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词条融合,改天换命 第185章 出征宛城,曹彦动起了“小心思”

();

司徒府中,气氛三分凝重七分热烈。

曹操麾下的文武官员齐聚一堂,就连夏侯惇、夏侯渊、鲍信等镇守各个郡国的将领都已到场。

新近加入曹操阵营的张辽、徐晃等武将,更是个个精神抖擞,摩拳擦掌,他们渴望在曹操面前一展身手,证明自己的能力,为自己拼一个前程似锦。

而曹家的年轻后辈曹昂、曹休、曹安民,也都憋着股劲儿,期盼着能在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事中崭露头角,为曹家后辈争光。

曹彦站在曹操下首第一位,赵云、夏侯兰、陈到等人则站在武将队列中,神色颇为淡定。

他们之前在迎天子的行动中已经大放异彩,风头出尽。这一次,曹操应该会把立功的机会留给其他人,他们也就不主动去凑这个热闹了。

若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曹军大军出动,部队刚抵达淯水之时,张绣便会率众投降。这场所谓的战事或许根本不会出现交锋,便会以和平的方式结束。

随后,曹操因为睡了张绣的婶婶,激怒了张绣,导致其突然反叛。

麻痹大意的曹操,被张绣杀得一败涂地,不仅自己狼狈逃窜,还痛失得力战将典韦。更惨痛的是,他还失去了自己的大儿子曹昂,就连侄子曹安民也未能幸免,让曹家元气大伤。

这就是老曹著名的“一炮害三贤”的故事。

想到这儿,曹彦回忆起了典韦的词条替换任务,

【任务:血怒心劫】

【任务达成条件:1、典韦随效忠者进入宛城,因张绣设宴设计醉酒失却双铁戟,仅能以短刀步战护主突围。典韦护送效忠者杀出重围,但却因陷入虚弱状态而自愿留下来断后。

2、你需要当众喊出:“典君,某从未视你为罪人……放下枷锁,为吾执盾而非赴死!”

3、任务完成之前,随身护卫不得超过三人,否则视为失败。】

【任务完成奖励:紫色词条*1(随机),随机兵器图纸*1(随机)】

【任务失败:词条固定为“不可替换”状态。】

曹彦翻出了典韦的任务,看着这些任务条件,心中不由得叹道:“这任务,分明是逼我踏入宛城啊!”

但他随即又转念一想,嘴角微微翘起:“随身护卫可以带三个人,可任务中没说不能带谁啊!”

“要是把赵云带上,说不定还能同时完成他的词条升级任务(2、赵云单人独骑面对敌军上万军队时,完成一次“七进七出”的壮举。)?!”

而且,曹彦现在可不是曹操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弱鸡。

如今有了典韦,再加上赵云,若是能把许褚也借调过来,到时候再为老曹小心谋划一番,此次宛城也不是去不得。

为了任务奖励,曹彦咬了咬牙,在心中暗道:“富贵险中求,干了!”

此时,众人皆垂手而立,等待着曹操发出指令,大厅之中安静得落针可闻。

曹操扫视了一眼麾下文武,随后缓缓开口说道:“西凉余孽贼心不死,竟敢占据宛城,对许昌虎视眈眈,威胁天子安危!”

曹操一开口,便给张绣扣上了一顶大帽子。

张绣之前曾随叔叔张济参与过劫持天子的行动,如今又屯兵宛城。

宛城距离许昌极近,天子刚刚迁都许昌,张绣便在这附近屯兵,其意图难免引人猜疑。

曹操这话说得有理有据,不管张绣如何辩解,在曹操的舆论主导下,他无疑就是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事实上,张绣军队驻扎在宛城,对曹操来说是真的如鲠在喉,不除不能安心。

随着曹操的话语落下,原本安静的大厅,此刻变得更加寂静无声。

曹操继续慷慨陈词,历数张绣的种种恶劣行径,言辞之间,满是对张绣的愤怒与不满。

最后,曹操背负双手,神色凝重,嗓音低沉而坚定地说道:“张绣罪不容诛,故本司徒决定亲率五万大军,前往宛城讨伐张绣!”

曹操的这一决定,有些出乎众人的意料。

大家原本以为曹操会派遣一员得力将领作为主将出征,却没想到曹操竟然要亲自挂帅。

这一下,主将的位置就没有了。

不过,主将之位虽然没了,但先锋、偏将等位置还是可以争一争的。

夏侯惇、夏侯渊等大佬,身份地位摆在那里,自然拉不下脸去争夺先锋、偏将这样相对较低的职位。

这对于许多新人以及曹家的后辈来说,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司徒,纯愿充作先锋,为大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曹纯率先站了出来,声音洪亮,言语间充满了自信。

曹纯乃是曹操的堂弟,曹仁的亲弟弟。

这些年来,他一直独自率领一票骑兵,为曹操东征西讨,立下不少战功。

但他手下的骑兵始终不超过两千人,几乎也都是以副将的身份随曹仁、夏侯惇等人出战,从未独自领兵,独当一面。

看着曹彦、曹仁等曹家兄弟们,都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威名远扬的将军,曹纯心中也渴望着有朝一日能像他们一样,出师征战,独当一面。

眼见曹纯拔得头筹,曹休和曹昂心中虽焦急万分,却因辈分较低,不敢贸然站出来与曹纯争抢。

而张辽、徐晃等新人,更是不敢与曹操的堂弟争夺这先锋的重要位置。毕竟他们初来乍到,在曹操阵营中根基尚浅,自然要更加谨慎行事。

曹操看着主动请缨的曹纯,心中颇为欣慰。

曹纯的能力,曹操自然清楚,智勇双全、指挥能力突出。

曹操微微点头,说道:“好!子和智勇兼备,乃我曹家子弟之楷模,此次便由你来担任先锋!”

“末将谢过司徒!”曹纯陡然得到曹操的应允,脸上浮现出了略显激动的笑容。

曹操接着又说道:“曹休,李典,你们充作先锋将军的副将,协助曹纯。战场上情况复杂多变,你们务必要小心谨慎,不可有丝毫懈怠。”

曹操怕曹纯经验不足,于是特意派遣了已经立过不少功劳,且老成持重的李典去辅佐他。

同时也让初上战场的曹休,去见见世面。

李典在之前的战事中,表现出色,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和沉稳的性格。

曹操看着曹纯和曹休,语重心长地叮嘱道:“若遇事不决,就多向昭义将军(李典)请教。”

曹纯和曹休明白曹操的良苦用心,他们齐齐向曹操和李典抱拳行礼,高声应道:“喏!”

通常情况下,大军出征会分为先锋、左右翼和中军等不同的队伍编制。

如今先锋之位已定,接下来便是左右两路偏将的位置。

张辽和徐晃几乎同时站了出来,齐声说道:“司徒,末将愿为大军偏将!”

自从在鄄城投降曹操后,张辽便一直跟随在曹操身边。

张辽武艺高强,谋略过人,且为人忠诚,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

这段时间的相处,曹操对张辽的能力和为人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心中对张辽十分喜爱和赏识。

徐晃则在护卫天子的一路上,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谋,他的表现不仅得到了众人的认可,还获得了曹彦“有周亚夫之风”的高度评价。

曹操因此对徐晃也颇为看重,觉得他也是一位值得信赖和重用的将领。

对于他二人的请战,曹操想都没想就答应道:“命张辽为荡寇中郎将,徐晃为振威中郎将,各领左右偏军!”

“末将遵命!”张辽和徐晃齐齐抱拳领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