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瑾瑜也赞同,晏儿是高门少爷,怎么能娶个农家女呢?若是被旁人知道了,谢府和沈府都要被人耻笑。
苏语嫣常来府中找自家女儿,她也在宴会上见过,温婉端庄,颇具才情,这样的女子才配的上晏儿。
她也希望能为晏儿娶一位对他有助益的妻子。
她道:“那我给他回信,就说已经为他相看好了人家。”
谢振淮摇头:“不必,就说让他先不用急,一个多月后是你母亲沈老夫人的寿辰,不是整寿辰,他们不会回京大办,到时候咱们去一趟安平县,你就说,过段时间你会回去为老人祝寿,到时候再亲自上门提亲。”
“好。”
谢正淮又道:“对了,你大哥今日升任尚书一职了,你备些礼品登门祝贺吧。”
“真的?”沈瑾瑜面上一喜:“我这就去备礼,等会儿回趟沈府。”
谢正淮一甩袖子出了门。
嬷嬷道:“夫人,晏少爷聪慧睿智,不是个胡来的性子,他看上那姑娘,想来那姑娘有她的好,老奴觉得,您可以先问问少爷,看看是什么情况。”
沈瑾瑜道:“再如何好,也无法从农家女一跃成为官家千金,我是不会同意这门亲事的。”
嬷嬷只好闭上了嘴,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老爷夫人不同意,晏少爷这事就成不了。
唉。
----
转眼中秋节到了。
谢晏和沈昱先去接了沈老夫妇。
马车上,谢晏说道:“外祖父外祖母,我已经决定向晚月提亲了。”
沈昱震惊:她错过什么?这么快就到手了?
沈老头夫妇相视一眼,沈老太笑着说:“月丫头值得,可这到底是你的婚姻大事,再怎么也要向你父母禀明。”
“我知道,我已经给他们去信了,并让母亲派人把庚帖送来,若非没有庚帖,我也不会等到现在还没上门提亲。”
“你父母怕是不会同意,你要做好心理准备,晚些时候,我再写封信给你母亲,劝劝她。”
“谢谢外祖母。”
到了李家,赵素英热情相迎,比之前自在多了。
沈老爷子把象棋摆好,等李有山送节礼回来,就可以‘杀’起来了。
李晚月和几个孩子在做灯笼,看到他们来,起身打了声招呼。
沈老太握着李晚月的手,越看越觉得这姑娘好,和自家外孙很般配。
随后沈老太和赵素英去厨房看准备的菜式。
沈昱和李大川李二湖斗地主。
谢晏帮着做灯笼。
他道:“我的庚贴在母亲那里,我已经去信让她派人送来,怕是要过些日子才能提亲。”
“哦,我不着急。”
谢晏凑近她,低声问:“你为什么不着急?我这么才貌双全,玉树临风的人,你不想着早日订亲,不怕别人惦记我啊?”
“说的好像成亲后就不会被人惦记一样,万一有人喜欢你,宁愿做妾也要嫁你呢?”
“那只能抱歉了,我心太小,只容的下你一人。”
李晚月抿唇一笑。
在一旁听到的沈昱,手一抖,差点扔个炸弹去炸一张小六。
这还是他哥吗?
端起茶杯猛的灌了一口。
李晚月问道:“三栋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他在京郊做事,你放心,有人会照顾好他的。”
李晚月颔首。
中午吃饭时,沈老太看着几个小姑娘乖巧地坐着,问道:“小安小康在读书,小兰她们有没有学些什么呀?”
“她们以前跟着月月在家里读书,学琴,现在去村学读书,回家月月再教她们琴。”
“刺绣想学吗?”
“想学,您认识绣娘吗?可以请人来家里教学吗?”
沈老太道:“眼前不就有位可以教学的吗?我的女工不说多好,但是绝对比一般的绣娘要好,苏绣我也会。”
说着,她拿出一方帕子,展示给大家看:“呐,这就是我绣的帕子。”
帕子上方梅花活灵活现,小兰几人眼前一亮,她们也想学了。
赵素英笑着说道:“老夫人这绣工真好,只是来回往镇上跑,怕是不太方便。”
“我可以住在这里呀,免费教,只要你们提供食宿就好。”
沈老头一听,立刻道:“我也可以,我可以教他们围棋,也可以指点他们的学业。”
沈昱抬起手,他能教啥呢?吃喝玩乐?
还没想到,就被谢晏把手臂拽下去了。
“你没什么可教的。”
沈昱瞪了他一眼,拿起筷子吃了起来。
李有山问:“这会不会太麻烦你们了?”
“不麻烦不麻烦,我们在镇上也是无趣,冷清的很,找点事情做,还能打发时间。”
李晚月想起谢晏说的,老两口喜欢热闹。
不过看他们这么兴奋,小兰几个又确实想学,她说道:“既然这样,那就多谢老爷子和老夫人了,等会让人去收拾一下客房,您们随时可以搬过来。”
“好啊。”
谢晏和沈昱相视一眼,自家祖母总惦记住别人家怎么办?
入夜后,皓月当空,院子里亮起点点烛光,灯笼下面悬着纸条,上面写着谜语,答对了奖励两文钱。
几个孩子兴高采烈的去猜灯谜。
其他人坐在一起吃月饼喝茶,赏月。
沈老太拉着李晚月坐在后院凉亭,说道:“月月呀,阿晏都跟我们说了,他要向你提亲,我和老头子很高兴,以后终于有人能陪着他了。”
沈老太说着,眼里有些哀伤。
她接着道:“你不知道,这孩子心里很苦,怪我和老头子把他母亲宠坏了,当初他母亲未出阁时,便爱慕他父亲谢正淮,可惜谢正淮最后娶了别人。
她伤心的很久没有踏出过院子,我那时以为她年纪小,年少慕艾,大些就好了。
过了两年,谢正淮的夫人因病去了,只留下不足周岁的长子,谢正淮是个情种,心爱的人在最浓情蜜意时离开,可想而知对他的打击有多大,他的心里永远都会装着那位发妻。
所以,一年后,当谢府的老夫人为谢正淮张罗亲事,有点家世的,都不想和他家结亲。
家世高的人家,不会让自己女儿低嫁去给人做继室,养孩子;家世低的,谢家又看不上,当时谢家的门楣差我沈家一大截。
偏偏我那傻女儿一心要嫁,我和老头子不同意,她便闹绝食,最后没办法,只能同意她嫁了。
嫁到谢家后,掏心掏肺的对谢正淮和原配所出的长子,没有孩子时还可以理解,等阿晏出生后,她要顾着阿晏,只能分出一半的精力给长子。
偏那大少爷是个身子骨不好的,不是今儿个病了,就是明儿个痛了,总之,但凡有个不高兴,不舒坦,谢正淮便会责备我那傻女儿。
她为了让谢正淮安心,只能凡事以长子为先,觉得阿晏还小,还不会太依赖她,有奶娘照顾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