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供销社:我带全家吃肉 第三百二十五章

();

周爱梅带着宋书意和宋老二,将最后一批晾晒得半干的萝卜条收进屋里。空气中依旧弥漫着蔬菜的清新和盐的咸涩,但比起白天的忙乱,此刻更多了一份尘埃落定的踏实。

“行了,剩下的就是等时间了。”周爱梅用湿抹布仔细擦干净几个腌菜缸的沿口,确保密封良好,“酸菜得发酵个把月,辣白菜快些,雪里蕻也得腌渍些时日才能吃。”她直起腰,脸上带着劳作后的疲惫,却也带着一种看着“家底”渐渐厚实起来的欣慰。

宋书意看着墙角那一排沉默的缸坛,它们像是被施了魔法的宝箱,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源源不断地为家庭的餐桌提供风味和保障。她第一次如此深刻地理解到,所谓“过日子”,就是由这些具体而微的准备、等待和收获构成的。

“妈,您这手艺,真该传下去。”宋书意由衷地说。

周爱梅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啥手艺不手艺的,就是被生活逼出来的。你们这代人啊,以后条件好了,兴许就用不着这么麻烦了。”她话里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也有一丝手艺可能失传的淡淡怅惘。

第二天,宋书意早早来到市总供办公室。她将昨天在菜站亲眼所见的抢购混乱场景,以及大院邻里间的焦虑,结合自己之前整理的数据和储备建议,重新梳理成一份更加详实、紧迫的报告。

黄科长一到办公室,她就立刻敲门进去。

“黄科长,这是关于建立越冬物资应急储备的补充报告。”宋书意将报告递上,语气凝重,“昨天菜站突然宣布限量,引发了不小的恐慌。如果我们不能尽快拿出切实的储备和调配方案,这种恐慌情绪可能会蔓延,影响社会稳定。”

黄科长接过报告,快速浏览着,眉头越皱越紧。报告里不仅有数据,更有来自基层最真实的声音和景象。

“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急迫啊……”他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小宋,你这份报告很及时,也很重要。我这就去找吴主任!”

这一次,事情的推进速度明显加快了。吴主任在听取了黄科长和宋书意的联合汇报后,当即拍板,一方面以市总供的名义,向市革委会提交紧急报告,申请动用特殊储备金并协调粮食、商业等部门联合行动;另一方面,指示黄科长和宋书意立刻着手,先利用供销系统自身的仓库和渠道,尽可能收购、调集一批本地尚有的耐储存蔬菜和杂粮,哪怕数量有限,也要尽快投放到几个供应最紧张的点位,以稳定市场情绪,传递**正在积极应对的信号。

接下来的几天,宋书意几乎长在了办公室和几个中心仓库之间。她协助黄科长核对各区县报上来的需求数据,联系运输车辆,盯着第一批应急蔬菜的装车、发货。这些工作繁琐而具体,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的协调能力。

当她看到挂着“保障供应”条幅的卡车,驶向几个传来抢购消息的菜站时,心中充满了使命感。她知道,这一车车蔬菜,不仅仅是食物,更是安定人心的“定心丸”。

与此同时,周爱梅在家也没闲着。第一批腌制的雪里蕻已经可以食用了。她捞出一小把,用清水稍稍冲洗,切成碎末,和泡发的黄豆、一点点肉末一起炒了,盛了满满一大碗让宋老二给前院独居的王大爷家送去。

“告诉你王大爷,这是咱家自己腌的,让他尝尝鲜,冬天菜少,换换口味。”周爱梅叮嘱道。

王大爷收到这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雪里蕻炒豆时,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在这个突然限量的节骨眼上,这碗菜显得格外珍贵。很快,周家腌的雪里蕻好吃、周爱梅为人厚道的名声就在大杂院里传开了。

甚至有相熟的老姐妹上门来“取经”,请教腌菜的窍门。周爱梅也不藏私,把自己多年总结的经验——盐的比例、揉搓的力道、晾晒的火候——都细细地说给大家听。小小的公共厨房里,时常聚着几个女人,一边交流着腌菜心得,一边互相打气,那种面对困难时邻里相携、共渡时艰的温情,在寒冷的冬日里默默流淌。

几天后,由市里统一协调的第一批计划外储备粮菜,终于部分到位了。虽然数量还远不足以完全满足需求,但开始在各个供应点以“保障供应、限量平价”的方式投放。菜站门口排长队抢购的景象虽然还在,但那种恐慌性的拥挤和混乱逐渐减少了。人们发现,只要去得早,总能买到定量的蔬菜,价格也稳定,心里便渐渐安定下来。

宋书意在下班路上,特意绕道去看了看之前抢购最凶的那个菜站。队伍依然很长,但秩序井然了许多。她听到排队的人在议论:

“看来**还是想办法了。”

“是啊,虽然量少点,但天天有供应,心里就不慌了。”

“慢慢来吧,总比一点买不到强。”

听着这些话,宋书意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她知道,自己和同事们这些天的努力没有白费

系统的力量开始显现,它或许无法立刻让物资变得充裕,但它能建立秩序,传递信心,让每一个普通人在寒冬里,能看到希望,能摸着石头过河。

晚上,周家第一次开启了自家腌制的酸菜。

周爱梅捞出一棵发酵得恰到好处的酸菜,帮白如玉,酸香扑鼻。她切了半棵,和粉条、豆腐炖了一大锅。那独特的、醇厚的酸味,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的味蕾。

就着热腾腾的酸菜炖豆腐,吃着松软的馒头,宋老二满足地咂咂嘴:“妈,还是咱家自己腌的酸菜够味!比外面买的好吃多了!”

周爱梅笑着给他夹了一筷子粉条:“那是!时间、心思都在这味儿里呢。”

宋书意细细品味着那熟悉而令人安心的酸爽,看着家人满足的神情,心中感慨万千。

这个冬天,因为有了母亲的未雨绸缪和辛勤劳作,有了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奔走努力,有了**层面的及时应对,更有邻里间的互相帮扶,似乎不再那么难熬。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