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400章 明朗

太原府是省府。

除了太原府知府,还有三司衙门,三司衙门头上还有巡抚衙门。

巡抚衙门掌管一省行政、军事、监察、司法等权力,领导三司,即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使司,可见权力之大。

概因为地方矛盾越多,越需要一个大权在握的人及时处理。

特别是在调动军队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放心把一省兵权交给武将,便有了巡抚督兵的权力。

山西行省巡抚衙门。

人们都在讨论杨武峪兵败的事。

“万万没有想到,竟败的如此利落。”大厅里,一名官员惊叹道,脸上布满了担忧之色。

众人你一言我一言。

“顾田使。”有人问道,“你老家在代州,听说你族人很早就认识王信,你的看法是什么?”

许多人听闻,纷纷回头看向那人。

顾辰无言以对。

他是太原府屯田道大使,也是代州大户顾时的堂兄。

顾辰不敢不答,如实的说道:“王信在大同倒行逆施,虽没有举造反之名,却有藩镇之实,奈何此人做事向来密不透风,等他做的时候,已然有万全准备,常常难以抵抗。”

众人心头一惊。

没想到顾辰对此人评价如此之高。

“我也纳闷,此贼言语颇能迷惑人心,实乃妖言惑众,为何当地的乡贤却不反对他,此时想来此人大奸似忠,多少人被他蒙骗,等此人露出獠牙,大家看清楚他的真面貌,又如何来得对付他,早已被他防的动弹不得了。”

“马佥事说的对。”

“真是该死啊。”

“可惜此贼出身勋贵,京城里关系颇深,朝廷竟然任由他在地方胡来,养成了如此巨患,今日更是敢袭击官兵,明日说不定就敢攻城破县了?”

“代州难道还不算被破?”马麟反问道。

“唉。”那人叹了口气,“是我说错了话,盖因此人做事低调,容易令人忽视,可恨可恨啊。”

顾辰知道同僚们都讨厌王信,很多人不光是讨厌,已经到了厌恨的地步。

王信的做法,引起了很多人的仇视。

除了不敢得罪同僚们,顾辰自己又何尝不讨厌王信,自己管着屯田的差事,现在哪里有地给百姓去屯田,早就被官员们分光了。

以前的油水衙门,早已变成清水衙门。

利益本就不大,可到底自己也是官,按照堂弟书信里,还有子侄的说法,官员们可谓是斯文扫地,奈何族人在人家的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有族人配合节度府做事,同僚中已经有了议论,顾辰沉吟道:“历来科举提拔贤才,王信亲小人,重用商人,唯利是图,长此以往还能了得,天下还有道德可言。”

众人纷纷点头,这话说到了他们心眼里。

“教化百姓实为不易,非百年之功不可,破坏却只需一日之功,此贼在起治下虽时日尚短,但对道德破坏深令人悔恨不已,多少百姓要被其带入歧途,落入歪门邪道,呜呼哀哉。”

马麟一脸悲鸣。

“唉!”

隔壁的大厅。

陶鏴年岁五十余,面似冠玉,温文儒雅,颌下蓄着胡须,一副名流态势,此时眉头紧皱,“非本抚不支持你出兵,同僚上下的言语你也听到了,反而支持你的呼声要高。”

“一定要打。”

周文旁边茶几上茶盅里的茶已经凉透了,也不让人换茶,心情急切道:“不能夺回杨武峪,宁武关就保不住,我只能把大军撤回来,如果保不住宁武关,整个太原就在王贼兵锋威胁之下,随后都能突击直入。”

担心巡抚不重视,周文提醒道:“杨武峪的丢失也是因为王贼的突然袭击,长驱直入没有可守的地方。”

“唉。”

陶鏴叹了口气,“按照本抚的想法,不宜过度刺激王信,而是缓慢阻碍商道,让他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如此这般耗下去,他自己个就分崩离析。”

周文不愿意。

自己在大同西军灰溜溜的走了,张吉甫能不对自己失望吗?

提督虽然职位高,但提督是流官。

自己整合太原军也不过是满足了张吉甫的目标罢了,除非自己做的更好,才有可能更进一步,所以自己只能强势。

更何况王信实打实的威胁。

周文真心道:“我在大同西军终归接触过王信时日不短,曾经在京城也打过照面,此人做事向来以自己为重,任由此人占据地利的话,哪天此人觉得有需要,必然会主动出击,到时候我才更被动。”

“现在岂不是更被动?”

陶鏴没有给面子,毫不客气的说道。

周文哑然。

过了片刻,周文抬起头,坚持道:“必须夺回杨武峪。”

陶鏴摇了摇头。

又点了点头。

周文大喜。

获得了巡抚的支持,周文即回去调兵遣将。

“此人急着戴罪立功啊。”

李豪从屏障后走了出来,一针见血的指出,“翁主不要被他蒙骗了。”

“他说的也没错。”陶鏴淡然道:“压他这么久,是为了磨一磨他,让他不敢再疏忽大意,无论如何,也得夺回杨武峪。”

“此地的确重要。”李豪顺着巡抚大人的意思说道。

“拿回此地不是关键,而是要让王信收敛些啊。”

陶鏴叹了口气。

陕西的民乱不但没有扑灭下去,反而比山东那边闹得还要大,竟然糜烂数府,如果不是黄河阻挡,恐怕都要影响到山西了。

陕西同僚的告急,京城的局势,各处的隐患。

其实陶鏴不是很在意。

他还能在山西做官多久,如果是往常,自己早就调走了。

只是呢。

王信此人在大同的做法,陶鏴深深感到了威胁。

他老家几万亩地,为了这几万亩地做了多少事,按照王信在大同的搞法还了得?要不然太原府人人自危,把众人逼得竟然掉头支持武官去了。

太原府上下还从来没有这么齐心过。

天灾人祸何处不含缺粮缺钱,唯独这件事上给的痛快。

“扑哧扑哧。”

营寨里。

竟然竟然吃大米饭。

士兵们如狼似虎,一个个狼吞虎咽,恨不得一口气吃完,吃完了赶紧去添下一碗。

最大的一处帐篷。

“头儿,真没有事吧?”

李兆忐忑的确认。

他们回来的路上实在是饿得不行,劫掠了一把,放开就不可收拾,士兵们劫掠了一路,一个个争抢财物,杀伤了不少百姓。

回到太原后,众人这才又惊又怕起来。

不过要说后悔也不至于,虽然城外头的都是穷人,但是积少成多也收获颇丰。

“现在怕了。”

张义瞪了眼。

“这不是没办法么。”李兆**脸讨好道。

“我也不是不让你们发财,总之千万要有眼力见,什么人可以抢,什么人不可以抢,你心里要有数。”张义顺水推舟的交代。

事情做了,别说下面的哨官,自己这个把总都挡不住。

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抢红眼了的士兵们,早就把军纪抛之脑后,这个时候别说有人来阻止他们,就算自己这个顶头上司出面也不好使,说不定还会被抛弃。

“百姓可以抢,乡绅不能抢。”李兆毫不犹豫的回答,笑道:“标下这个道理还分不清么。”

张义点点头,又说道:“不能太过任由士兵们乱来,否则你还怎么约束他们,你终归和士兵不一样,你是个哨官,不是普通士兵。”

李兆明白了头的苦心,连忙应道:“知道了。”

此时。

提督府。

一众将官齐聚。

如今钱粮给的痛快,平日里耀武扬威的官员对他们和蔼起来,地方上的乡绅也纷纷入营犒赏他们,虽然知道为什么,可被如此哄着,大家谁能不高兴。

周文沉着脸。

“王信不敢乱来,否则此次也不会派小伙人马偷袭胡瑛部,胡瑛志大才疏,粗心马虎被人家偷袭成功,怨不得别人,所以他死的该。”

众人低着头,虽然提督说的不好听,可道理是这个道理。

随着溃兵们的回来,如何输的也被搞清楚了。

不过是被偷袭了。

自己也被偷袭死了,所以败的不奇怪。

搞清楚了原由,下次防备着点,难道还能被偷袭?

“但是咱们不同,我背后有首辅支持,代州又属于太原府,我敢全力打他,他要是敢还手,我就敢在这里打包票,他还手之时就是他覆灭之日。”

周文目光深深,冷然道:“朝廷定他个造反知罪,断了他的商道,封了他的钱粮,倒要看他怎么死才好。”

大同在怎么折腾也是上去。

别说七八十万人,连四五十万人都养不活。

“宣府那边?”

“宣府总兵已经回信了,会在怀安加派兵力牵制王信。”周文一脸平静,这些日子没有急着出兵,就是为了万无一失,王信这回失算了。

自己不怕他出兵,怕的是他不出兵,自己才没有机会扳回一城啊。

——

京城。

扬州会馆。

房间里门窗紧闭,林如海皱着眉头,贾政低头不语。

陆仲恒打破了屋内的宁静气氛,苦口婆心的看向贾政,“政公不可意气用事,王节帅无论名声如何,手握几万重兵才是真的,咱们现在必须拉着他。”

贾政心里不爽。

自从王信离京,连个招呼都没有打,贾赦都快指着他的鼻子骂了。

连带着皇帝都怀疑他贾政的能力,能不能管住派系里的人。

他虽然不是实际的掌舵者,但谁不是打着四大家的旗号办事,甚至宫里头还说了,女儿都受到皇帝的冷落。

夫人她们不是常说么。

女人在夫家地位好不好,全赖娘家的实力。

王家的女人在荣国府作威作福,皇帝怀疑自己,顺带着听了和忠顺亲王的提议,更加拉拢重用武将,连王子腾又入了皇帝眼。

自己都忍了。

王信这个夫婿越出色,夫人越不放心,最后终于还是忍不住出手逼疯了赵姨娘。

自己还是忍了。

如今又告诉自己要以大局为重。

贾政委屈道:“我这些年对他王信还不够真心?为了他的事,都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白眼,吵了多少次架,结果他呢。”

陆仲恒无语的看向恩师。

林如海也无奈摇头。

自己这姐夫啊,忠厚是忠厚,可有时候未免太过忠厚了些许,有些个不够精明了。

“到了王信的地位,很多事也身不由己啊。”林如海拍了拍贾政的肩膀,耐心道:“咱们的人越多,以后矛盾也会越多,必须要求同存异才行,否则人心会散。”

贾政叹了口气。

不好意思的吸了吸鼻子,“你做主就罢了,何苦问我,我又有什么主意不成。”

陆仲恒松了口气。

这就是贾政的好处了,性子够软。

难怪王信喜欢靠着贾政,陆仲恒怎么会不了解王信呢,只是内心好笑,多少听到过贾府的言论,贾政竟然还好意思埋怨他儿子贾宝玉性子软,也不看看他自己什么样子。

“我亲自去一趟大同吧。”

陆仲恒提议道。

“可以。”

林如海点了点头,“你既然如此看好他,可见王信这些年没有止步,又成长了不少,你对他最了解,亲自见一见也好。”

贾政静静的看着窗外。

眼圈又红了起来。

赵姨娘疯了没多久就死了,自从赵姨娘死后,自己遇到烦心事再也没了去处,哪里有心思讨论王信,情不自禁道:“芙蓉影碎三更月,杜宇声断五夜舟。”

陆仲恒与林如海惊闻,原以为说什么,听清楚之后,师徒两无言以对。

这都什么时候了啊。

火烧眉毛了。

贾政还有心思作诗祭奠爱妾。

林如海不得不感慨,王信看人真准,否则以他的性格,哪个靠山忍得了他?也就贾政能忍他这些年了,如今翅膀硬了,局势也变了。

“由他牵制宣府和太原兵力,连带着延绥、宁夏、固原三镇都被阻住,可谓是以一震五,我观目前动静,越是平静,越说明皇帝胜算越高,有了此次功劳,咱们这边在皇上面前也可以交差了。”

陆仲恒认可的点头。

心里还有话没说,因为贾政在场。

贾府两边投注,平安州还有京畿的参将,以及一些旧部,随着大房贾赦支持太上皇,也选择了张吉甫,属于随大流,大房这些年越来越压制二房的原因。

否则大房要是比二房弱势,贾赦哪里来到底气要掌管荣国府。

荣国府这杆旗帜依然有不小的号召力。

他们这边当然不愿意失去。

不过目前看来,等花落石出的那天,荣国府的大旗就无可争议了,要么落到大房,要么落到二房。

是该结束了。

这场从上到下延伸出来的内斗,终于到了结束的一天么。

陆仲恒心里有些复杂,更有些感慨。

如今国事艰难到这般地步,也不知道朝廷要如何重新收拾,或者还能收拾起来吗,皇帝为了打败张吉甫,如此逆境中不知得送出多少利益才行。

陆仲恒皱起眉头。

——

杨武峪属于野外。

此时天气渐冷。

虽然有之前胡瑛派士卒从山上砍伐的树木,还有自身携带的物资,但无论哪一样都不足,所以营寨里简陋,帐篷单薄透风。

最大的问题还是粮食。

粮食虽然准时送到,但每次运来的粮食不多,刚好足够食用,没有多余的,齐山念丝毫不敢马虎,逼着他每天都要看一遍军中的粮食数量。

“自力更生。”

齐山念也知道士兵们辛苦,更知道后方形势艰苦。

太原那边故意把灾民往大同方向引,其心之险恶,用意之恶毒,实在是非人也。

生产自救,自力更生已经习惯。

在杨武峪不知道要呆多久,所以能折腾出多余的粮食来,既能减轻后方的负担,又能让士兵们多吃点,最好还能多些积蓄。

“走了!”

临时从代州招募的民夫们,推着空的推车回去,虽然各个面黄肌瘦,但是都没有反感给大同军运送粮食,他们看到士兵们在远处平地种菜。

一处处的菜园子被开垦了出来,然后去山上挖野菜,以及看有没有运气能猎到猎物。

仿佛在关外一样。

齐山念皱起眉头,看到派出去的探骑们带回来的消息,宁武关的大军有异动。

难道宁武关要出动?

“宁武关有万余兵力不可小觑。”齐山念打算抽调后方两个乙等营,但是又有些迟疑,稽查队和督查队等在代州州县改革,如果调走军队会不会有风险。

如果代州出了问题,那一切都功亏一篑,还浪费了大量的物资钱粮,对大同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齐山念犹豫了起来。

难道要像节度府求援?

大同关内的局势,他又如何不清楚呢,又要压住胡患,又要防备宣府,还得支持改革,如今自己带了九千人马,占了大同军力近两成。

“营营总!”

有人冲了进来,满脸失措。

“发生什么事,何时如此惊慌!”齐山念内心一惊,下意识的站起来。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