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关。
守备吴士功来衙门里报道,只听大厅里有几位刚来不久的将领在说话,谈话内容让吴士功竖起了耳朵。
“老刘,杨武峪那边应该打起了吧,你觉得如何?”
“赢肯定是能赢,不过大同军战斗力不可小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回恐怕硬打起来,两边伤亡都不会轻啊?”
“我对大同军本不了解,可最近大同做了许多令人震惊的事,大有不怕朝廷问责的气势,以至于咱们太原这边不少人议论纷纷,你说奇不奇怪?以往咱们想要要点东西多难,这回才几日的时间,一下子都送来了,至今感觉像做梦似乎的。”
“哈哈,大同军镇那搞法,外边的人谁不怕?就算是我听到一些做法后,心里头也发毛啊。”
“的确如此,虽然能理解大同军为什么要这么做,但过犹不及,咱们兄弟谁敢接受?反正我是不敢的。”
“要不然周提督信心十足呢,他又是大同那边出来的,对那边知根知底。”
“那边的节度使叫王信是吧?听说才三十几岁。”
几人闲扯。
吴士功听得心里感慨。
自从宁武关加派了守兵,人数翻了十来倍,来了一批参将和游击,宁武关就轮不得他做主,成为了个军中打杂的。
几年前王信刚来大同的时候,他也只是个游击。
雁门关游击,没多久变成了参将建立大同西军,然后总兵到节度使,这升官的速度委实令人眼红。
“不好!”
有人冲进来吼道。
众人大惊。
关隘外。
大同军出现,一支一支的赶来,虽然关隘外地势狭长,但足够摆开几十门红夷大炮。
“要不要打出去?”
“先看看他们要做什么。”
门楼上皱着眉头的主将不知道对方要做什么。
火器并不陌生。
但是火器威力有限。
想起大同军的威名,主将选择了保守,没有试探进攻,不给对方丝毫机会。
突然。
对面火光闪耀,随后地动山摇。
仿佛天塌了似的。
“什么!”
主将差点摔倒,在亲卫们的搀扶下站稳,感受到脚底传来上的酥麻感觉,心里一阵的发麻。
“轰隆隆!”
“轰隆隆!”
几十门红夷大炮对准关隘开火。
一轮接一轮。
“什么东西?”
吴士功在关隘里清点物资,突然感受到脚底的震动,随后听到外面传来巨大的声音,不可思议的抬起头望过去,只看到城关的城墙。
“轰隆隆。”
过了不知多久。
吴士功看到城墙竟然塌陷了。
“这”
士兵们士气皆无。
“杀!”
“杀!”
“大同威武!”
“节帅威武!”
“万岁!”
“万岁!”
漫山遍野的嘶吼声,大同士兵们毫不犹豫的发起冲锋。
一个人倒下,身后的人很快超过。
“大同威武!”
举着旗帜的旗兵高举手里的旗帜,随着大军冲锋,旗帜犹如浪潮里的水花,一朵朵的水花,带着巨大无比,一波接一波的浪潮拍打向城墙。
吴士功听到连绵不绝的嘶吼声,那清晰无比的大同军士兵们的呐喊声,哪怕十几年没有打过仗的吴士功也晓得代表了什么。
“完了。”
吴士功喃喃道。
“轰!”
“轰!”
杨武峪。
神火飞鸦在天空留下一道烈焰,壮丽的落入到对面的工事里,然后闪耀出火光,刹那间的刺眼随后熄灭,周文在远处找到的一块高坡看得清楚。
火光之后,几名大同军士兵身上满是烈焰,谁都不敢靠近,很容易被波及。
结果其余的大同军士们不但没有逃避,反而纷纷上前去抢救,第一时间扑灭了那几名士兵身上的火焰,虽然一身的狼藉。
烧伤也是伤,那几名士兵并没有鬼哭狼嚎,反而与其他人一样躲了下来,看样子没有丝毫影响。
“嘶。”
周文感到牙疼。
这一处的高坡是周文部的大帐所在地,两边山谷有利的地形都被王信部给抢了,并且依山修建了工事,尝试了两次看能不能夺下来,结果都无功而返。
几名大将也面色难看。
“像个乌龟壳子,王信这缩头乌龟。”
“乌龟壳子的确难以敲开。”
“王信有真本事,已经表明了态度,咱们要打败他容易,但是要大出血,赌的是咱们舍不舍得伤亡。”姚宝善自信的说道。
“太不仗义了。”
“原来也听到过王信些许名声,没想到此人如此不顾下面人的死活。”
“是啊,无论如何,谁强谁就主动退,大家都留些元气,如何能像他这般把事情做绝,他对胡人不留余地,没想到对自己人也是如此不留余地。”
“让这样的人成了事,那真是天下之不幸啊。”
众人纷纷摇头。
周文都忍不住怀疑了起来。
他们到底都是周军,打仗归打仗,但是谁占到了上风,另外一方也不会太过拼命,犹如代州,代州几千将士都是这样的想法,所以并没有坚决抵抗。
乃至前方杨武峪也是如此,大同军赢了,败的一方也没有说拼死的势头。
如今自己占了上风,王信于情于理就该退走,又或者不甘心试探一番然后再退走,怎么能像今日这般不讲道义,用万余大同军将士的性命来让自己投鼠忌器?
周文眯起眼睛,冷然道:“撬开这王八盖子,活捉王信,我要剐了此人。”
众将纷纷点头。
工事虽然多,但是耗费时间总能一一敲开,除非大同军出来与自己一方厮杀,但是大同军数量远低于己方,厮杀不利于大同军。
代价是双方伤亡惨重。
本不应该如此,王信是个真小人,而且是不择手段的小人。
大家如此认为。
“轰!”
“轰!”
各色火器不停的射向杨武峪的工事。
虽然紧张缓慢,但是却在稳稳的前移,大同军将士厮杀的欲望并不强烈,两日下来并没有几次反冲锋,大有全依赖工事的态势。
“看来王信还是有分寸的。”
“算他还当个人。”
一个个松了口气。
如果只是辛苦点倒也罢了,虽然王信的做法依然令人不爽,但比把两军将士伤亡不当回事令人好受些。
“五日!”
姚宝善伸出一个巴掌,自信笑道:“最多五日拿下杨武峪。”
周文终于露出笑容。
自己可以向首辅交差了。
接下来顺利收回代州,给了王信沉重的教训。
宣府瓜分京畿方向的商道,自己瓜分山西各省的商道,虽然不可能把王信踢出去,毕竟此人占着大同,但三家平分总比他一家独吞的好。
自己还背靠山西行省,等陶抚台调走后,朝廷不安排新的山西巡抚,那么自己这个太原提督权力会更大。
……
听着外面火器的声音。
光从声音就可以判断是什么火器。
王信与许多人挂着黑眼圈,既然是打仗,谁也不敢大意,最近几日都没有睡好,谁都不敢睡的太死。
杨武峪虽然是山谷,但要是说地势有多么险要也不至于。
否则此地也不会没有关隘。
只能说比平地要强不少。
“昨天伤了三十几个。”
“虽然做足了准备,但是周文部火力全开,的确不可小觑,咱们仍然有了百余人的伤亡。”
“死了多少?”
“最新的数目还不清楚,昨天是十一个,伤员里还有重伤的。”
“一直别压着打,真有些憋屈。”
“幸亏士气没受影响,只是下面很多将领不能理解,为何不反击,抱怨错失了不少机会。”
大家你一言我一言。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
各种机会往往一闪即逝,需要看前线中下层武官的能力,各处的胜利积少成多,许多事情就顺理成章了,那种偷袭什么获得的胜利方式终归是少数。
但是严令反击。
越是有经验的武官越是不能理解。
“幸亏是咱们大同军。”齐山念感慨道:“换成别的地方,士气不说崩了也定然会大受影响。”
“的确。”
“常言将是兵之胆,但往往将领又何尝不是依靠士兵们才有底气呢,你我能有今日这般的轻松自信,靠的就是下面士兵们的支撑。”
“节帅到!”
大仗外有人唱道。
“唰。”
帐内的十几名将领纷纷立正站的笔直。
“各将听令。”
王信一脸严肃的进来,在众将的目光中走到主位,然后没有坐下去,转过身子朝众人命道,“归返各部,等待号令,号令一下,全军反击!”
众将一脸意外。
反应过来的人大喜。
众人都看向王信,王信点了点头,“宁武关已经南下,相信要不了多久,可能现在周文也已经收到了消息。”
“太好了!”
“节帅威武!”
有人高呼。
只要宁武关被拿下,那么形势就明确了。
拿下宁武关。
大军顺着大道南下三五十里到了主路交叉处,断了周文的后路,到时候周文想跑就没那么容易了。
后路被断,粮道也没了。
两头被堵。
插翅难逃。
众人欣喜若狂。
过了两个时辰,周文部突然乱了起来,有两支军队开始离开大营返回,这么大的动静瞒不过探子,加上再次收到宁武关那边的消息。
王信不再犹豫。
工事太多,不利于周文部展开部队,反过来也不利于王信部展开部队。
但是他要的效果是拖延。
军队拉出去就是告诉周文,接下来他要进攻了,那么周文就不敢分兵,或者说他有信心分兵打败大同军。
这就是兵无常形。
只要能赢,一切的安排都是明智的,但是不能赢,任何的准备都是笑话。
王信登高望远。
看着远处周文部的二十里连营,近八十个小营一营接一营,一眼望不到头,每日得需要消耗多少粮食啊。
“投降不杀!”
“投降不杀!”
“我是吴士功,我认得你们的节帅,我还帮过你们。”吴士功来不及跑,看到杀气腾腾的大同军,然后身边的手下们肝胆欲裂毫无战心,吴士功立即做出了决定。
“吴守备。”
对面出来一个将领,看样子官不小。
“你是柳柳忠将军?”
吴士功认出了来人,立马单膝跪地,“我率部归顺节帅,还请柳忠将军高抬贵手,给兄弟一条路吧。”
“好说好说。”
柳忠笑着扶起吴士功。
吴士功在宁武关当了十几年的守备,有他的投靠可以尽快稳住宁武关,他们还需要尽快扩大战果,招降的太原军越多越好,还要尽快南下。
所以柳忠如何会拒绝,内心巴之不得。
“降不降?”
拿下宁武关,骑兵一路畅通无阻。
很快追上大量的溃兵。
最远都追到了崞山一带,有位将领集结了大量的溃兵,想要重新构建防线,依托崞山堵住追兵,为大部争取更多的时间,以及收拢更多的溃兵。
大同军打了多少的胜仗。
对如此扩大战果,以及各种会出现的情况经验十足,早就防备着这种情况。
很多骑兵不顾沿途分散的溃兵,埋头往前追赶,就是要在主路上防止有这样的将领尝试恢复士兵建制。
几百骑兵一声令下即可发动冲锋。
溃兵们来自各部,没有完整的号令,连武器盔甲许多人都丢了,又没有士气,除了白白牺牲人命,给对方付出点代价外,绝无获胜的可能。
“大家都是周军,难道一定要让兄弟们死才行?”
骑兵将领冷声问道。
“唉。”
对面叹了口气,丢下手里的武器,颓废道:“降吧。”
“哗啦啦。”
各色武器被丢下,许多士兵手里也没有武器,逃亡的路上早就丢了。
骑兵往前冲,冲到最前面把主路一堵。
被拦住归路的溃兵们就不容易跑,也没有机会重新集结,只能往两边山里跑。现在的时节,翻山越岭十天半个月的谁能活?万一迷路更完蛋了。
用了一天的时间稳住宁武关秩序,以及收容溃兵,没有彻底消化,负责大同西南的参将魏毅留下两千人马后,亲自带着七千主力匆匆南下。
他带的是三个乙等营。
虽然是乙等营,这回却充当主力。
节帅只是个诱饵。
让周文误以为杨武峪那边才是主力,无非是声东击西罢了。
套路就这些。
最终看哪边的士兵更能打。
“胜利归来日,再叙孝行篇,家国两相依,孝心永不变。”骑兵们已经抢占先机去了,步兵们扛着鸟铳长枪,踏着步子唱着歌。
在大道上犹如美丽的风景线。
平时种地,战时打仗。
连续作战两日,又要匆忙行军。
一名步兵哨官鼓劲道:“兄弟伙啊,累不累啊。”
“不累。”
“兄弟伙啊,怕不怕啊。”
“不怕!”
“兄弟伙啊,苦不苦啊。”
“不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