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农家武状元,你让我作诗? 第525章 定风坡战损

“什么?”

“武镇南重伤?”

“大破五万主力?我的天!”

帐内顿时响起一片难以置信的惊呼和倒吸冷气之声!

虽然他们早有预感蓟城方向可能会有捷报,但也没想到竟是如此辉煌、如此彻底的大胜!连武镇南本人都差点被阵斩!

这消息太过震撼!

坐在文官席位上的王宏发,在听到“武镇南被重创”这几个字时,更是猛地站起身,脸上瞬间涌上狂喜的红晕,忍不住抚掌大笑:“好!太好了!我就知道!承安兄绝不会让我等失望!”

“此战,足以扬我大乾国威,震慑不臣!”

他与马子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比的激动与欣慰。

他们当初冒着巨大风险,力排众议,甚至不惜动用强硬手段调兵支援,所有的付出与冒险,在此刻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待帐内稍稍平静,岳鹏举才继续传达吴承安的命令,语气变得严肃起来:“然而,武镇南虽败,却并未授首,他与牛琮、马荣等残部,已退守至——居庸关!”

“居庸关?”众将一愣。

“不错!”

岳鹏举肯定道:“而且,吴将军在信中严令,命我等立即结束在定风坡之任务,集结所有兵马,携带全部可用之战马、攻城器械及粮草,以最快速度,赶往居庸关外五十里处汇合!”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吴将军之意,已十分明确!”

“下一步,我军之最终目标,便是夺回被敌军占据的居庸关,将武镇南残部,彻底逐出北疆!”

目标从追击溃兵,瞬间转变为强攻天下雄关!

这个转变不可谓不大,帐内诸将脸上都露出了凝重之色。

居庸关之险要,人所共知,攻坚战必然惨烈。

王宏发在最初的震惊后,迅速冷静下来。

他深知粮草后勤的重要性,立即开口道:“岳将军,诸位将军!既然吴将军已有明令,军情如火,不容耽搁!诸位便请立即整顿兵马,准备开拔吧!”

他与身旁的马子晋交换了一个眼神,继续说道:“至于粮草辎重之事,便交由我与马大人。”

“我等即刻返回清河、青山两县,倾尽全力,为大军征调、转运粮草,务必保证前线供给,绝不拖累大军行程!”

岳鹏举闻言,向王宏发和马子晋郑重拱手:“如此,便有劳两位大人了!”

“粮草乃大军命脉,至关重要!”

他随即转向雷狂、杨兴、狄雄、罗威等将领,声音斩钉截铁:“诸位将军,情况已然明朗!即刻回营,传令全军,拔营起寨!”

“目标,居庸关!”

“五日之内,必须抵达汇合地点,不得有误!”

“诺!”众将轰然应命,再无半分犹豫。

很快,原本略显宁静的定风坡大乾军营,再次沸腾起来!

号角连营,旌旗摇动,士兵们迅速收起营帐,整理军械,列队开拔。

一支支队伍,如同汇入大江的溪流,带着新的使命与决绝,踏上了北上居庸关的征途。

而王宏发与马子晋,也带着属官,策马扬鞭,分别奔向各自的县城,去为这场即将到来的关键之战,筹集那至关重要的“血液”。

又是一日之后蓟城,残阳的余晖透过破损的窗棂,在临时充作书房的府衙偏厅内投下斑驳的光影。

空气中依旧弥漫着淡淡的血腥与焦糊气味,提醒着人们这里不久前经历的惨烈。

吴承安独自坐在案前,面前摊开着北疆的军事地图,手指在代表居庸关的位置反复摩挲,眉头微锁,陷入沉思。

蓟城之战虽胜,但武镇南溃逃并占据居庸关的消息,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

那不仅是军事上的威胁,更是**上的巨大隐患。

马肃擅自调兵导致关隘失守,此事若被朝中政敌抓住大做文章,后果不堪设想。

他派出的八百里加急捷报和请罪求情的奏章,此刻想必已在通往洛阳的驿道上飞驰,但最终结果如何,依旧未知。

就在这时,亲兵的脚步声在门外响起:“将军,定风坡岳将军有信使到。”

“让他进来。”吴承安收敛心神,沉声道。

一名面带风尘之色的信使快步走入,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封火漆密封的信件:“岳将军命小人呈送将军亲启。”

吴承安接过信,迅速拆开。

岳鹏举的字迹挺拔有力,一如他本人。

信中先是禀明了定风坡敌军已全面北撤,围困解除。

他已遵照命令,集结雷狂、杨兴、狄雄、罗威等部,并联络了王宏发、马子晋负责后勤,全军正火速开赴居庸关。

看到这里,吴承安微微颔首,岳鹏举行事果决,调度有方,确实没有让他失望。

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到信纸后半段,关于定风坡之战具体战损的汇报时,他的手指不由自主地微微收紧。

“定风坡此役,我军依托工事,虽成功阻滞敌援,然敌军攻势凶猛,将士虽奋力血战,仍伤亡惨重。”

“经清点,我军阵亡四千二百余人,重伤一千九百余,轻伤逾两千,合计折损八千一百人左右。”

“而据战场清理及斥候探查估算,大坤攻城兵马,损失约在六千人上下。”

“末将指挥不力,致使我军伤亡竟多于攻城之敌,有负将军重托,心中惶恐万分,特此向将军请罪,甘受军法处置!”

八千一百对六千。

防守一方,占据地利,最终的交换比却是如此。

信纸上,岳鹏举那“请罪”二字,写得格外沉重,仿佛能透过纸背,看到他请罪时那不甘又自责的神情。

吴承安缓缓放下信件,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闭上双眼,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这个结果,并未出乎他的意料。

他麾下这支军队的构成,他再清楚不过。

除了赵毅部一万算是久经战阵的正规边军,以及岳鹏举等少数核心将领带领的嫡系还算精锐外。

其余大部分,或是各府县临时征调的郡兵,或是缺乏训练的新卒,或是杨兴、狄雄、罗威等归附的绿林豪杰及其部众。

这些人,勇气或许不缺,但论及战阵配合、纪律性、以及面对大坤那种百战精锐时不落下风的坚韧,确实存在差距。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