夫家。

如王夫人。

那些年能在贾府里强势,不就是因为王子腾的原因么。

等王子腾死后。

贾琏就敢拿剑追杀王熙凤了,这种事在王子腾活着,或者没有失势的时候,贾琏是绝对不敢的,被王熙凤气的火冒三丈也只能乖乖忍着。

只是薛家对自己虽非常重要,贾府也很重要啊。

**和经济两者相互作用,密不可分。

不存在谁比谁重要。

两者都重要。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