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0:开局拒绝去香江 第74章 过年了

去年八月十五,赵老六醉酒踹翻家里供桌时,供果滚落满院的场面又浮现在梁河涛眼前。

他当时只是蹲在门槛上抽烟,火星子把新做的千层底布鞋烧了个洞。

“可到底是亲戚......”

话没说完就被截断。

“屁的亲戚!”赵山花突然掀开被窝坐了起来,“从咱们开始修院墙开始,赵老六就开始横挑鼻子竖挑眼,各种找茬。

堂屋上梁的那天,几乎整个三社八十队的人都来帮忙了,就他把院门从里面锁的死死的,不帮忙不说,屎圈和猪圈提前好几天不丢土,当天那个臭啊,我到现在都忘不掉。

就他那种人,别说金涛了,惹急了我一个女人家都要跟他拼命......”

梁河涛突然小声地咳嗽起来,震得炕席下的麦草簌簌作响。

赵山花的手顿在半空,月光里闪过水光——如果去年八月十五梁金涛没有跟着张幸福他们胡作非为,赵老六绝对走不出自己家。

“睡吧。”赵山花突然吹灭油灯,“明儿就是年三十了,得早起,上坟、贴灶、蒸枣馍......”黑暗中传来衣料摩擦声,她把梁河涛搂进自己怀里。

院外老槐树的影子在窗纸上摇晃,风声里夹杂着遥远的狗吠。

梁河涛望着因为炉子里的热气而微微起伏的报纸顶棚,想起分家时金涛把最后半袋白面塞给他,自己啃了半个月洋芋。

他忽然听见妻子梦呓:“开春......给金涛纳双棉鞋......”

四十八军户乡的年,其实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

废弃的磨坊空地自发形成年货市集。

王麻子的炒瓜子论碗卖,李货郎的摔炮用旧报纸包成三角包。最热闹的是写春联的摊位,老先生把红纸铺在磨盘上,笔锋扫过时惊得觅食的麻雀扑棱棱飞起。

杀年猪那日最热闹,猪嚎声引来半村人围观,孩子们抢着用麦秸接猪尿泡,准备加工后吹鼓了当皮球踢。

没有包产到户前的几位老把式早在腊月二十八就把红纸剪的“槽头兴旺”贴在驴槽上,给骡子鬃毛扎红布条。

美其名曰“换新装”。

腊月三十的天刚泛鱼肚白,各家厨房就腾起白茫茫的蒸汽。

白家的几个表婶子家的枣馍要叠七层,每层都得捏出十二个褶;赵家五表叔爷家的油饼在铁锅里滋啦作响,面香混着胡麻油香飘过三个巷口。

几家联合的,蒸笼摞得比娃娃还高,笼布缝隙滴下的糖水在雪地上结成琥珀色的冰溜子。

老父亲提着芨芨扫帚扫院子的声音似乎才消失,梁河涛就听见院门外铁锨刮地的声响。

他披着棉袄推门一看,梁金涛正把架子车轱辘上的冻土往下敲,车板上整整齐齐码着五捆上坟用的纸钱和黄表纸等物。

“哥,把供菜装筐里。”金涛哈着白气,从车把解下麻绳捆的猪头肉,“小虎呢?让他把酒瓶提上。”

东边梁金水家传来竹扫帚划拉房檐的沙沙声。

梁丰年踩着积雪往二儿子院墙上挂红灯笼,老羊皮袄后襟沾着扫下来的冰溜子。

他冲拉着提着东西慢慢走过来的两个侄儿子喊:“我给你爷存了点东西,一会儿走的时候别忘了!”

太阳爬上堡子山头时,四个梁家人踩着咯吱作响的雪路,穿过中街,拐上白家巷子,到边墙湾,沿着刘家嘴子往祖坟走。

年纪最轻的梁金涛扛着铁锨打头,梁小虎小心翼翼提着酒瓶,梁金水的丫头梁小丫拉着父亲的手,红头绳在风里飘得像团火。

梁河涛、梁金来、梁金水三兄弟手里都装纸钱的竹篮。

到了官公岘,已经有很多村人在给先人上坟。

“给太爷爷磕头要响!”

梁金水一边对梁小虎和梁小丫说,一边往冻硬的坟头洒烧酒,酒香混着纸钱灰在坟圈里打转。

梁金涛往火堆里放纸钱的时候,看见不远处张幸福爸**祖坟冷冷清清,连个供果渣都没见着。

这边梁丰年、梁福海老哥俩正给儿子们扫院子。

芨芨草扎的扫帚划过土墙,惊得麻雀扑棱棱飞起。

梁福海往梁河涛新房檐下撒了把麸皮,这是给鸟雀们留的过年粮。

隔壁王婶隔着矮墙喊:“老梁老哥,你家浆糊稠不稠?借碗使使!”

“在灶王爷跟前供着呢!”梁丰年笑着应声,顺手把梁金水院门上的旧门神撕下来。

褪色的秦叔宝画像卷着边,露出底下“1989”的铅笔字。

不用问,肯定是梁小丫的墨宝。

王桂英挎着竹篮往梁来水家走,今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轮到在梁金来家吃。

因为今天要迎灶神,从腊月二十三后就冷清的厨房里面重新热闹起来。

案板上摆着两指厚的肥膘肉,黄玉芬正拿火钳燎猪毛。

“二嫂,肋条剁几指宽?”

她撩起围裙擦手,案板底下压着张揉皱的菜单——那是用梁小丫的作业本写的。

“三寸!”王桂英把带来的干辣椒倒在笸箩里,“你二哥昨儿打了些菜籽油,炸油饼炸丸子管够。”

她瞥见灶台上新买的铝蒸锅,锅盖上还系着早就褪色的红布条——这是黄玉芬娘家陪嫁的稀罕物。

赵山花把自个家的厨房收拾干净整齐之后,提着竹篮一脚跨进梁金涛家院门就撞见热气腾腾的厨房。

赵秀芬蹲在灶口添柴,大铁锅里咕嘟着整只公鸡,笼屉上码着二十八个月牙形的花馍。

未来的人民教师梁金花有模有样地学着炸油饼。

“嫂子,酸白菜拿了没有?”赵秀芬见大嫂来了,就起身她解下头巾当围裙,“金涛临出门叮嘱我说今晚上的年夜饭一定得有酸菜粉条肉。”

梁金涛家的堂屋里,八仙桌已经支起来了。

迎门的供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五个小碟子。

等梁河涛他们上坟回来,这五个小碟子里面就会放上炒花生、瓜子、油饼、冻梨等物。

然后开始分别给堂屋、院子、大门、厨房四个地方上香,一直持续到年罢十五了。

到了正式吃年夜饭的时候。

还会放上五个摞成塔形的枣馍,三碗冒尖的酸菜粉条肉。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