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问题,好像没有那么难理解吧。
只是国内的这些大佬见的少了。
即使现在改进后的PL-4没有遇到这问题,在引进了怪蛇-3后进行试射后,歼-7同样也存在这问题:**发动机大于战机发动机推力才导致发射**后战机会出现偏转,飞行员在配平飞机的过程,战机进气口又吸入大量**刚发射时的尾气,从而造成发动机熄火!
“咱们去技术讨论室吧。”
谢威知道,只是靠着说的,很难让众人理解。
到了试射场的技术讨论室后,谢威没有丝毫客气,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歼-7的简图,并且把空空**的位置也标注出来。
“这是携带PL-4空空**的歼-7在空中的状态图,在发射**的时候,战机受力方向是这样……”
谢威把战机发射**时候的受力简图画了出来,并且进行了充分的标注。
力学,是航空航天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设计飞行器如果连飞行器在飞过程的基本受力结构都不知道,那还设计个毛线。
只有在座的试飞员,对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的比较少。
可因为长期接触,谢威画的又详细,只是看到黑板上战机发射**时候的受力图,顿时就明白了。
“战机发动机的推力要保持战机在空中的平衡,**是直接从挂架上点火发射,这时候**发动机产生的瞬间推力施加在平衡飞行状态的战机身上,如果战机发动机能提供的推力余量小于**发射时候的推力,产生一个斜向的力矩,从而造成战机飞行方向偏转……”
受力图一画,简单明了。
根本就不用多做解释。
“可现在的问题是发动机熄火啊!”
一名飞行员说道。
如果只是发射**时候战机偏转,飞行员利用操作直接配平飞行姿态就可以了。
问题关键在于发动机熄火!
如果发动机在熄火后没法重启,唯一的结果就是坠机!
经验丰富的试飞员都容易出现问题,更不要说那些一周都不一定能飞一个小时的空军飞行员。
一旦出现几次坠机,别说空军会对本来就嫌弃的歼-7更加鄙视,也不利于国防。
“配平后,战机飞行方向跟**飞行方向一致,实际上就是跟在**后面……而刚开始发射的空空**,固体燃料燃烧不够充分,大量废气跟燃料残渣被进气口吸入,导致进入战机发动机的氧气含量大幅度降低,从而导致发动机熄火!”
谢威的解释,让所有人都豁然开朗。
是了!
歼-7是机头进气。
本身进气口就不大。
在高空缺氧环境下,吸入大量**尾气跟燃烧不充分的废料进入发动机,倒是发动机燃烧室内的氧气含量骤然降低。
发动机不熄火才是怪事!
“这么说来,即使歼-8发射改进后的PL-4不产生偏转,同样会面临发动机熄火的问题?”
刘知敏一脸严肃地问谢威。
“对!”
谢威肯定地点头。
歼-8虽然是两个发动机,同样是机头进气。
进气口本来就小。
在**飞行轨迹后方,大量吸入**尾气会导致发动机燃烧室内氧气含量不够,从而导致发动机熄火。
“这……”
刘知敏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难道只有歼-8II才能使用PL-4?可是如果两发连射或是多发连射,也容易造成双发熄火啊……”
歼-8II最大的外形改进就是从歼-8的机头进气改成两侧进气,不仅给机载雷达留出了更大的安装空间,同时还让进气通道加大,可以给燃烧室提供更多氧气,提升燃烧室温度,从而提升战机的飞行性能。
如果同时发射两枚**,两侧进气道同样吸入废气,依然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其实容易解决。在不修改战机的情况下,都可以避免!”
谢威平静地说道。
不是什么大问题。
之所以出现如此问题,还是因为国内在这方面的经验太少。
新中国建立不过30年,制造的第一款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机歼-5跟第一款超音速喷气战斗机歼-6,主要空中格斗武器都是航炮,根本就没有配套的空空**。
一直到苏联向国内提供米格-21跟配套的空空**K-13全套技术转让,才让中国空军作战武器从机炮向**迈进。
之所以苏联给中国K-13,绝对不是考虑什么兄弟友谊,而是K-13是中国提供了被**空军F-86佩刀战机丢出来的未爆炸“AIM-9”响尾蛇空空**样品,苏联人通过逆向工程搞出来的K-13。
歼-7就是米格-21的仿制品,歼-8则是双发的米格-21。
在如此背景下,研发人员没有遇到发射**导致战机发动机熄火,属于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
“怎么解决?”
你倒是说啊!
不只是601所的人,连在场的试飞员也都恨不得给谢威两巴掌,让他别再卖关子吊人胃口了。
“发射后直接改变飞行姿态!”
谢威说出了最简单的方案,这不需要对战机进气口进行改进,也不需要对**的发射方式进行改进。
他需要尽快测试出改进后的PL-4的性能,获得空军订单,从而阻止引进比改进后的PL-4落后的怪蛇-3空空**。
1500套,5亿美元啊!
单价超过33万美元,当然,这还附带着生产技术。
国产改进PL-4,每一枚的生产成本只要几万块钱,哪怕15万一枚卖给空军,对双方来说都是绝对划算的。
上千枚的订单产生的利润,不仅能让生产厂获得技术升级的经费,同时也能让研发团队获得持续的研发经费。
“改变飞行姿态?”
一名试飞员皱起眉头,“发射时的偏转,改平本就不容易……”
“如果借着偏转方向,直接根据偏转力矩往侧面机动呢?”
谢威在受力结构上,直接画出了另外的受力方向,“如此一来,战机是不是会更容易操控?而且也避免了机头进气通道吸入大量废气。”
“如果两发连射呢?在空战过程中,这样的情况虽然不常见,也不会少见。”
一名四十出头的试飞员满脸担忧。
战机空中狗斗,是所有飞行员必修科目,近距离纠缠是目前战斗机飞行员的主要训练内容。
“大仰角爬升……”
谢威再次画了一个受力结构图,看着几名飞行员,“在爬升的同时,需要配平战机,所以操作难度稍微大了一些。”
谢威不是飞行员,可他现在熟悉战机跟**的相关技术,同时还经常参与到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的研究中去。
对战机在空中机动状态以及如何操作了解得非常清楚。
几名试飞员在听完后,没有再提出质疑。
“这样啊?歼-8重量比歼-7重了很多,在空中机动操作……”
刘知敏皱起了眉头。
歼-8是双发,最大起飞重量将近20吨,操纵的难度自然就大多了。
为了装备空空**而让操作难度更大?
“改变飞行姿态只是一方面。最好的还是改进发射方式。接下来我们会对PL-4的发射方式进行改进,从现在的轨道发射改为非轨道发射,让**在脱离武器挂架一定距离后发动机再点火。”
谢威目光在众人的脸上扫视了一圈,把所有人的反应都收在眼里。
非轨道发射,主要用于射程较远、重量较大的**空中发射。
这种类型的**,发动机推力更加强劲,固体燃料推进剂在发射时迅速燃烧会产生强烈的尾焰。
在中远程火箭发动机更大推力作用下,战机偏转更厉害。
先让**脱离挂架,发动机再点火,对战机的影响就降低了很多。
何况,隐身战机**都在弹舱内呢!
沉默了片刻,开口说道,“改进的PL-4样弹,需要试射!”
几名试飞员脸色瞬间大变。
尤其是歼-7的试飞员。
即使他们经验丰富,拥有非常强的反应能力,可没人愿意再在试飞的歼-7上试射这款接连多次让发动机熄火的空空**。
哪怕谢威把问题原因分析得非常详细,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不是担心影响前途。
而是担心造成国家财产损失,摔一架歼-7,数百万都没了,没有任何一个飞行员能承受如此结果。
“我来!”
正在技术会议室陷入沉寂,没有试飞员愿意再驾驶歼-7到空中试射PL-4,一名年约二十七八的试飞员一脸坚定地挺身而出。
“雷强,你确定?”
赖桂昌皱起眉头看着其他扭头看向其他方向的试飞员,随后才严肃地问雷强。
雷强?
歼-10首飞试飞员,从事试飞23年,飞22个机种的“空军级试飞专家”的雷强?
这样的牛人,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而且,雷强最早是飞行员,在十号工程启动后,才跟其他17名飞行员一起被选**,到蓉城接受培训跟筛选。
历史什么时候发生了改变?
而且,雷强这位牛人真正冒头的是在歼-7搭载怪蛇-3进行空中试射的时候,也正是他在怪蛇-3发射后战机接连熄火,测试团队一筹莫展的情况下,完成了怪蛇-3的成功发射,并且避免了发动机熄火,从而让测试团队搞清楚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发动机推力大于战机发动机推力!
还得是他么!
“赖教授,选择成为试飞员的时候,我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雷强一脸坚定,“虽然我成为试飞员的时间短,经验不算丰富……”
“行,就你了!准备一下,明天就测试!”
谢威开口说道。
“谢威!”
赖桂昌急了。
谢威不了解情况,雷强是最年轻的试飞员,经验可没有其他试飞员的丰富,现在还处于培训阶段,难度大、危险性高的试飞任务都不会让新试飞员去。
他怕谢威不了解情况,目前状态下,经验丰富的老试飞员肯定更稳妥。
这是对项目前途的负责,也是对飞行员生命的负责。
“赖教授,就这样吧!PL-4等不起了。”
谢威知道赖教授想表达什么,转头对雷强说道;“在试射过程,一旦发生意外,战机无法保住,我希望你能以生命为重,至于坠毁的战机,我们赔偿!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就不用执行这次任务了。”
“啊?”
所有人都懵了。
战机有多宝贵,谁不知道?
还没开始任务,谢威就要求试飞员以个人生命为重。
在目前的状况下,所有人都认为飞行员培养容易,战机更加宝贵!
雷强急了。
战机多宝贵!
个人生命哪能优先于国家利益?
“每一名飞行员都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战机坠毁了可以再造,只要有钱就行。拥有数百上千小时飞行经验的飞行员,远比战机更加宝贵!何况是试飞员?在座的,谁没有飞掉几个发动机?一个发动机多少钱你们算过么?”
谢威的声音不大,却直透人心深处。
这年头,还没人去算这个账。
就因为穷。
“所以,你可以考虑一下。我想,只要有人承担经费,132厂、112厂、601所、611所都不会拒绝摔那么几架战斗机!”
谢威说这话的时候,目光再次扫过所有人。
说完,也不管众人什么反应,就向着外面走去。
赖桂昌快速追上他:“你对再次试射也没有把握?要不然咱们再等等,把有轨发射改成脱离发射……”
“谁都没有100%的把握。飞行员生命更加宝贵。”
谢威强调着。
理论上没有任何问题。
可实际上出现意外,谁都无法控制。
作为歼-10首飞试飞员,能在23年试飞过程飞22个机种,如此的人才,一旦发生意外,谢威将会是整个国家的罪人!
“如果改成非轨道发射,确实更安全,但是我们真的没时间了。空军已经在跟以色列接触,准备引进怪蛇-3了!”
谢威告诉赖桂昌,必须尽快测试PL-4。
能成功发射,然后再进行实弹打靶。
只要能让PL-4在20公里外击落目标,空军如果再不给订单,李瑞就没法再阻止PL-4被卖到国际市场上去。
“咱们不邀请部队的领导参观?”
赖桂昌也知道目前PL-4的处境非常危险了,空军确实已经等不住了。
战机不够先进,比国际上落后了整整一代,甚至更多;配套的**也不够先进,别人能在视距外就发射**,真打起来,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不邀请了。先完成战机脱离实验,确保没有问题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实验。这方面没有问题,再邀请部队领导参观吧。”
是否邀请部队领导参观,目前不重要。
谢威只想快点确定空军给不给订单。
伊扎克离开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