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年代,小型东方拖拉机,也就四五千块钱。
但老刀的拖拉机,那是大型拖拉机,公社大队买的时候,三万多块。
老刀是从大队买的,当时花了一万两千块。
杨建国给的价钱,也算市场价格了,毕竟老刀开了两三年。
“你要买刀哥的拖拉机?”
“也是,刀哥的手,没办法开了。”
刘虎唏嘘起来,杨建国再次道:“你跟刀哥说完,先帮我把拖拉机开回来,我也得练练。”
杨建国是谦虚,他前世开过拖拉机,只要熟悉一下就行。
“那行,我教你。”
“正好有事,我能离开医院一点时间。”
“咔嚓!”
杨建国听着刘虎还要絮叨,直接把电话给挂断了。
刚出村委会,黄树浪骑着自行车,也来了,手中还拿着纸包。
“老大,你知道海参买了多少钱?”
“哈哈,那只最大的海参,有人出价500块。”
“这帮老板,是真有钱。”
“剩下五百多斤海参,卖了1258块。”
“这些钱,我给你带回来了。”
杨建国把钱收了起来,很是随意。越是随意,越让黄树浪敬畏杨建国。
“还是老大,这点钱,都是小钱。”
“小钱什么小钱,回头,你也帮我收黄姑鱼。”
“这都过季了,还要收?”
“嗯,还是黄姑鱼的鱼肉,弄烤鱼片好。”
“老大,九十月份就是鲅鱼的鱼汛,你不去捞鲅鱼?”
黄树浪给杨建国递烟,杨建国也接了过来。
“当然捞了!”
杨建国也知道鲅鱼,等九十月份,鲅鱼的鱼汛出现,一斤鲅鱼在0.8毛到2元之间。去年有一阵子,直接1.5维持很久。
每当这个时候,就是渔民疯狂捕捞鲅鱼。
毕竟这两个月,决定能不能好好过年。
“咱们这边鲅鱼还是少。”
“滨城那边多,我听老赵跟我说过,县里许多渔民,都去滨城那边捕捞。”
“有的人,一天能挣好几千块。”
“还有人,买了保鲜船,专门在海上收鲅鱼。”
杨建国抽着烟,听着黄树浪这么说,他也点头。
“的确,那边鲅鱼多。”
“咱们村,也有人想去。”
黄树浪再次压低声音,杨建国一愣。
“秦明家。”
“我刚才听他爸说了。”
“老大,我得提醒你一下。”
黄树浪再次把杨建国拉到旁边,杨建国疑惑看着黄树浪。
“老秦头可不是一般人,他有大船,他想要挣更多的钱。”
“我觉得,他一定会去找你。”
“让你跟着他一去出去,你有海东青,能找到鱼群。”
“但咱们也不能老让他占便宜。”
“他船大,捞得多,你想想天天要能捞五六千斤,他一天就能赚五六千块。”
“咱们能让他这么挣?”
黄树浪把自己都说得兴奋起来,眼睛都红了。
杨建国皱着眉,却摇头道:“你当天天能遇到鱼群?九十月份,海上还有风暴呢。”
“也不能天天出海。”
“老大,我的意思,你应该跟他谈好条件。”
“你是船老大,你不能光给他们创造挣钱的条件。”
“老黄,知道了。”
杨建国明白了,黄树浪真是提醒自己。
可这话,兄弟秦明也跟自己说过,让自己在找到鱼群的时候,可以收一些费用。
杨建国还没想着去滨城,毕竟去滨城,就得住在那边。
家里这边,一些事情,都得靠媳妇了。
杨建国走在村路上,也在寻思。
“我要是有15米大船,一次弄个几千斤鲅鱼。”
“这就是几千块钱,刨除人工。”
“那也可以了。”
要想挣钱,就得走出去。
杨建国两眼也放光了,这件事,他得跟媳妇合计一下。
……
晚上,洗漱完毕。
大丫头和二丫头都跟着爷爷奶奶,杨建国和王月住在西屋。
天气太热,窗户已经打开。
王月就穿着背心和裤头,就算是这样,额头也出现汗水。
杨建国拿着手电筒,用铅笔正在写着什么。
“还不睡?”
王月看着杨建国这样,忍不住伸过来脑袋看着。
杨建国写着一堆数字,好像是账本。
“你算什么?”
“九月份之前,咱们家还能有多少钱。”
杨建国嘴里嘀咕着,王月也来了兴致,看着杨建国算着,每天打鱼的数量,外加烤鱼片的预定的收入。
“我估计,还能有两万块。”
“这么算下来,咱们家就有五万块了,对吗?”
杨建国兴奋起来,亲了王月一口。
“本来能更多,但干烤鱼片需要人工,你还买了拖拉机。”
王月低着头,也在算计着。
“媳妇,你不能这么想。”
“九十月份,我觉得,咱们能挣更多的钱。”
“少来吧。”
王月摇头,她现在已经很满足了。
“对了,忘记这两天的海参了。”
杨建国突然想到什么,再次写了下来。
“这么多钱,还不够。”
“不够什么?”
王月疑惑看着杨建国,杨建国笑了笑,伸出手来,把王月给搂住了。
“给未来肚子宝宝的家当。”
“才多大,你给你孩子弄家当?”
王月笑了起来,杨建国看着王月笑容,突然伸出嘴来,亲了王月一口。
“你干嘛?”
王月被弄得不好意思。
杨建国却来了兴致,拉着媳妇的手,朝着自己裤头摸了过去。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