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农家武状元,你让我作诗? 第474章 真正的目的!

();

那信使听到“十日”之期,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愕然。

但军令如山,他不敢多问,只是强撑着精神,躬身领命:

“是!小人一定将话带到!”

随即在亲兵的扶持下,被带去休息和更换马匹,准备再次冒险穿越敌占区返回蓟城。

信使刚一离开,一直护卫在吴承安身旁的岳鹏举便忍不住驱马靠近,脸上写满了巨大的疑惑和不解,压低声音问道:

“将军!韩帅信中所言,蓟城形势已然万分危急,为何……为何您却要让韩帅再等十日?”

他指着前方隐约可见的辽西府轮廓,语气急切地分析道:

“围困辽西府的大坤兵马仅有八千,且是偏师,战力、士气皆无法与我军相比。”

“我军虽有新兵,但兵力四倍于敌,更有赵毅将军的一万精锐!”

“末将估算,即便算上围城、劝降乃至最后的强攻,最多三五日,必可攻克辽西府,解其围困!”

“届时整合城内守军,回师蓟城,全程也绝用不了十日之久啊!”

岳鹏举的疑惑,也代表了此刻周围许多将领的心声。

他们都觉得,以目前的兵力对比和战场态势,解决辽西府之敌,根本不需要十天时间。

将军此举,岂不是要让蓟城多承受好几天的巨大压力?

万一蓟城在这期间有失……

吴承安听着岳鹏举的分析,脸上却没有任何意外的神色。

他目光深邃,缓缓扫过周围几位核心将领那同样带着问号的脸.

最终,他的嘴角再次浮现出那抹高深莫测、却又充满自信的弧度。

他没有直接回答岳鹏举的问题,而是反问了一句,语气平静却石破天惊:

“鹏举,谁告诉你……我军的目标,仅仅只是辽西府那八千大坤兵马?”

吴承安这句石破天惊的反问,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瞬间在众将心中激起了惊涛骇浪!

岳鹏举愣住了,雷狂瞪大了眼睛,连一向沉稳的赵毅也露出了诧异的神色。

杨兴、狄雄、罗威等人更是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所有人的目光都充满了不解,齐刷刷地聚焦在吴承安身上,等待着他的解释。

不是打辽西府?

那他们这四万大军昼夜兼程,跑到这里来是为了什么?

在众人诧异、疑惑甚至带着一丝震惊的目光注视下,吴承安的神色却依旧平静如水,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带着一种洞悉全局的淡然:

“诸位,从一开始,我们的目标,就并非仅仅是辽西府城外那八千大坤步卒。”

他伸手指向辽西府的方向,语气带着一种战略家的冷静:

“这八千敌军,不过是摆在明面上的诱饵,是武镇南棋盘上的一颗看似无关紧要,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棋子。”

“我军大张旗鼓,直奔辽西府而来,做出要一口吃掉这八千敌军的姿态。”

“你们说,武镇南得知消息后,会如何应对?”

吴承安目光扫过众将。

雷狂抢着答道:“那还用说?他肯定会派兵来救啊!不然眼睁睁看着咱们把他的人吃掉?”

“不错!”

吴承安赞许地点点头,眼中寒光一闪:“他一定会派兵来救!”

“而且,为了追求速度,能在我们攻破辽西府外围之前赶到,他派来的,必然是机动性最强的——骑兵!”

他斩钉截铁地断言:“一支数量绝不会少,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的大坤骑兵,此刻,恐怕已经在来援的路上了!”

此言一出,众将先是一愣,随即脸上纷纷露出了恍然和极度兴奋的神色!

原来如此!

将军的真正目标,根本不是那八千瓮中之鳖般的步卒,而是武镇南派来的援军,是那支即将踏入陷阱的大坤精锐骑兵!

“妙啊!将军!”

岳鹏举猛地一拍大腿,眼中精光爆射:“围点打援!这是标准的围点打援之计!”

“咱们围着辽西府这八千敌人,逼武镇南派骑兵来救,然后半路设伏,吃掉他的援军!”

“如此一来,不仅能解辽西府之围,更能重创武镇南的机动力量,比单纯吃掉八千步卒,战果大得多!”

“哈哈哈!过瘾!这才过瘾!”

雷狂兴奋得哇哇大叫,挥舞着拳头:“打那些缩在营里的步卒有什么意思?”

“要打,就打他们的骑兵!砍翻他们的战马,那才叫痛快!”

“将军,这埋伏的任务,交给俺老雷吧!俺保证让那些坤狗骑兵有来无回!”

“末将也愿往!”

“末将请命伏击!”

杨兴、狄雄、罗威等将领也群情激昂,纷纷出列请战,争抢这伏击骑兵的头功。

一时间,场面热烈无比。

然而,面对众将的踊跃请战,吴承安却缓缓摇了摇头。

他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最终,落在了自从信使到来后便一直沉默思索的赵毅身上。

“诸位将军求战心切,勇气可嘉。”

吴承安先肯定了众人的热情,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无比郑重。

“然,伏击骑兵,非同小可!骑兵来去如风,冲击力极强,若伏击不成,反被其冲破阵型,则我军危矣。”

“故此伏击之人选,需慎之又慎!”

他看向赵毅,沉声道:“此重任,非赵毅将军莫属!”

众将闻言,目光齐刷刷看向赵毅,虽然有些意外,但细细一想,却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吴承安详细解释道,声音清晰而有力:“其一,赵毅将军久在幽州,曾多次驻守辽西一带,对此地山川地势、道路隘口,了如指掌!”

“何处利于设伏,何处可藏兵马,何处能限制骑兵机动,赵将军心中必有丘壑!此乃地利!”

“其二,”

吴承安继续道:“赵将军麾下一万兵马,虽非全是骑兵,但其中弓箭手比例极高,且多为经验丰富的老兵,箭术精准,纪律严明!”

“伏击骑兵,首重弓弩!需以密集箭雨,于其冲锋之初,便给予最大杀伤,挫其锐气!”

“赵将军所部,正堪此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