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老太崛起,从抢回录取通知书开始 第200章 投胎投得好

();

“多什么多?”陈兰芝瞪了他一眼,“你是我儿子,我不给你花,给谁花?”

周福在一旁看着,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也不敢说什么。

他知道,这些钱大部分都是陈兰芝挣的,她想怎么花,他没资格管。

“对了,建军。”陈兰芝忽然想起什么,“你宿舍安顿好了吗?室友都是些什么人?”

周建军点点头:“安顿好了,我住的是四人间,有两个北京的,一个是天津来的。”

“北京的?”陈兰芝眼睛一亮,“那可是有门路的,你得跟他们处好关系。”

周建军苦笑:“妈,他们都是干部子弟,家里条件好,看不上我这种乡下来的。”

“放屁!”陈兰芝一拍桌子,“什么看不上?他们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投胎投得好吗?你周建军要是有他们那条件,早就上大学了,哪用等到现在?”

她顿了顿,语气缓和下来:“建军,你记住,在这世上,没有什么人天生就比你高贵,你现在条件差,那是因为你没机会,不是因为你不行,你只要抓住机会,一样能比他们强!”

周建军看着母亲那双坚定的眼睛,心里一热,重重地点了点头。

“行了,别说这些了。”陈兰芝端起锅,把肉汤倒进碗里,“今天都累了一天了,赶紧吃饭,明天还得继续干呢!”

一家三口围着小灶台,吃着香喷喷的肉汤,连周福都忘了抱怨那张硬邦邦的木板床。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

“谁啊?”周福警惕地问。

“开门!”一个粗犷的声音传来,“查户口!”

陈兰芝和周福对视一眼,脸色都变了。

“完了。”周福小声嘀咕,“咱们这生意,让人举报了?”

陈兰芝没说话,只是迅速把桌上的钱和账本收进贴身的口袋,然后才慢悠悠地走过去开门。

门一开,一个穿**的人影就堵在了门口,身后还跟着两个人。

“同志,有事吗?”陈兰芝脸上挂着礼貌的笑。

那人上下打量了一眼这间破旧的房子,又看了看缩在角落里的周福和周建军,眉头皱了起来。

“听说你们在这里开黑店?”

“黑店?”陈兰芝一愣,随即笑了,“同志,您这是哪儿听来的风声?我们就是乡下来的,送孩子上学,哪有什么黑店?”

那人冷哼一声,直接推开陈兰芝,大步走进屋内。

他环顾四周,看到墙角堆着的脸盆毛巾,床上摆着的暖瓶茶缸,眼睛一眯:“这些东西哪来的?”

周福吓得腿都软了,结结巴巴道:“这、这都是自家用的。”

“自家用?”那人冷笑,“一家三口用得着这么多脸盆暖瓶?”

陈兰芝不慌不忙,走到那人面前:“同志,您误会了。这些东西,有一部分是我们从老家带来的,有一部分是给孩子上学准备的,还有一部分是我们收的旧货。”

“收旧货?”那人挑眉。

“对啊。”陈兰芝叹了口气,“我们刚来京市,手头紧,就想着收点旧货,修修补补,自己用,省点钱。您看这暖瓶,都是补过的,这脸盆,都掉瓷了,谁家会买这种东西啊?”

那人将信将疑,拿起一个暖瓶仔细查看,果然看到了补丁的痕迹。

“那这些新的呢?”他指着那些崭新的塑料脸盆和毛巾。

陈兰芝早有准备:“这是我们托人从厂里买的内部处理品,便宜,给孩子用的。”

她指了指周建军:“我儿子刚考上理工大,住校,总得有点像样的东西,不然让人笑话。”

那人看了看周建军,又看了看这破败的房子,脸色缓和了些:“你们有暂住证吗?”

“有有有!”周福赶紧从枕头底下摸出一张皱巴巴的纸,递过去。

那人接过看了看,又问:“你们租这房子有手续吗?”

“有!”陈兰芝从贴身口袋里掏出一张纸,“这是房东给的收据,我们一次付了三个月的房租。”

那人检查了一遍,没发现什么问题,脸色才彻底缓和下来。

“行吧,有人举报说你们在这开黑店,卖假货,看来是误会了。”他把证件还给陈兰芝,“不过我提醒你们,这里可不是你们乡下,规矩多,别干什么违法的事。”

“不敢不敢。”周福连连点头,“我们就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哪敢干违法的事啊。”

送走了那几个人,周福瘫坐在地上,出了一身冷汗:“吓死我了,还以为咱们完了。”

陈兰芝却若有所思:“有人举报?谁会举报咱们?”

周建军想了想:“会不会是学校小卖部的人?我们这几天拉走了不少他们的生意。”

“不对。”陈兰芝摇头,“小卖部的人不知道咱们住哪,更不会知道咱们在卖东西。”

她走到门口,往外看了看,忽然眯起眼睛:“是院里的人。”

周福一愣:“院里的人?谁啊?”

“还能有谁?”陈兰芝冷笑,“就那个整天端着盆到处晃悠的大妈呗。她肯定是看咱们这两天人来人往的,猜到咱们在做生意,眼红了。”

周建军皱眉:“那咱们明天还做不做?”

“做!”陈兰芝斩钉截铁,“不过得换个法子。”

她想了想,对周福说:“明天你别去校门口了,改去后门那条巷子,看见有背行李的,就问问是不是理工大的新生,是的话就带过来。”

“那要是再有人来查怎么办?”周福担忧道。

陈兰芝冷笑:“来查就来查,咱们又没犯法,再说了,咱们这些东西,今明两天也就卖完了,等风头过了,咱们再想别的法子。”

第二天一早,周福就按陈兰芝的吩咐,去了学校后门那条巷子。

这里比正门冷清多了,但也有零星的新生和家长经过。

他蹲在巷口,看见有拎包的,就凑上去搭讪。虽然人少了,但胜在没人盯梢,反而更安全。

陈兰芝则在家里继续招呼客人。

她把那些新货都藏在了床底下,明面上只摆着些旧货,看起来就像是真收废品的。

周建军今天没去学校,在家帮母亲。

他发现,那些来买东西的新生,大多是跟他一样的农村孩子,手里的钱不多,但又急需置办东西。

“同学,这个暖瓶怎么卖?”一个瘦小的男生问。

“一块五。”周建军报了个比昨天低的价,“你要是嫌贵,我们还有旧的,八毛钱,有补丁但不漏水。”

那男生犹豫了一下,掏出一块钱:“能便宜点吗?我就带了这么多。”

周建军看了看母亲,陈兰芝点点头。

“一块就一块吧。”周建军把暖瓶递给他,“咱们都是农村来的,互相帮衬。”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