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都快退休了,系统才来 第1872章

();

原来,当初许秋不愿意做手术,是因为病人身上更严重的是“嗜沫凝聚杆菌感染”,在这种情况下,不先控制感染,根本不可能做手术!

而且后续发生的事情更令人跌破眼镜。

谁也没有想到,将彭月娇推上绝路的,竟然就是常微罹!

全场都哗然!

“原来罪魁祸首是常微罹?”

“按照许医生的说法,细菌幽灵综合征有两个条件——第一是嗜沫凝聚杆菌长期感染;二则是神经创伤、这其中就包括神经外科手术……可以说,此二者都是常微罹一手酿成!”

“不是常微罹见死不救的话,病人拖不到这么严重。不是他干预治疗,病人也不会落到必须做颈七互换术保肢的下场!”

“这是院士?简直令人不寒而栗!”

“……”

眼见着,风向彻底翻转。

不过敢出言斥责的,基本上都是国外的同行了。

而国内,却更多是沉默。

甚至整个大夏医学界,此时都安静得有点吓人!

……

许秋并没有理会外界的讨论。

也不会在乎。

他此时给出了更详细的、细菌幽灵综合征的致病机制、细节。

“一般而言,嗜沫凝聚杆菌感染后并发症多局限于急性期,但‘细菌幽灵综合征’却刚好相反。它通过细菌灭活残留抗原通过分子模拟机制诱发慢性自主神经损伤。

“而借助这一原理,我们可以利用免疫学检测、质谱分析及动物实验验证交叉反应机制。

“从分子层面来看,发病的直接原因,便是患者血清中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与细菌α-神经酰胺样脂多糖发生强交叉反应,诱发抗体交叉攻击神经突触……最终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许秋详细讲解。

这一疾病的神秘面纱也终于被揭开。

而且不只是致病机制。

许秋还直接给出了治疗与转归过程。

当“VNS 促红细胞生成素 富马酸二甲酯”的治疗方案一出,很多人都瞪大了眼睛,表情很是热切。

“这篇论文竟然如此细致?”

“据我所知,这个病人昨天还在被沃森质疑,也就是说此前病人的疾病其实还没有诊断出来……这才多久,不仅致病机制水落石出了,论文都出来了!”

“而且论文的完成度高的吓人!这起码也是‘临床指南’级别的了!”

论文,大多数情况下,对于绝大多数医生来说,都只是“刷履历”的工具而已。

这一点,即便是教授也不例外。

真正能作为“开山论文”的,其实屈指可数。

学术界的普遍过程,是先由某一位“祖师爷”发布一篇论文,抛砖引玉。

随后,无数的同行再前仆后继研究,将这篇论文提到的机理研究得更加透彻。

到这里,就能初窥“临床指南”了。

再经过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查漏补缺,最终,论文才能真正催生出来可以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可的“临床指南”。

然而当下……

众人再看许秋这一篇《幽灵综合征发病机制与诊疗方案》,却有种恍惚感。

仿佛眼前的论文,已经是诞生了几十年的产物。

太完美了!

“致病机制彻底研究明白了。而且许秋给出的疗法……简直是刁钻!恐怕未来几十年,都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处理措施了!”

这一刻,众人对细菌幽灵综合征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

学术界,大震动发生了。

“崭新的机制……嗜沫凝聚杆菌灭活后的残留成分竟能通过表位模拟诱发**变!”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