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脸色难看,这些人,竟是暗塞不遂便明着来了。
青绿又接着往下说:
“姚二太太又说,那两个婢女都是她一番拳拳之心,她们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必能生养,如今送过来为太太分忧,不日必能诞下子嗣,记在太太名下省得外面的人对太太多有揣测,要是将来太太不想留着,她也包把人带走。”
“太太推脱了没收,姚二太太临走前,便又指着咱们院子里的人说,放眼望去尽是老仆,看着都不舒心。太太只当没听见,姚二太太走的时候就差甩脸子了!”
“今天来的这几个,都一个调调。她们知道让老爷把人放了没戏,便也不顾脸面,什么话难听,什么到太太跟前学嘴。”
“奴婢看着,她们便是想着太太身子不好,成心的。太太再怎么心志坚定,也经不住这些人一次一次的提这些。他们要把太太气出个好歹来,太太这位置空出来,老爷为了姐儿也得续弦。”
青绿越说越是义愤填膺。
林如海也气得直咬牙,捏紧了拳头。
人心险恶,想不到居然还能这般狠毒,但他又无法可想,终究一声长叹挥手,青绿躬身退出了屋内。
林如海又躺了一会,确定贾敏已经睡沉了,才把胳膊轻轻的从贾敏脑袋下抽出来,蹑手蹑脚的起身,往边上的书桌而去。
挑起灯芯,铺开白纸。
奋笔疾书。
写完,吹干墨迹,把信封好,出屋把信递给了青绿。
“快马送出去。”
~~~
船上。
“看好二姑娘,别让二姑娘近了船边,要是出了什么事,我揭了你们的皮。”
王熙凤厉声交代。
看着迎春的人全部恭恭敬敬的应声,迎春的奶娘打着油伞亦步亦趋紧跟迎春给她遮住日头,王熙凤才满意的转身进了船舱。
船舱里的贾琏一派闲适,身边摆着冰盆,边上放着一杯冰皮**,举着一串沁着水珠的碧绿玛瑙葡萄叼着吃。
王熙凤上前便把葡萄抢了,恨声道:
“二爷的妹子,倒要我天天照看着!要你这个当哥哥的何用!”
“能者多劳,说的就是我们**奶!再者,她大了,看到我就躲!还有啊,我就笑一笑,迎春跟前的几个小丫头就脸红!啧啧啧,长得太好看了,果真造孽!”
贾琏的马屁张嘴就来,同时又把自己夸了一顿。
王熙凤白了他一眼,也找了软榻靠着,边吃葡萄边问:
“以后不许笑!出去就给我板着脸!哪能便宜了那些小蹄子,再秀色可餐,那也是我的!还有,到底几天能到?船上着实没劲。连二妹妹这么耐得住性子的,都憋不住了。”
贾琏呲牙乐:
“是,**奶,小的遵命!还要四五天吧,我也没来过。说是不耽误着走,十几天就能到。对了,下个码头,我爹给的那些人有些要上船跟咱们一起走。”
王熙凤奇道:
“不是说在扬州城会合么?”
贾琏正色道:
“几百个生脸的人进城太扎眼,他们先分了那些进内宅的出来跟着咱们。”
王熙凤懂了,便点头道:
“行吧。总归有人可用,心里不慌。”
贾琏调笑道:
“你还会慌?我们家**奶不是应该只等着去扬州大展宏图么?”
王熙凤虚踢贾琏一脚,没好气道:
“自个提着自个的脑袋大展宏图?我倒成了座山雕!飞不动的那种,只能在地上划拉着走,回头让人把我炖了!”
贾琏大笑。
王熙凤嗔了贾琏一眼便也笑了起来。
这些天两个人在船上待着,也没地方去,把所有已知的事凑一起,也大概理出了头绪。
四个字概括一下,便是荣国府如今外忧内患。
外面的,王家,皇家,宁国府,甚至四王八公。
里面的,爵位爵产,王夫人,后继无人。
当初荣宁两府,整个贾家,一门两国公,荣耀至极,但也深知武将最怕功高盖主或在定国安邦后依旧把持兵权。
太上皇这个人,小时被太皇太后辖制,长大了便是乾纲独断,容不得老臣子多数几句。
作为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家,自然要有所表示。
于是从贾代化跟贾代善这一代,便定下了两府都要韬光养晦,弃武从文的大方向。
连孩子们取的名字都是文字旁。
四个男孩,贾敷,贾敬,贾赦,贾政,全都读书,不入军中。
这四个人里面,贾敷早夭,贾赦不爱读书,贾政死读书,也就贾敬最后读了出来,考中进士。
贾代善的早逝,有没有问题,长辈不说,贾琏跟王熙凤无从揣测。
但贾代善死后,贾王两家便迅速联姻了。
贾家唯一剩下的,由贾代化把持的京营兵权转给了王家,贾家直系再无一人在军中任职。
王子腾坐稳京营不久,贾代化也没了。
这着实让人浮想联翩。
是真的短命,还是皇家,或者王家?
贾代化没了之前,贾敬已是考中进士,跟前太子关系一向不错,只要在朝堂中历练几年,分明可以成为下一任皇帝的肱股之臣,并带领整个贾家在朝堂占有一席之地。
可却平地生风波。
前太子折了,折在太上皇手里。
自此,贾家文字辈男孩算是全军覆没。
文字辈男孩子不行,女孩子比他们还悲催。
文字辈的女孩子也是四个,除了贾敏,都是庶出。
太上皇那会,女孩子皆从父辈荣耀论出身,并不像这会已经有人开始讲究嫡庶之分,于是贾敏的三位姐姐都是高嫁。
嫁的最好的一位姑姑是贾代善的姨娘所出,做了北静郡王的侧妃。
女人也有女人的战场,便是生孩子这个亘古不变的难关。
这三个人,老太太提过一嘴,说最小的那个去世时才二十一岁,生孩子的时候难产,一尸两命。
其他两个具体如何死,什么时候死的,贾琏以前也没留意过实在想不起来,反正到了这会,几个姑姑已经全都不在了。
贾敏是最小的一位,也是仅存的一个,如今深陷淮扬。
文字辈各种出问题,到了玉字辈,也没消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