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词条融合,改天换命 第136章 颍川陈氏

();

曹彦与卫臻从香水作坊出来,又来到了玻璃作坊。

作坊里,两位匠人正手持长铁管蘸取熔融的玻璃液,徐徐吹出带着气泡的器皿。

浅绿色的玻璃在烛火下泛着淡淡的幽光,虽然不如后世的那般晶莹通透,却已比时下的琉璃多了几分清亮。

“气泡难除,颜色也不正。”卫臻在一旁解释道,“匠人们试过用草木灰和石英砂配比,火候也调过许多回,但仍是这般模样。”

曹彦摆摆手:“无妨,慢慢来。这东西本就是水磨工夫,等提纯技术再精进些,或许能有转机。”

他心里清楚,现代玻璃工艺需要高温熔炉和精确配比,眼下能做到这般程度,已然是难能可贵了。

离开工坊时,才是巳时末。

趁着时间还早,曹彦翻身上马,直奔鄄城而去。

找到荀彧的时候,他此刻正在衙署中批阅文书。

见曹彦风尘仆仆而来,荀彧不禁笑道:“子安,你不待在陈留陪伴夫人,怎么有空到我这儿来了?”

曹彦也不客套,将工坊里香水调配所遇的困境,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荀彧听罢,放下手中文书,沉吟片刻后说道:“调香一道,讲究君臣佐使,岂容乱来?也罢,反正如今诸事已经走上正轨,我且随你走上一遭。”

二人快马加鞭,赶回陈留。

但抵达工坊时,却依旧还是快到亥时时分。

卫臻早已等候多时,见二人前来,赶忙领着他们直奔香水作坊。

工坊里依旧烛火通明。

眼下正值最紧要的关头,匠人们皆是连轴转地工作着。

不过工坊开出的薪酬高得离谱,这些工匠们倒也没有丝毫怨言。

荀彧甫一踏入香水作坊的大门,便紧紧皱起了眉头。

作坊里的气味杂乱无章,好似群魔乱舞,直叫人脑壳生痛。

“别驾,您来瞧瞧这些香水。”卫臻领着荀彧来到木架前。

荀彧逐一打开瓷瓶,细细品嗅。

凑巧的是,他拿起的第一瓶香水,正是沉水香。

刚闻了一点儿,荀彧的脸色便变得极为难看,说道:“胡闹!沉水香性烈,怎可单独成香?”

匠人们面面相觑,皆不敢言语。

荀彧转身看向卫臻:“取笔墨来。”

卫臻连忙令人奉上文房四宝。

荀彧提笔,刷刷在新纸上写下一串配方,说道:“依我这法子,试一试,注意加入其它香料的比例……”

匠人们依言而动。

荀彧亲自守在蒸馏炉前,看着水汽裹挟着香气升腾而起,而后冷凝成晶莹的精油。

他不时令人调整火候,用竹片蘸取精油嗅闻,直到满意地点头。

当第一瓶香水调制完成时,东方已泛起鱼肚白。

曹彦早就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睡着了。

卫臻坐在曹彦身边,头也是一点一点的钓鱼打瞌睡。

荀彧小心翼翼地将淡金色的液体倒入青瓷瓶中,轻轻摇晃。

刹那间,一股清幽的香气弥漫开来,前调是馥郁的花香,中调透出沉水香的醇厚,尾调则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麝香。

“好香!”曹彦冷不丁从睡梦中惊醒,忍不住赞叹道。

卫臻更是紧盯着瓷瓶双眼,双目放光。

匠人们围拢过来,纷纷惊叹不已。

他们从未想过,那些刺鼻的香精经过调配,竟能变成如此美妙的香气。

荀彧却显得格外冷静:“此香已成!不过调香之道博大精深,,今日不过是小试牛刀罢了。日后若要愈加精进,还得多琢磨香气的层次与平衡。”

曹彦连连点头,欣喜道:“文若,往后你若得空,便来帮匠人们调配香水。我单独给你开一份薪酬!”

荀彧摆了摆手,说道:“无妨,调香本就是我的爱好,能助你们一臂之力,便已足够。”

曹彦叹息道:“我本来打算给你十万钱一月的薪酬。毕竟以后还要不断研发新的香水,既然你不……”

不等曹彦说完,荀彧却话锋一转:“既如此,那就咱们说定了,十万钱一个月!”

“……”

十万钱一个月的薪酬,已然超过了一州州牧的俸禄,不要那可就是傻瓜了。

连旁边的卫臻都羡慕的说道:“府君,我现在学调香之道,还来得及吗?”

曹彦笑道:“你的鼻子要是能练得跟文若一样,我也可以给你开同样的薪酬!”

“好嘞!”卫臻喜滋滋的答应下来。

有了荀彧的指点,香水工坊的难题,算是解决了大半。

接下来,便是如何将这些产品推向市场,赚取真金白银。

众人移步到工坊的议事厅。

曹彦命人取来纸笔,将香皂、香水的成本和售价一一列出。

卫臻在一旁补充道:“香皂已有成品,香水虽刚研制成功,但量产不难。只是玻璃制品,还需些时日。”

荀彧点头,问道:“此三样物件,皆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子安,你当真不打算缴税?”

“大兄说了,除了新纸,我其它鼓捣出来的商品,均可免税。”曹彦咧嘴笑道。

“唉……主公若是知晓这些商品的利润,怕是肠子都得悔青了。”荀彧叹息道。

“哈哈哈!等他真后悔之时再说吧。”曹彦仿佛已经看到了老曹委屈巴巴的表情,顿时忍不住大笑出声来。

笑过之后,曹彦又说道:“商会开辟商路等事宜,此前因战争耽搁了下来,如今我打算重新开启。子廉正好对这方面有些经验,我打算让他来操持此事。”

这算是曹彦对曹洪之前投资军资的回报。

荀彧心里也明白,不管是商会还是商品,都是曹彦一手弄出来的。

把生意交给曹家人,总归比交给外姓人来得妥当。于是点头,算是认可了这一意见。

随后,曹彦对卫臻说道:“商贾之道,贵在奇货可居。留香皂和香水不妨出几款限量版,每月只出少量,吊足那些贵人的胃口。”

卫臻会心一笑,说道:“府君所言极是,属下正有此意。”

接着,曹彦说起了利润分配的计划:“我欲将一成利润留作家用,五成用于陈留郡的建设,四成分给股东,”他看向荀彧,“你觉得如何?”

“工坊和商品都是你操办起来的,自然有你说了算。”荀彧思索片刻,又说道:“不过,陈留郡各种制度、基建皆要从头开始,千头万绪,你忙得过来吗?”

“要不,你来帮我?”曹彦恬不知耻的问道。

荀彧伸手指向门外。

曹彦喜道:“你是让我去帮你般东西?”

“滚!”

“……”

闹归闹,荀彧还是正儿八经的提出了建议:“我会为你推荐一些人才,协助你处理政务,只是并无合适的主政之人。你既有识人之能,不如自己再去发掘发掘?”

说到**人才,曹彦第一个想到就是面前的荀彧,然后是未来的诸葛亮。

再往后,便是江东二张,张昭、张紘,

接着就是历史上被刘备征辟为豫州别驾的陈群。

而这个时期,刘备并没有被陶谦表荐为豫州牧,也就是说,陈群应该还在颍川!

想到这儿,曹彦向荀彧问道:“我听说颍川陈氏有一人名叫陈群,才华出众。你可认识此人?”

荀彧眉头一挑,回道:“陈长文在颍川一带颇负盛名,他的祖父陈寔曾评价他‘此儿必兴吾宗’。不过陈家乃是名门望族,他恐怕瞧不上咱们啊。”

“你荀彧不也是名门望族?”

“这……”

“有识之士,定能看出我曹氏的潜力!我打算去试试,你可愿与我同去走一遭?”

荀彧犹豫片刻,说道:“也好,许久未曾回颍川了,且与你回去看看。”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