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进大明,比考进大明容易 第182章:钱是如何搅动局势的

这一刻,阎赴望着下方校场上,那些精锐黑袍军将士们。

一切都在变,向着更强大的方向蜕变。

张炼看着眼前这正在成型的军势,深吸一口气。

“大人,九边兵阀视我如饵,欲养而肥之再宰,塞外归客视我如舟,盼渡回故土,而朝廷......怕是震怒难当,必欲除之而后快了。”

阎赴闻言眯起眼睛,也在思索。

接下来,他要考虑的,还有持续发展。

和别人做生意,总是有来往的,靠着从延按府那些官吏家里搜刮来的钱财,终究有用光的时候。

“张炼,炼铁锅和修火炮,铸兵刃之事如何了?”

阎赴提到此处,张炼倒是眼前一亮。

那些边军送来的东西虽然破烂,可到底有了完成参考,加上那群铁匠本就是边军中接触火铳火炮的好手,如今能在黑袍军这边过上好日子,吃饱饭,还有银子拿,哪有不卖力的。

“大人,目前火炮正在生产,铁锅也已经生产出第三批测试用的雏形,其他兵刃都在日夜不停的打造。”

彼时,张炼引在前方,于延按府后方郊野,抵达炼铁工坊。

炽热的气息混杂着铁腥味扑面而来,几乎令人窒息。

第一处作坊位于屯堡后山依着山洞开凿出的巨大空间内。

这里便是黑袍军如今的心脏,火器工坊。

阎赴在张炼引路下踏入洞窟,滚烫的气浪瞬间卷走了冬日的寒意。

十几名赤膊的精壮汉子正围着几座简陋但火力惊人的锻炉忙碌着。

洞窟深处,三尊相对完好的大炮炮筒正被匠户们费力地清理着内膛的锈垢,刷子蘸着醋浆和水拼命刮蹭,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旁边另一组人则小心翼翼地处理着一堆形状不规则的实心铁炮弹,仔细打磨掉粗糙的毛刺。

“大人,按您吩咐,内膛清理不敢马虎,务必平滑无碍。”

阎赴并未去看炮身,他的目光直接投向了旁边木架上整齐码放的实心炮弹和另一小堆用破布包裹、看起来松散得多的东西。

他拿起一枚冰冷沉重的实心弹,掂了掂。

“此物攻城略地,摧墙毁屋自是利器。但两军对阵,阵列厮杀,一发打去,又能扫倒几人?”他的声音不高,却在嘈杂的锤击声中清晰传入身后匠户的耳中。

匠户头领老王,一个满脸煤灰、双手疤痕累累的老军户出身工匠,连忙回禀。

“回大人,军中开花弹倒也有,但那玩意儿……”

他露出为难和无奈的神色。

“里头填的药,咱们这儿提纯筛了好些遍,看着还行,可那铸铁蛋壳厚薄不均,做大了怕飞不远,做薄了十放九炸膛,就算不炸膛,炸开的铁片也稀稀拉拉,威力……聊胜于无!”

阎赴放下实心弹,手指轻轻拨开破布,露出里面一堆大小不一、棱角锋锐的碎石子和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碎铁块。

这正是他前几日下达的命令。

在无法稳定生产可靠开花弹的情况下,将大量的碎石、废铁片填塞进薄麻布袋里,当作霰弹来用。

“碎石子、铁渣滓,攻城无用,但两军对垒,百步之内,用炮打出去……”

阎赴眼中闪烁着冷酷而务实的光芒。

“便是无数飞蝗,无须多么精准,一片过去,重甲眼面罩也挡不住,皮甲藤牌更是千疮百孔,对无甲之人,更是屠戮场!”

他拿起一块边缘锋利的碎铁片,在手中翻转。

“火药只需将其推出炮膛,要的是铺天盖地,要的是伤而不杀。”

“伤一人,其身边两人需抬,三卒废,阵线自溃。”

这种近战霰弹的思路,充满了原始而野蛮的实用主义,正是阎赴对现有火炮效能不高的补充。

阎赴将铁片丢回堆里。

“量要大,装填要简便,炮子配火药,都要分格存放,确保战时能迅速装填霰弹,开花弹继续试着做,但霰弹,是当前最实用之物,不可怠慢。”

他环视了一圈,看着锤打出矛头、修整着长矛木杆、给新制藤牌浸油晾晒的各个角落,又检查了新出炉的几柄适合近身搏斗的短柄厚背刀。

每一样东西,都粗糙,都廉价,但都指向一个目标,以最低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赋予这支军队在阵列与混战中最大的战斗力。

“走,去瞧瞧咱们的军资来源。”

阎赴转身,衣袍带起一阵风。

第二处作坊却不在山洞里,而是在屯堡外的一片避风谷地。

这里的气氛截然不同。

不再是打铁的轰鸣与火药的刺鼻,而是木材燃烧的噼啪声、陶土在窑中爆裂的闷响、以及一种……浓郁的铁气。

数十个临时搭建起的土窑熊熊燃烧着,窑口喷吐着炽热的火焰。

大量工匠和妇女孩子都在忙碌着。

有人在附近山脚采掘红褐色的粘土**摔打,有人在制作简单的陶范,更多的人则围在一个个巨大的圆形砂范或陶范旁忙碌。

阎赴和张炼走近时,正看到匠人将炽红的铁水从坩埚中倾倒进一个巨大的圆形砂范里。

待铁水稍凝,匠人们小心翼翼地拆开砂范,一个巨大的、乌黑锃亮、圆底阔腹的……铁锅雏形便显露出来。

这锅体形硕大,锅壁厚实,一看便知极为坚固耐用。

阎赴目光扫过。

边地苦寒贫瘠,铁器本就稀罕。

农人用的小铁锅需精铁打造,费料费工。

而军中用的大灶锅更需厚重耐用,更是供不应求。

这大黑锅,便取其体大、壁厚、耐烧、便宜四类好处。

材料用的是缴获兵刃、破甲熔炼的杂铁为主料,掺了些新采的矿石炼出的铁水,谈不上精良,但胜在量大皮实,工艺简单。

张炼也激动的看着。

“这些东西的销路,全是靠山西来的商帮。”

“他们几乎有多少要多少,借口是边民生活艰难,边军后勤紧张急需新锅补充。”

“这些东西,他们运回去,一部分发给隶属的屯堡军民收取人心,一部分直接卖给草原上的部落。”

“鞑子也缺铁锅,山西那帮人,左手从咱这儿低价买走大黑锅,右手运过边墙,转手卖给那些与俺答部有联系的部落商人,交易完,这些商队返程时往往便顺道捎来我们采买骏马!”

“我们黑袍军……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个有点手艺的锅贩子。”

锅贩子?

阎赴忽然笑了。

天下人皆在利用我!

都把我黑袍军当成了棋盘上的劫材,当成了熔炉边拉风的苦力。

欲以我为炉火,熬炼他们的富贵。

吾阎赴便以这天下为砧台,锻打我的开天刀锋。

看是谁的火,焚谁的枷。

看是谁的锅,烹谁的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