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唐神国公 第一百二十五章:告诉你个好消息

();

第二日宋笃赫把大米送到大唐的时候,房遗直和尉迟宝林已经等候在洞口了,同来的还有夕儿和赵晨。

夕儿见他来了,张开双臂,‘咯咯’笑着跑到宋笃赫身边。

宋笃赫一脸无奈,俯身将她抱在了怀里。

赵晨随后而至,喜气洋洋的迎了上来:

“贤弟,旨意下来了,跟宿国公说的一样,愚兄是武功伯,封地千亩,食邑千户,你是武功男,封地凤岗山,食邑五百户。你不在,为兄替你把旨接了。”

宋笃赫听了也高兴的不行,来了这么久了,终于有人给掏钱盖房子了。

只不过,还是有些不太明白,笑呵呵的问道:

“那个赵大哥呀,封地我倒是明白,就是凤岗山归我了,食邑是什么意思呀?让我迁五百户百姓到凤岗山种地?”

此言一出,别说赵晨了,连房遗直都忍不住笑出了声,拱手道:

“师兄误会了,封地是朝廷赏给你的土地,这个倒是没错,食邑五百户,是从武功县的税赋中,分五百户的税归你。”

相比于房遗直,尉迟宝林则更实在些,黑着原本就不白的脸道:

“也没必要细问,就今年旱的这样,一点收成没有,哪有什么赋税呀,想靠食邑吃饱肚子,等明年吧。”

夕儿插言道:

“小郎君,他们把你的铁鸟饿死了,你看看还能救活嘛?”

宋笃赫用手指轻轻点了点夕儿的小鼻子,笑着逗她道:

“就你聪明,还知道是饿死的。”

而后为难的看了看身后,苦着脸道:

“不知道你回来,没准备零食,明天再给你行吗?”

夕儿笑道:

“不用,我那还有好多呢,明日莫要忘了就好。”

听的宋笃赫一阵腹诽。

这丫头,越来越不把自己当外人了,已经开始囤货了。

有好多,还得明日别忘了。

这叫什么事呀。

脸上却依旧挂着和蔼的笑容:

“好,明日多给你带些。”

而后小心的把她放下,拍了拍夕儿的小脑瓜道:

“夕儿乖,我这有事,你自己玩会哈。”

夕儿应了一声,欢天喜地的跑了。

房遗直见夕儿走远了,方才又道:

“师兄,听赵县令说,你想让我们盯着灾民种地?”

尉迟宝林也是一脸关切,脸几乎凑到了宋笃赫的嘴巴上:

“是啊师兄,我们是来学师门本事的,你不会真让我们去种地吧?”

宋笃赫冲着尉迟宝林翻了个白眼:

“你懂个屁,玩铁鸟在咱们师门最多是个业余爱好,种地才是咱们师门看家的本事,若不想学,回去便是,我绝不勉强。”

尉迟宝林打了个激灵,脸上划过一丝恐惧:

“师兄莫要瞎说,谁说不愿意了,我只是问问,问问。”

房遗直笑道:

“师兄莫要理他,来时尉迟叔父便说过了,若被撵回去,定会打死他。”

“噢!”

听尉迟敬德如此交代,宋笃赫忍不住在心里给黑碳团点了个大大的赞字。

对嘛,这才是对师长该有的态度。

孩子不乖怎么办,揍呗。

反正皮实的很,打着打着就老实了。

瞅了瞅房遗直:

“那房相可有什么交代?”

房遗直神色慌张的摇了摇头:

“只说让我来了听话,并无其它交代。”

尉迟宝林翻了个白眼,黑乎乎的脸上如同长出来两个大窟窿:

“胡说,房伯父明明说:‘你那师兄人小鬼大心狠手辣,折腾人的招数连陛下看了都心肝乱颤,若惹恼了他,小心打的你不得好死。’还叮嘱他好好听话,说他比不得我,我是独苗,即便惹恼了师兄,也会手下留情。他是兄弟俩,死了也耽误不了传宗接代。”

听的宋笃赫直抓脑袋,好一会才苦着脸道:

“房相说话,果然文雅,只是忒毒了些。师兄我即便会些折腾人的招数,也不至于用在你们身上呀。”

赵晨笑道:

“贤弟,那不怕蝗虫的秧苗可带来了?”

宋笃赫指了指山洞道:

“倒是带来了,不过只够种二十亩地的,另外告诉你个好消息,若能抓点紧,今年还能种一季。”

赵晨听了,惊愕的几乎说不出话来,一把抓住宋笃赫的胳膊,圆瞪双眼满脸急切的问道:

“贤弟此言当真?”

宋笃赫点了点头道:

“真自然是真的,不过这二十亩的种苗,便耗费了我二十两黄金,便是亩产五千斤,还要合到二十文一斤,按丰收时节几文十几文的粮价,根本卖不出本呀,收入产出太不成正比了。”

心里暗暗盘算道:

‘这么好的物种,挣一半不是很过份吧。这玩意可是能留种的,只能卖这一次,若不坑点,就太亏了。’

一番话惹的众人哈哈大笑。

连向来不耕作的尉迟宝林,都端着一副专家的架子,板着脸道:

“师兄,不懂不要乱讲,免得折了师门的名头。”

房遗直依旧是一副翩翩君子的模样,一本正经的说道:

“师兄,我们几人来的太晚,无缘聆听师尊教诲,你可是自幼随师尊长大,怎的师门看家的本事都没学好,亩产五千斤,便是打比方,也不能这么个打法呀。”

赵晨笑而不语,一副等着吃瓜的模样。

宋笃赫这才想起来,眼下大唐的农作物,主要是粟米、小麦和大米。

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年代,亩产好了也就三百来斤。

五千斤的产量...........一亩地的种子才挣半两黄金,是有点少。

笑了笑道:

“那个,不是我没学好,是师傅就是这么教的,至于产量多高,种出来才能知道。不过呢,师门的东西,不能就这么白白的送出去,要不师兄以后吃啥呀?

所以呢,我决定,先试种,若是亩产果然如师傅所说,能到五千斤,那秧苗的价格就翻它五倍,一亩地,五两金。”

“不可呀。”

一听宋笃赫要涨价,还涨的这么离谱,赵晨登时便没了看热闹的心思,‘噌’的一声便蹦了起来:

“贤弟,此事事关千秋万代,岂能当成生意。五两金一亩地,百姓哪里种的起呀。”

宋笃赫用看**的眼神看了看赵晨,笑眯眯的道:

“赵大哥,这东西也就卖一次,待到有了收成,自己留种就行了,有什么种不起的。再说了,既然事关国计民生千秋万代,凭什么让老百姓花钱买呀”

伸出食指指了指房遗直:

“辅佐君王治理四方,那是宰相的事,到时候让房相去找陛下要金子就行了,你操的哪门子闲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