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都快退休了,系统才来 第1852章

();

细致到了极点!

所有神经外科医生的目光都被吸引了。

他们只以为,这《预后评价指标》只是摆数据而已。

然而现在才恍然惊觉……这压根就是把颈七互换术整个剖开了来,将各种原理、细节、影响因素都讲得无比细致!

而且甚至能从评分的侧重点中,看出来各种手术细节的目的!

这一刻,很多人对颈七互换术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

然而这还没完。

接下来,才是真正的重点。

许秋语气仍然没有太大起伏,他缓缓开口,道:“术前评价结束,接着,是术中操作技术的评分细则。

“首先是神经吻合质量。

“对比指标,主要包括吻合时间、吻合口张力、吻合技术。

“吻合时间上,显微镜下吻合耗时小于30分钟为最佳,过长增加缺血损伤风险;“吻合口张力,需要结合术中屈颈位来对比……术中屈颈位调整后张力小于15g为标准。超20g易导致断裂。

“以及吻合技术,多针间断缝合优于连续缝合,因为抗张力更强。大于六针为优秀,八针为最佳,超过八针则无必要。”

八针缝合已经完全足够抵抗张力,再多的话,加大失误风险,而且反而会带来缝合损伤。

此时,很多人都咋舌了。

他们脑海中,不可避免地回忆起许秋做手术的过程。

然后全都骇然了。

按照这个评分标准……缝合在三十分钟内完成就很不可思议了。

然而,当初许秋整个颈七互换术,加起来也才三十分钟!

缝合阶段恐怕也就十来分钟,甚至不到!

而当众人仔细查看评分表格时,一个个眼睛都瞪圆了。

按照许秋给定的评分标准。

三十分钟,已经可以拿到80分。

而内行人都清楚,到了这一步,其实每提升一分钟,所需要付出的努力都是无法想象的!

这并非线性增长。

而是到了某一个点之后,付出100分的努力,可能也只有0.1的回报。

甚至于,能保持不退步就已经很不错了!

因而,三十分钟以内,每一分钟,分数提升都非常夸张。

达到25分钟,就已经能拿到满分!

而再往上……

已经没有分数标准了。

“我测……”

“许秋的十几分钟缝合,根本就不在评分系统之中?”

“这是不是故意按照自己的手术水平来打分的?”

“开什么玩笑,沃森当初做这台手术,缝合阶段也用了差不多三十分钟……许秋的十几分钟,放到任何评价体系之中都是满分!”

“……”

很多人都震撼不已。

许秋的技术……根本就已经超出了《评价体系》的上限!

达到了一个定义天花板的高度!

“事实上,许秋的确就是颈七互换术的天花板……”有人醒悟过来。

而当众人再次看向许秋时,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评分细则,神情之中顿生一股朝圣般的感觉!

……

“术中操作,还需要进行电生理监测的对比。

“其一是术中SSEP/MEP信号保留率。吻合后SSEP潜伏期延长小于10%、MEP波幅下降小于30%为佳。

“此外,术后即刻进行电生理验证。此时监测吻合远端CMAP波幅大于基线值50%……

“信号保留率越高、术后超过基线值越多,则为优。”

许秋一一解释。

台下众人,已经彻底骇然,都说不出话来了。

这些指标太细致,让人根本无从反驳。

而随后,许秋终于来到了“术后疗效对比”阶段。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