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进大明,比考进大明容易 第330章:火铳迭代之前

();

村民们惊慌失措,有的赶紧关门闭户,有的慌忙将仅有的粮食和值钱物件藏进地窖或炕洞。

村民李疙瘩却比别人多了一份心思。

他家中,此刻正藏着一名黑袍军的传讯兵小陈!

小陈是昨夜冒死穿过明军封锁线,来传递风陵关指令和收集周边情报的,因天色已亮不便行动,暂时藏在李疙瘩家。

“快!小陈哥,快下地窖!”

李疙瘩焦急地拉开墙角隐蔽的地窖盖板。

“朝廷的狗兵来了,见着你们的人,肯定下死手!”

小陈脸色凝重,也不推辞,迅速钻入阴暗潮湿的地窖。李疙瘩的妻子慌忙将几捆柴草堆在盖板上做掩饰。

刚收拾停当,村口就传来了马蹄声和士兵的呵骂声。

明军骑兵冲进村子,开始挨家挨户砸门搜查。

满脸横肉的总旗张彪带着几个兵丁,踹开了李疙瘩家的破木门。

“老东西!家里藏没藏黑袍贼的探子?!粮食都交出来!”张彪瞪着眼吼道,手中的腰刀不耐烦地拍打着门框。

李疙瘩点头哈腰,陪着笑脸。

“军爷明鉴!小老儿家里穷得叮当响,哪敢藏什么探子啊,就这点糊口的粟米,军爷们行行好。”

他颤巍巍地指指桌上那半袋明显不够一家人吃的粮食。

张彪狐疑地扫视着屋内,目光最终落在那堆略显突兀的柴草上。

乡村土院之中,张彪用刀尖拨了拨柴草。

“这下面藏的什么?”

李疙瘩心里一咯噔,强装镇定。

“没什么,就是些烂柴火......”

“滚开!”

张彪一脚踹开李疙瘩,示意手下。

“掀开看看!”

两个兵丁上前粗暴地搬开柴草,露出了地窖盖板。

“地窖?”

张彪眼中闪过一丝狞笑。

“好啊!老东西,果然有鬼!打开!”

李疙瘩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抱住张彪的腿哭求。

“军爷!下面就是些过冬的烂菜,开了可就都坏了......”

他越是阻拦,张彪疑心越重。

“滚!”

他一脚踢开李疙瘩,亲自用刀撬开盖板。

地窖里黑黢黢的,一股霉味涌出。

“里面的人!给老子滚出来!不然放火烧了!”

张彪朝下面吼道。

地窖里寂静无声。

小陈屏住呼吸,紧握着手里的短刀,准备拼死一搏。

张彪没了耐心,对一个兵丁下令。

“你!下去看看!”

那兵丁有些不情愿,刚探头下去,忽然,小陈猛地从黑暗中窜出,一把将其拽倒,同时另一只手掷出短刀,直取张彪面门!

张彪吓了一跳,慌忙闪躲,刀锋擦着他的脸颊飞过,钉在门板上嗡嗡作响。

“他**,真有逆贼!”

张彪惊怒交加。

“给我拿下!”

外面的兵丁一拥而入。小陈身手矫健,但地窖出口狭窄,很快被几杆长枪逼住,乱枪刺中,倒在了地窖口。

张彪惊魂未定,抹了把脸上的血痕,恶狠狠地转向面如死灰的李疙瘩。

“老杂碎,竟敢私藏逆贼,还敢行刺官军!说,还有没有同党?!你们村还有谁通贼?”

李疙瘩看着小陈的尸体,老泪纵横,咬着牙一言不发。

“不说是吧?老子看你能硬到几时!”

张彪彻底失去耐心,挥刀便砍!

血光迸溅!

李疙瘩惨叫一声,倒在了血泊中。

“当家的!”

李疙瘩的妻子哭喊着扑上来。

“嚎什么嚎!一家子逆贼!”

杀红了眼的张彪反手一刀,又将妇人砍倒。

惨叫声和哭喊声惊动了邻里,但村民们敢怒不敢言,只能躲在自家门缝后,恐惧而又仇恨地看着这一切。

张彪带着手下,洗劫了李疙瘩家所有能带走的东西,扬长而去,继续去祸害下一家。

然而,劫掠杀人并未让村民屈服,反而点燃了积压已久的仇恨火焰。

李疙瘩一家的惨剧,如同野火般迅速在周边村落传开。

消息传到风陵关内,黑袍军负责传讯的班长赵莽闻讯,悲愤交加。

当夜,赵莽带着几名精锐手下,秘密潜入李家坳,找到了几位村中尚有血性的青壮。

在一间昏暗的土窑里,赵莽咬着牙。

“乡亲们都看到了!朝廷的官军,比土匪还不如!他们不给我们活路!黑袍军为咱穷人争田争地,他们就要赶尽杀绝!李疙瘩一家死得冤!我们不能任人宰割!”

一个叫铁蛋的青年猛地站起来,眼睛通红。

“赵大哥!你说咋办!俺跟你们干!大不了拼个鱼死网破!”

“对!拼了!”

其他几个青年也纷纷响应。

赵莽重重点头。

“好!是条汉子!明军势大,我们不能硬拼,但他们分散出来抢粮的小股队伍,就是我们的目标!我知道他们常走的几条路......”

很快,一场残酷而无声的报复开始。

熟悉地形的村民,成为了游击队最好的眼睛和向导。

他们利用山沟、树林、夜幕作为掩护。

一支十人的明军征粮队,在返回大营的偏僻小路上,突然被从两侧山坡滚落的巨石和乱箭袭击,全军覆没,抢来的粮食被夺回。

一名落单的明军哨兵,深夜在哨位上被人用割草的镰刀从背后抹了脖子。

两个明军士兵在村里偷鸡时,被埋伏的村民用锄头和柴刀打死......袭击事件越来越多,手段越来越狠辣。

明军士兵们发现,这些看似温顺的刁民,一旦被激怒,会变得如此可怕。

他们不敢再轻易小股外出,巡逻时也提心吊胆,看每一个村民的眼神都充满了警惕和恐惧。

明军外围的巡逻和补给线变得极不安全,士兵们风声鹤唳,疲惫不堪。

一时间,大军未动,后方竟已开始糜烂。

大明军帐内,谭纶对着地图,眉头越皱越紧。

他对身旁的高拱开口。

“肃卿,情况不对,黑袍军据关死守,像是在拖延时间?”

高拱点头,神色凝重。

“确实蹊跷,阎赴用兵,向来讲求出其不意,如此被动固守,不像其风格,莫非其主力并不在此?或另有图谋?”

但他们的疑虑,在仇鸾等主战派和巨大的攻城压力面前,暂时被压了下去。

杨博虽也有疑心,但大军已动,箭在弦上,首要任务仍是攻克风陵关,至少要保持强大压力。

就在这僵持阶段,阎玄再次秘密潜入了监军太监黄三的大营。

黄三见到他,简直喜出望外。

“如今这局面,贵军是何打算啊?这仗还打不打了?”

他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功劳和交易。

阎玄故作沉重地叹了口气。

“公公明鉴,我家阎大人本欲与杨博一决雌雄,趁机给公公一些诚意,然关城险峻,贵军势大,强攻之下,两败俱伤实非良策,阎大人之意,若能通过公公,与朝廷暂且达成某种默契,我军可让出部分无关紧要之地,换取招安谈判之机,当然,这首倡之功,必是公公您的!”

黄三听得心花怒放,仿佛看到加官进爵的圣旨就在眼前,他强压兴奋,眯起眼睛。

“好说!好说!阎大人也算是深明大义了,咱家必在陛下面前周旋一二,只是这诚意......”

阎玄心中冷笑,面上却诚恳。

“公公放心,诚意自然十足,眼下还需公公在杨督宪面前多多美言,暂缓攻势,给我军些许筹措诚意的时间,待时机成熟,必有厚报!”

“也好。”

黄三笑着点头,完全沉浸在不战而屈人之兵、独揽大功的美梦里。

阎玄悄然离去,看着身后连绵的明军大营和风声鹤唳的周边地区,嘴角露出一丝冷嘲。

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牢牢钉死在这风陵关前,等待着那场看似不可避免的决战。

而真正的战火,正在遥远的河南府悄然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