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农家武状元,你让我作诗? 第576章 不给半点机会

();

连续几夜下来,大坤军的袭扰除了消耗自身精力,并让乾军最外围的哨兵精神更加紧绷之外,并未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大乾军营的防御依旧稳固,士兵的士气虽然因睡眠受影响而略有下降,但在轮流休息制度和将领们以身作则的鼓舞下,整体军心并未动摇。

武镇南在关内听着每夜的回报,眉头越皱越紧。

他意识到,马肃和岳鹏举等人,远比他想象的更难对付。

这套应对夜间袭扰的体系,显然是早有准备,而且执行得极为到位。

“看来,光是袭扰,还不足以拖垮他们。”

武镇南对杨志才沉声道:“马肃用兵,稳如老狗,吴承安留下的人,果然不简单。”

杨志才点头:“王爷,袭扰仍需继续,可稍减频率,以保持压力,但我们或许需要另寻他法了。”

“比如,断其粮道?或者,散播谣言,动摇其军心?”

武镇南目光闪烁,陷入了新的思索。

他知道,与吴承安留下的这支大乾军队的较量,已经变成了一场意志与耐心的持久消耗战。

而他,必须在大坤国内可能的援军到来之前,或者吴承安带着未知手段返回之前,找到打破僵局的办法。

夜色,依旧是他可以利用的盟友,但策略,需要变得更加狡猾和致命。

接连几日的夜间袭扰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像是拳头打在了棉花上,让武镇南感到一阵莫名的烦躁。

他倚在榻上,胸口的箭伤似乎也因为这焦躁的情绪而隐隐作痛。亲兵端来的汤药,他只勉强喝了两口便挥手让其撤下。

谋士杨志才侍立一旁,将武镇南的焦灼看在眼里。

他深知王爷所虑,不仅仅是眼前的僵局,更是那个远在蓟城、动向不明的年轻对手——吴承安。

“王爷,”

杨志才斟酌着开口,试图提出一个更具攻击性的方案:

“既然夜间袭扰效果不彰,或许我们可以考虑派出一支精锐,绕过乾军主营,深入其后方,尝试切断他们的粮道?”

“即便不能完全断绝,只要能造成骚扰和损失,也能极大缓解我军正面压力。”

这个提议颇具诱惑力,若能成功,无异于掐住了乾军的命脉。

然而,武镇南听完,却缓缓摇了摇头,他挣扎着坐直了些许,目光投向墙上悬挂的巨幅地图,手指虚点着几条可能的迂回路线。

“断其粮草……此计虽好,但太过行险了。”

武镇南的声音带着伤后的沙哑,却异常清醒:“志才你看,乾军主营背靠官道,连接蓟城,其粮道必然有重兵护卫,且路线相对固定且短。”

“我军若想绕道深入,路途遥远,地形复杂,极易暴露行踪。”

“一旦被乾军察觉,派兵拦截、包围,那派出去的数千精锐,便如同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他收回手指,语气沉重:“况且,我军目前存粮,满打满算,也仅能支撑一个多月。”

“在此坚守,尚可维持。若分兵出击,无论胜败,都会加速粮草消耗。”

“在局势未明之前,贸然行此险招,实非明智之举,我们没有资本去进行这样的豪赌。”

杨志才闻言,知道武镇南分析得在理,也意识到自己有些急于求成了,便不再坚持,转而问道:

“那王爷之意是……?”

武镇南的目光重新变得深邃,他轻轻吐出一口浊气,道:

“眼下,按兵不动,固守关隘,仍是我军上策。”

“但本王心中最大的不安,并非来自眼前的马肃、岳鹏举,而是那个不在军中的吴承安!”

“他身为主帅,为何要在两军对峙的关键时刻,突然返回蓟城?”

“他究竟在谋划什么?打造攻城器械?筹措粮草?还是……另有我等不知的图谋?”

他顿了顿,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榻沿,显示出内心的不平静:

“本王派去蓟城的斥候,至今未有确切消息传回。”

“不知为何,一想到此子正在蓟城暗中动作,本王便觉如芒在背,必须尽快弄清楚他的动向!”

杨志才眼珠一转,抚须沉吟片刻,脸上忽然露出一丝诡谲的笑意,他压低声音道:

“王爷,既然我们暂时无法从军事上取得突破,也难以立刻探知吴承安的真实动向,何不……借刀杀人?”

“或者,至少给他制造些麻烦,让他无法安心在蓟城布局?”

“哦?借何人之刀?又如何制造麻烦?”武镇南来了兴趣,追问道。

杨志才阴阴一笑,道:“我们可以暗中放出风声!”

“就说吴承安年少轻狂,不堪军旅艰苦,此刻不在前线浴血,反而滞留蓟城,终日沉迷于酒宴歌舞,风花雪月,将军国大事抛诸脑后!”

武镇南闻言,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失笑摇头,觉得此计未免有些儿戏:

“志才,此计……怕是有些牵强吧?”

“那吴承安虽只十六岁,但观其用兵,沉稳老辣,绝非沉溺享乐之辈。”

“说他去蓟城风花雪月,这……这恐怕难以取信于人吧?太过拙劣的谣言,反而会引人怀疑。”

“王爷明鉴!”

杨志才的笑容却更加深邃:“此等谣言,寻常兵卒、百姓或许不信。”

“但朝中那些与吴承安不睦的官员,尤其是那位一直视吴承安为眼中钉的大乾太师李崇义,他却未必不信,或者说,他愿意相信!”

他进一步解释道:“李崇义在朝中经营多年,党羽众多,一直想方设法打压吴承安这等新兴的军方势力。”

“我们只需将这‘吴承安滞留蓟城享乐’的风声,通过隐秘渠道,巧妙地传到李崇义耳中。”

“届时,根本无需我们去证明此言真假,李崇义自会抓住这个把柄,在朝堂之上大肆攻讦吴承安!”

杨志才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最不济,李崇义也能以‘贻误战机’、‘懈怠军心’为由,鼓动朝廷下旨,严令催促吴承安立即返回前线,甚至限期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