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农家武状元,你让我作诗? 第569章 一网打尽

();

刀剑碰撞声、怒吼声、惨叫声在破庙中回荡。

吴承安目光锁定了那名瘦小什长,此人显然是头目,武艺也最高,一把短刀舞得泼水不进,接连伤了两名亲兵。

吴承安冷哼一声,踏步上前,手中佩刀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直劈对方手腕!

“铛!”

一声脆响,那什长只觉一股巨力传来,虎口迸裂,短刀险些脱手!

他心中大骇,没想到吴承安年纪轻轻,武功竟如此高强!

他还想变招,吴承安却不再给他机会,刀势如狂风暴雨般席卷而来。

不过三五招,便一脚踹中其胸口,将其重重踢翻在地,不等他起身,几把明晃晃的钢刀已经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首领被擒,其余三名探子更是兵败如山倒,很快便被亲兵们或斩杀当场,或重伤**。

战斗从开始到结束,不过一炷香的时间。

庙内重新恢复了寂静,只有篝火还在噼啪作响,映照着地上流淌的鲜血和俘虏绝望的脸。

吴承安收刀入鞘,目光冷冽地扫过现场。

亲兵队长上前汇报:“将军,四人全部拿下,毙敌一人,重伤一人,生擒两人,我军轻伤三人,无人阵亡。”

“很好。”

吴承安满意地点点头:“仔细搜查庙内,看看有无遗漏的信件或物品。”

“将活口严密看押,连同之前那个小五,分开关押,严加审讯,务必撬开他们的嘴,看看太师在军中、在朝中,还有哪些暗桩!”

“是!”

亲兵们立刻行动起来,搜查的搜查,捆绑俘虏的捆绑俘虏。

吴承安走出破庙,深吸了一口带着血腥味的清冷空气,抬头望向夜空。

蓟城方向的天空,隐约可见工坊区域映出的微弱红光,那是工匠们仍在连夜赶工的证明。

背后的隐患暂时清除,通往居庸关的道路上,又少了一块绊脚石。

他知道,与太师的较量远未结束,但至少,在接下来的关键时间里,他可以更加专注于前方战场了。

“清理干净,撤回蓟城!”

他沉声下令,身影融入夜色,带着肃杀与决然。

夜色深沉,蓟城之内万籁俱寂,唯有秘密工坊所在的山谷方向,依旧隐隐传来夜间赶工的微弱声响,如同这座城市不眠的心脏。

吴承安一身夜行劲装,带着些许山林间的露水与肃杀之气,悄然回到了他与师尊韩成练在蓟城内的临时下榻之处。

这是一处看似普通的宅院,但内外皆有精锐亲兵把守,戒备森严。

厅堂内,烛火摇曳。

韩成练并未安歇,而是正襟危坐于主位之上,手边放着一杯早已凉透的清茶,眉头微蹙,显然一直在等候消息。

听到熟悉的脚步声,他立刻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门口。

吴承安大步走入厅内,对着韩成练躬身一礼,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行动后的果决:

“师尊,弟子回来了。”

韩成练没有急着询问,而是仔细打量了一下吴承安的神色。

见他虽风尘仆仆,但眼神清明,气息平稳,并无焦躁或沮丧之意,心中便已猜到了几分,但还是开口确认:

“情况如何?”

吴承安直起身,脸上露出一抹冷峻的笑意,言简意赅地禀报道:

“幸不辱命,根据那探子小五的供述,弟子亲自带人突袭了野猪岭的废弃山神庙,将其余四名同伙一网打尽!”

“毙一人,重伤一人,生擒两人,包括他们的头目,一名什长。我方仅三人轻伤,无人阵亡。”

“现已将活口分开关押,严加看管,并正在加紧审讯,深挖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其他暗桩。”

他顿了顿,补充道:“现场也已仔细搜查过,并未发现其他传递出去的信息。”

听完吴承安的详细汇报,韩成练一直紧绷的神色终于松弛下来。

他缓缓向后靠了靠,抬手轻轻**着下颌的胡须,长长地舒出了一口气,那气息中带着如释重负的轻松,也带着一丝后怕。

“好!做得干净利落,承安,你此番雷厉风行,铲除内患,当记一功!”

韩成练毫不吝啬自己的赞赏,眼中充满了对弟子行事果决的欣慰。

“如此一来,太师李崇义安插在此处的眼睛和耳朵,算是被我们暂时彻底挖掉了。”

“他无法及时得到关于投石机和‘破军椎’的确切消息,这便为我们争取到了最宝贵的时间!”

少了背后的窥视与掣肘,韩成练感觉肩头的压力骤然减轻了许多,他语气也轻松了些许:

“接下来,我们便可放开手脚,督促韩侍郎和工匠们,全力赶工,不必再过分担忧消息走漏,引得那李崇义在朝中或暗中使绊子了。”

然而,这位历经宦海沉浮、深谙权谋之道的老将,并未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

他的轻松只持续了片刻,神色便再次变得凝重起来,话锋也随之转折:

“不过,承安,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更不可大意。”

韩成练的目光变得深邃,仿佛能穿透墙壁,看到千里之外洛阳城中的那座太师府。

“李崇义此人,老谋深算,掌控欲极强。”

“他派出的暗探小队一旦失去联系,音讯全无,他绝不会简单地认为只是意外。”

“时间稍长,他必定会心生疑虑,继而肯定会再次派出人手,甚至可能动用更高层级、更隐蔽的渠道,前来蓟城打探虚实。”

他看向吴承安,语气郑重地提醒道:“我们必须预见到这一点,下一次来的,可能就不是这么容易对付的小股探子了。”

吴承安认真聆听着师尊的告诫,脸上并无丝毫得意之色,反而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他上前一步,沉声回应道:“师尊所虑极是,弟子不敢或忘,在返回途中,弟子已然思虑及此,并已做出了安排。”

他详细说明道:“弟子已下令,从我的亲兵营中抽调最精锐、最机警的斥候,分为三班,日夜不停,秘密潜伏于山谷工坊外围的所有关键出入口以及可能窥探到内部情况的制高点上。”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