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农家武状元,你让我作诗? 第541章 赌对了!难题!

何高轩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将信件先递给唐尽忠。

又指着那几张图纸,语气兴奋地说道:“两位大人,你们快看看!看看承安从前线给我们送来了什么好东西!”

唐尽忠和蒋正阳连忙凑到一起,先是快速浏览了信件内容,了解了北疆最新情况和吴承安的困境与决心。

随即,他们的目光便被那几张绘制着各种奇特结构的图纸牢牢吸引住了。

唐尽忠虽耿直,但能做到兵部侍郎,对军械并非一无所知。

他指着那张改良投石机的草图,手指因为激动而有些哆嗦:

“这……这投石机!你们看这配重结构!还有这扭力装置!”

“若真能按此图造出,其射程、威力,恐怕远超现今军中所用!用来轰击居庸关那等坚城,再合适不过!”

蒋正阳更是拿起那张关于云梯改进的图纸,眼中异彩连连:

“妙啊!这云梯前端加装的钩锁和防撞结构,还有这折叠伸缩的设计!”

“既能更快更稳地搭上城头,又能有效减少被守军推倒的风险!此物若成,攀登城墙的伤亡必能大减!”

两人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兴奋!

这些图纸上所绘,虽然只是初步构想,但其中蕴含的巧思与超越时代的理念,让他们仿佛看到了攻克雄关的希望!

“还有这个!”

唐尽忠又翻到另一张关于兵器锻造的简述图纸,虽然文字不多,但其中提到的几种新的钢材配比、淬火工艺的设想,让他这个兵部侍郎都感到呼吸急促。

“若……若真能按此法锻造出兵器,其坚韧、锋利程度,恐怕……恐怕真的能远超如今大坤兵马所用之刀剑!”

蒋正阳重重一拍大腿,脸上满是振奋之色:“何大人!若这些器械、兵器真能打造出来,装备我军,那足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我军士兵在单兵战力上与大坤精锐的差距!”

“攻城拔寨,将不再是奢望!吴将军他……他这是送来了破敌的利器啊!”

一时间,偏厅内的气氛彻底逆转!

方才还在为粮草短缺而忧心忡忡的三人,此刻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技术支援点燃了斗志。

韩永福站在一旁,看着三位重臣激动的模样,心中也是豪情万丈。

他知道,自己赌对了!

他的才华,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而这一切的希望,都系于那远在居庸关下的吴承安,以及他信中这些看似潦草,却可能改变战局的奇思妙想之上。

蒋正阳那带着急切与期盼的询问,如同点燃了最后一丝希望的火花,瞬间将何高轩与唐尽忠的目光也牢牢吸引到了韩永福身上。

图纸的精妙与潜力已然毋庸置疑,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能否将它们从纸上的线条,变为现实中可以投入战场的利器?

何高轩眼神灼灼,带着一种近乎孤注一掷的期待:“韩大人,你执掌工部营造、器械,乃是我朝此道翘楚。”

“依你之见,承安所绘这些器械,以我朝目前工匠水准与物料储备,能否将其打造出来?”

唐尽忠也连连点头,胖脸上满是紧张:“是啊,韩大人!”

“这可是关乎北疆战局,关乎数十万将士性命,更是关乎我大乾国运的大事!你务必给句准话!”

面对三位朝廷重臣充满希冀的目光,韩永福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被重视、被需要的感觉。

然而,这股暖流迅速被冰冷的现实所淹没。

他脸上兴奋的红潮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奈与苦涩。

他没有立刻回答能否制造,而是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那叹息声中充满了积郁的委屈与愤懑。

“三位大人,”

韩永福拱了拱手,声音带着一丝沙哑,“若单论图纸本身,下官可以在此立下军令状!”

“吴将军所绘这些器械,虽然构思奇巧,远超现今军中制式,但其原理并非空中楼阁,皆有其扎实根基!”

“无论是这改良投石机的配重杠杆与扭力结构,还是这云梯的钩锁防撞与折叠设计,乃至这兵器锻造的新法设想。”

“只要给予下官足够的能工巧匠、充足的精铁物料,以及不受干扰的时间,下官有八成把握,能将其一一变为现实!”

他这番话,先是给了何高轩三人一颗定心丸,让他们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

但紧接着,韩永福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沉重而艰难。

他开始细数他面临的重重阻碍,如同在炽热的炭火上泼下一盆冷水:

“然而,三位大人,理想归理想,现实却是另一番光景啊!”

他伸出一根手指,指向皇城工部衙门的方向,脸上露出一抹讥诮的苦笑:

“首先,便是这名正言顺四个字!下官虽顶着工部侍郎的名头,但工部并非下官一人说了算啊!”

“工部尚书周大人,年事已高,但求无过,不求有功,凡事皆以稳妥为先,最忌惮惹是生非。”

“如此大规模、且明显是为北疆战事打造的违制器械,想要通过他那一关,让他点头动用工部资源,无异于痴人说梦!”

“他第一个就会跳出来反对,生怕担上干系!”

“还有那位柳侍郎,”

韩永福提到另一位同僚,语气更是冰冷:“他可是太师门生的门生,与太师**牵扯极深!”

“”=平日里在部中便与下官多有龃龉,处处掣肘。”

“此事若让他知晓半分,恐怕图纸还未送到匠作监,消息就已经一字不落地摆在了太师的案头!”

“届时,莫说打造器械,恐怕连这图纸的来历,都会成为太师攻讦我等私造军械、图谋不轨的罪证!”

他顿了顿,脸上苦涩之意更浓,声音也低沉了下去:

“这还只是上面的掣肘,更难的是下面具体办事的人。”

韩永福摇了摇头,语气中充满了无力感:“三位大人或许不知,下官这个工部侍郎,在工部,早已是个被架空的虚职了!”

“自年初那件事后,太师虽未明旨罢黜下官,但这冷遇与孤立,却比任何惩罚都更厉害。”

“工部各司的主事、员外郎,那些真正掌握着工匠调度、物料支取实权的官员,有几个不是看太师脸色行事?”

“下官如今在部中,莫说调动大批工匠,就是想要支取一批上好的精铁,若无尚书或那位柳侍郎的批条,都寸步难行!”

“下面的工匠头目,更是阳奉阴违,表面上恭敬,实则根本指挥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