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色渐深,周家小屋的灯光却依旧亮着。
初步完成的腌菜缸坛虽然就位,但周爱梅深知,这仅仅是第一步。后续的看护、观察发酵情况、适时调整,都马虎不得。她像对待新生儿一般,仔细检查了每个坛沿的水封是否严密,确保空气无法进入,又摸了摸粗陶缸的温度,心里盘算着摆放的位置是否够阴凉、够通风。
“妈,这些刚腌上的,是不是得每天看看?”宋书意一边帮着扫地,清理满地的菜叶和泥土,一边问道。她虽然不像母亲那样是腌菜的好手,但也知道这并非一劳永逸的事。
“可不是嘛,”周爱梅用围裙擦着手,“头几天最关键。像那酸菜,得留意缸里的水有没有漫出来,多了得舀掉点,少了得加凉白开。辣白菜得看看酱料有没有发干,坛子里有没有胀气。雪里蕻也得翻动翻动,让盐吃得更匀。”她如数家珍,这些经验早已融入她的骨血,成为生活本能。“这就跟养孩子似的,得精心。”
宋书意听着,默默记在心里。她看着母亲疲惫却闪烁着细致光芒的眼神,忽然觉得,这一缸一坛里,倾注的不仅是盐和调料,更是母亲对家庭、对未来的全部用心。
第二天一早,宋书意准时来到市总供办公室。她脚步匆匆,心里惦记着昨天在菜站的见闻和母亲忙碌的身影。她必须尽快将基层的情况和紧迫性传达上去。
黄科长比她到得还早,正对着几张报表眉头紧锁。见到宋书意,他立刻招招手:“小宋,你来得正好。我正想找你,昨天各区的菜站情况反馈上来了,几乎都出现了抢购和混乱,限量通知下得还是太仓促了,群众准备不足啊。”
“黄科长,我正要跟您汇报这个。”宋书意将在菜站的亲身经历,以及大院里邻居们得知消息后的慌乱和周家连夜抢腌冬菜的情况,清晰扼要地讲述了一遍。“科长,情况可能比我们预想的还要紧迫一些。老百姓的恐慌情绪已经开始蔓延,如果不能尽快让储备物资的利好消息落地,稳定市场供应和人心,只怕……”
她没再说下去,但黄科长已然明白。他重重叹了口气,手指点着桌上的报表:“是啊,压力很大。吴主任已经去市里参加紧急会议了,就是商讨应对这次蔬菜短缺和稳定冬季市场供应的问题。我们之前提交的那份储备计划,现在看,真是太及时了!”
正说着,办公室的门被推开,吴主任带着一身寒气走了进来,脸色凝重,但眼神锐利。他看到宋书意,直接开口道:“小宋也在,正好。市里的会议刚结束,情况大家都清楚了,刻不容缓。省里协调的第一批应急储备蔬菜——主要是土豆和洋葱,还有部分从南方调运的耐运输蔬菜,三天内就能到达我们市的中心仓库。”
宋书意和黄科长精神一振。
吴主任继续部署:“黄科长,你立刻组织人手,对接接收和入库工作,确保物资安全、账目清晰。同时,抓紧细化分配方案,优先保障各菜站的基本供应,平抑市价;重点考虑像上河村这样的务工人员集中区域,以及各街道摸排上来的困难家庭。”
“是,主任!”黄科长立刻应下。
“小宋,”吴主任目光转向宋书意,“你心思细,对基层情况了解。配合黄科长,做好物资分配的数据核实和联络工作。特别是你们之前统计的农闲工家庭情况,要确保他们在这次分配中得到应有的关照。另外,密切关注各菜站的供应情况和群众反应,有异常及时汇报。”
“明白,吴主任!我一定尽全力!”宋书意感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但也充满了干劲。
接下来的三天,市总供上下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钟表,高速运转起来。宋书意几乎泡在了数据和电话里,核对各街道上报的困难户名单,与各区供销社沟通需求,跟踪储备物资的运输进度。她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少有,但每当感到疲惫时,眼前就会浮现出母亲腌制冬菜时那专注的神情,以及菜站里人们焦急的面孔,便又有了力量。
第三天下午,第一批储备蔬菜顺利入库。消息像春风一样,虽然微弱,却也开始悄然吹散一些紧张的空气。
与此同时,在大杂院里,生活也在继续。周爱梅每天雷打不动地照料着她的那些腌菜宝贝。她发现酸菜缸里开始冒出细小的气泡,凑近能闻到一丝淡淡的、令人愉悦的酸味,这让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发酵开始了,很顺利。辣白菜的酱料颜色变得更加深沉滋润。她取了一点尝了尝,咸鲜适中,辣味醇厚,满意地点点头。
张婶家果然因为行动稍晚,只抢到了很少的菜,看着周家墙角那几个大缸,羡慕得不行。周爱梅看在眼里,在自家萝卜干晒得半干时,装了一小碗给张婶送去:“他张婶,这点萝卜**拿着,平时下个粥、拌个饭,也是个味儿。”
张婶推辞不过,感激地收下了,嘴里不住地道谢:“爱梅,你可真是……唉,都怪我动作慢……”
“街里街坊的,说这干啥。”周爱梅摆摆手,“今年情况特殊,大家互相搭把手,日子总能过去。”
又过了几天,当各菜站陆续开始出现价格稳定、供应量也有所恢复的土豆和洋葱时,市场那股恐慌的情绪明显得到了缓解。虽然新鲜绿叶菜依旧稀缺昂贵,但有了这些耐储存的蔬菜打底,加上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有些腌菜储备,人们脸上的焦虑渐渐被一种“还能应付”的沉稳所取代。
宋书意在下班路上,特意绕道去了离家稍远的一个菜站。她看到人们依旧排队,但队伍井然有序,不再有之前的推搡和急躁。售货员的吆喝声也恢复了平常的语调。她听到前面两位大**对话:
“有土豆卖就行,炖个菜,配上家里的咸菜,一顿饭就解决了。”
“是啊,听说还是**调来的储备菜,价格没涨,心里踏实多了。”
听到这些,宋书意的心彻底安定了下来。她所做的微小的努力,终于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惠及了这些普通人的生活。
晚上,周家饭桌上。周爱梅端上了一碟淋了香油的酸辣白菜芯(是之前处理时特意留出来的嫩心,提前尝鲜),一碟油亮亮的麻辣萝卜丝,主食是热腾腾的窝窝头。
“来,尝尝咱家今年的‘成果’!”周爱梅语气里带着自豪。
宋老二迫不及待地夹了一筷子酸菜送入口中,顿时酸得他眯起了眼,随即又品味出那股爽脆和回甘,连连点头:“嗯!酸得够劲儿!爽口!”
宋书意则尝了尝萝卜丝,咸香麻辣,极其开胃。就着这自家出产的、饱含母亲心血的小菜,感觉手里的窝窝头都格外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