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进大明,比考进大明容易 第353章:大军进阶

();

漠北寒风呼啸,鞑靼大营的汗帐内却热气蒸腾,酒肉飘香。

几名主要头人围坐在毛皮毯上,听着探马带回的最新消息。

“禀报各位头人!南边来的确切消息,黑袍军大将阎赴,亲率三万精锐,已从汉中府开拔,经延按府,正朝临洮府方向而来!旌旗招展,军容甚盛!”

话音刚落,一名满脸虬髯的头人便猛地一拍大腿,哈哈大笑道。

“好!好极了!阎大人果然信人!这次是动真格的了!”

他抓起一块羊肉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对其他头人道。

“听听!三万精锐!还是阎赴亲自带队!看来他们是真想跟咱们联手,一口吃掉胡宗宪这块肥肉!”

另一位较为年长的头人,格日勒图,眼中闪烁着老狼般的狡黠光芒,捻着胡须。

“明朝剿匪军二十万,听起来吓人,但内部倾轧,军械废弛,不过是群乌合之众,如今有黑袍军从南面牵制,甚至夹击,我军铁骑正面冲阵,此战......大有可为!”他压低声音,带着一丝狂热,“若能重创甚至全歼这支明军主力,缴获其装备粮草,说不定......咱们真能重现当年大元铁骑南下牧**荣光!至少,这黄河以南的肥美草场......”

帐内众头人闻言,眼中无不爆发出贪婪与兴奋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和堆积如山的战利品。

与此同时,大明剿匪军西进的行营中军帐内,气氛却截然相反。

总督胡宗宪**发胀的太阳穴,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

桌案上堆满了最新的军情塘报,几乎每三天就有新的消息传来。

他指着地图上标注的黑袍军和鞑靼军的行进箭头,对身旁的戚继光及几位幕僚沉声道。

“局势愈发清晰,也愈发凶险,鞑靼主力猬集临洮城外,烧杀抢掠,意在吸引我军决战。而黑袍军阎赴部三万精锐,自延按府西进,其意图......绝不仅仅是观战那么简单。”

一位幕僚忧心忡忡。

“督宪,看这态势,黑袍军与鞑靼人确有勾结之嫌,若我军全力进攻鞑靼,阎赴从背后突然袭击......”

胡宗宪重重叹了口气。

“此乃本督最担心之处,腹背受敌,乃兵家大忌,尤其是黑袍军,火器犀利,战力不明,若与鞑靼骑兵形成协同,我军危矣!”

他站起身,走到帐口,望着外面连绵的营垒。

“传令!加派三倍夜不收及精锐哨探,严密监视黑袍军一举一动,每日一报,不得有误,各营加强戒备,尤其是后方防御工事,必须加固,没有本督将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战!”

他的命令一条接一条,透着深深的忧虑和谨慎。

而在延按府,黑袍军主力集结地,气氛则是另一种凝重。

帅府内,阎赴平静地站在巨大的行军地图前,目光扫过临洮府周边地形,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鞑靼人以为我们是去帮他们......”

阎赴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

“胡宗宪以为我们是去趁火打劫......他们都想错了。”

他的目光锐利起来。

“临洮府,就是一块巨大的磨盘!”

决心已定,阎赴并未急于进军,而是深入各处工坊和试验场,亲自检验此次出征的依仗。

第一站是设在偏僻山谷中的火药工坊。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硫磺和硝石气味,工匠们个个灰头土脸,却眼神专注。

工坊大匠头见到阎赴亲自到来,连忙上前行礼,详细介绍。

“阎大人,按您之前提点的方子,反复调试,新配比的火药,硝、硫、炭比例更为精确,尤其是选用了更纯净的原料,并改进了研磨和拌合工艺,使得燃烧更充分,更迅速。”

工坊外的试验场上,划出了安全区域。

工匠们将同等份量的新旧两种火药分别装入特制的铁罐中,引燃。

两声几乎同时响起但明显有区别的爆炸声传来。

新配比火药爆炸产生的火焰和烟尘明显更猛烈,冲击波将作为标靶的木桩炸得粉碎,而旧火药则只是炸裂开来。

阎赴仔细观察着爆炸坑的深度和范围,微微点头。

“威力提升约有三到四成,不错,稳定性如何?储存和运输可有问题?”

大匠头连忙答道。

“回阎大人,稳定性经过多次测试,已大为改善,我们改用了双层油纸包裹,外加木箱密封,防潮防撞,只要不遇明火,安全无虞。”

阎赴叮嘱道。

“批量生产,质量必须统一,这是将士们性命所系,万万不可大意。”

随后阎赴再度前行,此处是投石机试验场。

数架巨大的配重式投石机矗立在空地上,工匠老孙头正指挥着士兵们调试配重。

试射之后,阎赴在工匠老孙头的引领下,走近那架庞大的配重式投石机。

机身上还残留着刚才试射时震落的木屑和尘土。

他没有在意身上的袍服被弄脏,直接俯身,仔细察看着投石机的力臂、绞盘、以及放置配重石的吊篮等关键部位。

“威力尚可。”

阎赴直起身,对老孙头说道,但眉头微蹙。

“然则,老孙,你发现没有,方才三发试射,落点散布颇大,最近一发射程约一百七十步,最远一发射程竟接近二百步,这在实战中,尤其是攻城或轰击固定军阵时,精度不足,效用便大打折扣。”

老孙头闻言,脸上兴奋之色稍敛,露出惭愧和思索的神情。

“大人明察秋毫,确实如此......这精度问题,老朽和徒弟们也一直头疼,主要是配重物难以精确控制,每次装填的石头大小形状不一,重量有细微差别,抛射力道便难以统一,还有这力臂释放的瞬间,有时会因绳索摩擦或木质变形,产生细微的晃动......”

阎赴点了点头,手指在力臂的轴承处摸了摸。

“症结就在于此,配重不精确,释放不稳定。”

他沉吟片刻,目光扫过场地周围堆放的杂物,忽然定格在几袋用于压帐篷角的沙袋上。

阎赴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老孙,你看那些沙袋,若我们不用石块,而改用统一规格的沙袋作为配重如何?每袋装填等重的沙土,封死袋口,使用时,根据所需射程,计算并叠加相应数量的沙袋放入吊篮,如此,配重便可精确控制,力道恒定!”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