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皇太子 第29章 叛乱

第二十九章 叛乱

好大一个帽子扣孤头上了,这么高的水平怪不得能当宰相。

“宰相教训的是,孤刚才一时心急所以才乱了分寸,动手打了严大人,现在向严大人道歉,希望严大人别跟孤一样,孤还是个孩子,沉不住气,刚才惊吓了诸位大臣,希望诸位大臣见谅!”

司马克听完楚澈的话顿时懵逼了,太子低头低的好快啊,本来想着太子会如何辩解,自己后续都想好了,可谁想太子突然认怂了,就像用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楚澈上前扶起严光说道:“严大人,孤向你道歉你不能不接受吧?”

严光咬了咬牙说:“殿下说哪里的话,微臣没有生殿下的气。”

“那就好,那就好。”楚澈说完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严光这一巴掌白挨了,司马克也没在追究此事,毕竟双方当事人都“和解”了。

中间的小插曲一闪而过。

“启禀父皇,儿臣也不认同徐夫子,我大楚一直都是靠世家豪族治理天下,若开放科举,人人都可以做官,岂不乱了尊卑,诸位大臣也不想有一天那些**民骑到自己头上吧?”楚寒开口道。

楚帝听完楚寒的说的话眼神里闪过一丝寒意。

“四弟此言差矣,都是我大楚的百姓有何贵**之说,没有那些**民的劳作,四弟吃什么喝什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么浅显的道理四弟都不懂吗?”楚澈喝问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子看的透彻。”中书舍人吴三省说道。

“太子,四皇子不是这个意思,他是说百姓未通教化,恐怕辜负圣恩”司马克开口替楚寒解释道。

楚帝看着楚麟站在一旁随即开口道:“老三你在想什么呢?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楚麟闻言怔了怔随即说道:“父皇,儿臣再想二哥昨天作的诗,诗句真是浑然天成,儿臣不如,儿臣对政事不是太懂,没什么想说的。”

楚麟表面上是夸楚澈,实际上是在“捧杀”楚澈,强调楚澈的才能,从而加强世家的对楚澈的敌意。

徐夫子闻言摇了摇头。

徐夫子看出了楚麟想坐山观虎斗,可惜他算盘打错了,楚麟自称是文人代表,太子提出科举是在为天下读书跟谋出路,你自称文人代表不帮衬一把,还在这落井下石,你的路终究走不远!

“父皇,儿臣同意徐夫子的建议,废除举荐制实行科举制,望父皇恩准。”楚澈出口道

“臣附议”说话的声只有寥寥几位。

“父皇,儿臣认为继续实行举荐制,不用科举制”楚寒说道。

“臣附议”说话声响彻大殿。

此事朝堂上形式一目了然,太子支持科举制,四皇子反对科举,三皇子中立。

朝堂上有接近三分之二的人支持四皇子,可见其世家豪族在朝堂上的力量,支持太子的只有卫长空,徐念几人。

楚帝看见眼前这一幕,情况比他想的还要遭,竟然这么多官员和世家豪族牵扯,他握紧了拳头,又松开,随即说道:

“此事牵扯过大,容朕想想。”

楚寒闻言看了一眼楚澈顿时得意了起来,露出挑衅的眼神,楚澈当做没看见,没有搭理他,此事也在他设想里,他本来就没有打算办成此事,只是为了让世家对自己出手。

“臣,京兆府尹徐念有事启奏陛下。”

“臣发现近日京城附近多了许多衣不蔽体的流民,臣已派人在城外搭起粥棚,开始施粥,但流民越来越多,请陛下决断!”

“京城外边出现流民?你问了从那个地方过来的吗?”楚弟帝问道。

“回陛下,从宁州过来的。”徐念回复道。

“宁州?”

“怎么回事?宁州的太守有上折子吗?”楚帝问道。

“回陛下,没有。”司马克回答道

“报,宁州都尉王超将军报宁州发生小规模叛乱,现已镇压,请皇上派兵支援。”一金吾卫气喘吁吁的说道,并递上折子。

楚帝拿起奏折看了起来,看完猛然推翻面前桌子上的东西大吼道:

“好大的胆子,我看他是活腻了,朕要诛他九族”。

群臣都面面相觑,发生大事了!

“父皇,请问发生什么事了?”楚帝澈问道。

“王超奏报宁州发生蝗灾,百姓叛乱!”楚帝说道。

“父皇现在还不是生气的时候,我们要先解决问题”。

“朕生气不是发生叛乱,而是宁州太守隐瞒不报。”楚帝说道。

“传朕旨意,立马组建锦衣卫,对内监察百官,对外刺探情报,皇权特许!先斩后奏!”

“命皇狗儿为第一任锦衣卫指挥使”

百官听到楚帝的旨意后,都被吓的后背??湿了冷汗,先斩后奏,太监为指挥使,buff叠满了,司马克随即明白了,楚帝借着这个由头组建了一把锋利的刀,表面上是针对百官,实际上是挥刀砍向世家豪族,司马克向一个官员使了一个眼色,那个官员得道示意后立马跪下呼喊道。

“启禀陛下,我朝已有检察院,何必在另设一部门,而且自古以来都没有太监当官的规矩,请陛下收回成命!”

“来人把他给我拖出去砍了”金吾卫听到命令后把此人拉了出去。

“谁在阻止,他就是你们的下场,”楚帝目光扫张群臣森寒的说道:

“一个宁州的太守都敢欺下瞒上,宁州发生这么大的事,都敢不报,你们都想把朕当成瞎子聋子吗?是不是那天叛军打到皇宫了朕是不是也不知道?”

“回答朕!是不是?”

“臣惶恐”群臣慌忙跪下说道。

我说这几天怎么没见黄狗儿,感情在父皇这呢,说不定父皇肯定早就知道宁州发生了什么事,想要借此发难,想到这楚澈随即说道:

“父皇消消气,气坏了身体不值当,先研究一下怎么处理此事把”楚澈说道:

“陛下,宁州发生叛乱的主要原因是发生蝗灾,百姓没有粮食,才导致的,只要朝廷赈灾往宁州运送粮食,百姓有饭吃就不会再发生叛乱了,我认为派一名钦差前往宁州督办此事。”户部尚书傅有德说道:

“户部现在粮食可否充足?”

“回陛下,户部能凑出三十万担粮食”

“多久能凑出来?”

“最早明天”傅有德回答道。

“宁州现在有多少军队?”楚帝问道

“回陛下,有精兵二万,足够剿灭叛军。”兵部尚书卫长空回答道。

“众爱卿认为谁去合适?”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