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再兴仔细瞅了瞅,对方来的只有一船一人,后面没有别的船跟着,便使了个眼色,灰堡的士兵们做好防范,这才打开了堡门,放了那骑士进来。
将他带进一个小黑屋子里,只有杨再兴与那汉子两人。
汉子这才低声道:“我是伪齐国宰相张孝纯的家丁,给你们大宋送过好多次信了,这里又有我老爷的密信一封,还请用最快速度,送到大宋的兵部尚书吴加亮手中。啊,不对,这次不能送兵部了,要送到顾命堂。”
杨再兴见他说得郑重,倒也不敢怠慢。
亲自带着信,直奔开封城。
两宋合一之后,大宋定都开封。
虽然开封易攻难守,战略地位非常烂。
但这里毕竟是极有象征意义的地方,只有暂时将都城定在这里,才能让新生的大宋站得笔挺,才能让天下军民归心。
在岳文轩的坚持下,八岁的小皇帝赵伯琮也从临安来到了开封“坐镇天下”,隔着一条黄河,与对面的伪齐国针尖对麦芒。什么韦太后、孟太后一类的人,全都迁来了开封,入往她们的旧宫。
这就叫做“天子守国门”。
让一个八岁小孩守国门太残酷了,但让他躲在临安,就对老百姓太残酷了。
所以八岁就八岁吧,既然生在了帝王家,当上了皇帝,一生锦衣玉食,就得扛起身为皇帝的责任来。
这一招果然好使!
见到重建之后的大宋敢于迁都回开封,连皇帝和太后都坐镇开封了,大宋士气高涨,不论军民,都有一种起飞般的感觉,仿佛昔日的盛世就要回来了。
全民都有一种想要突破黄河,早日收复山西、河北两地的**。
杨再兴带着秘信,穿过已经恢复了生气的开封城街巷。
两宋虽然才归一没多久,但两国的百姓没有陌生感,其中还有不少人短暂地做了几年齐国人,但他们本来都是宋人,现在一起坐在街边的屋檐下,笑着聊天,倒也其乐融融。
“老兄,伪齐占着开封这几年,你在开封活得不容易吧?”
“嗨!别提了,重税啊,压得俺差点啃树皮。不过,比起先先先先……几个先来着?反正就是那个玩花石岗的先帝,比起那时候日子还行。你呢?你在临安那几年怎么样?”
“唉,别提了。在临安活得也不开心!金军一攻,先帝就跑,先帝一跑,官员们就跑,官员们一跑,全临安人都跑,我也**也跟着跑。”
“哈哈哈哈!”
诸如此类的聊天,充斥着整个开封街头。
杨再兴穿过街巷,冲向皇宫……
皇宫现在的规模小多了,回到了宋徽宗登基之前的面积,起码有一半的皇宫被隔出去了。
现在这些被隔出去的部份,有一半左右卖给了有钱人们,成为了他们的住宅。
这些宅子非常好卖!
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些宅子是宋徽宗亲自督建的,在审美观方面毫无破绽,真的就是天下最好看的建筑物,没有之一。
二是这些宅子做过皇宫,代表着皇家级别的享受。现在朝廷给了有钱人们一个光明正大,享受皇帝用过的东西的权利,哪个有钱人会不心动?宅子刚刚一放出来卖,马上就被有钱人们抢购一空。尤其是那些爆发户商人,没有什么底蕴的那种,最喜欢弄一套这样的宅子,来强行拔高自己的地位。反倒是像李纲这种真正的大人物,对这些宅子不屑一顾。
当初在胶水县,从岳文轩手里接过五个明朝造纸匠,生产新式竹纸的商人郑氏,现在就在这一片区域里买了一套宅子,住在里面开心得不得了。
另外还有楚州来的棉布商人,盐城过来的制盐商人……
不少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出现在开封城了,他们大手笔买皇家旧宅的动作,虽然有点爆发户气,但却彰显出了他们的实力。
这是岳文轩很乐于看到的!
除了住宅之外,还有一部份皇宫变成了“奢侈品商铺”,岳文轩采用了后世“景区商业街”的构建模式,商铺全都借用了皇宫以前的旧景观,旧布局,形成了一个“皇家用品商业街”片区。
穿行在这几条商业街里,就仿佛穿行在皇宫里面。
普通人哪有机会穿行于皇宫?
现在得到了这个机会,那还不疯狂地在里面转。
商业街里有大量的商铺,分门别类地贩卖各种“皇家宝物”。
有宋徽宗亲手画的画,宋徽宗最喜欢的奇石“鹰展翅”,韦太后坐过的椅子,孟太后用过的金钗,宋钦宗用的茶壶……
这些商品也极受欢迎,分分钟就卖出高价。
例如那块宋徽宗最喜欢的奇石“鹰展翅”,就在拍卖行里卖出了天价,由一个江南过来的富商,花了五千贯抢了去。
诸如此类,无法详叙。
杨再兴穿过这一片区域时,这里正热闹呢,大量百姓正在瞎逛,少数有钱人在掏腰包……好吧,这片区域赚不了穷人的钱。
过了这一片,杨再兴终于进了皇宫。
皇宫正中间的大殿现在已经不重要了,小皇帝就算上朝会也只能坐着发呆,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场面话,一下早朝,小皇帝就会被几位老师带走,这几位老师会教小皇帝“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各种科目。
学校里当然不止小皇帝一人,还有马从义、陆游等孩子一起读书。
从小就让小皇帝融入学校的氛围,不能让他成为孤家寡人。
总之,小皇帝现在只是个学生,已经不能决定大宋的命运。
真正决定大宋命运的,是在大殿侧面的“顾命堂”,二十名顾命大臣,轮流在这里坐班,小事由几个坐班大臣直接决定,大事则要召开“顾命大臣议事会”,由二十名顾命大臣集体投票决定。
杨再兴跑进顾命堂时,正好轮到吴加亮、李纲、韩世忠三人在这里当“坐班大臣”。
杨再兴扬了扬手里的信件,道:“伪齐宰相张孝纯写来的密信!”
三个坐班大臣同时站了起来:“哟?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