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位本来应该是他的,怎么可能让别人抢走?
谁敢抢,就得死。
“王宫里还有军队么?你敢不敢出去?”
老国王瞪了一眼大儿子。
这个大儿子志大才疏,还特别固执。
“父王,她都打到门口了,让我带兵出去吧。”
大王子喊道。
心想,从里面杀出去还行,但自己一个人杀出去,能冲到军营么?
“你还要不要王位了?”
老国王冷笑。
说完,转身就回了宫殿。
大统领对大王子一拱手,也跟着进去了。
大王子一下子愣在那里,嘴角不受控制地**,眼神更冷了。
他死盯着父王的背影,深吸一口气,也跟着进了宫殿。
一进去,就看到父王扔在地上的一份圣旨,还有一句冷冷的话。
“想要王位,自己去争取。”
大王子没说话,弯腰捡起圣旨。
以前调动一个军营的军队,有一万多人。
现在他妹妹也才收买了一个军营,八千多人。
如果他能调动这支军队,就有可能压倒妹妹。
但是……
从王宫到军营这段路,万一被妹妹发现了怎么办?
“如果你连这都不敢做,就老老实实地把王位让出去吧。”
老国王虽然年纪大了,但眼睛没花。
他看大儿子这副样子,心里有些不确定王位是不是应该传给他。
他对当前的**其实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高贞善竟然敢对他发起**。
老国王想测试一下大儿子,所以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否则早就下令剿灭**了。
“父王放心,我一定会平息这场乱子的!”
大王子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
虽然心里不满,但现实摆在那里。
他知道父王不会轻易帮他。
同样的,也不会帮妹妹,让他们兄妹自己解决王位问题。
如果他赢了,王位就是他的。
如果输了……
也不一定是妹妹的。
毕竟,高句丽从来没有女人当王的先例。
想到这里,大王子转身走了。
宫殿内,老国王盯着儿子的背影看。
“王上,大公主背后有大唐撑腰,还有一千火铳军呢。”
“咱们是不是得先联系一下西突厥,弄点火铳来保保平安?”
大统领建议。
他这个大统领,本职是保护王上。
但和他那些只会打仗的同僚不一样,他平时还会给国王出出主意,算是国王的智囊团成员之一,能文能武。
“你说得对。”
国王点头。
“你去告诉首相,让他联系西突厥,就说我高句丽需要火铳。”
高句丽在支持西突厥造火铳的国家里,出资源是最多的。
西突厥等国家都没有自己的大铁矿,想要支持造火铳难度很大。
所以在这些国家里,出资源最多的就是高句丽了。
“好的。”
王宫大统领应了一声就走了。
宫外。
高贞善虽然在搞造反,但对宫里的人来说一点影响都没有。
派人出宫根本不是问题,这也是老国王不担心高贞善的原因之一。
西突厥吞并了**厥的一部分地盘后,国土和高句丽接壤。
所以高句丽的人要进入西突厥很方便,只是去王城要花点时间。
跟着高贞善的,有十多个年轻人。
这些人都想追到高贞善,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或妾室。
“公主,你这是在玩火啊!”
“公主,算了吧,我们帮你求情。”
大家围着高贞善,一个劲地劝。
但是,高贞善就轻轻摇了摇头,没听他们的。
箭已经搭在弦上,后面还跟着一千火铳兵,现在想收手也来不及了。
太迟了!
“公主,算了吧!”
远处又跑来一个挺帅但个头不高的男人,只比高贞善稍微高点。
他在追求者里个头没什么优势,但大家还是给他让开了一条道。
因为他是首相的儿子,头号贵公子。
“不可能。”
高贞善就说了这么一句。
这时,四周的士兵开始聚集,高贞善召集的军队正式集合。
“你们都是我喜欢的人,别让我难做。”
“要么都让开,要么跟我一起造反。”
高贞善没说太多,就这两句,人群就散开了。
追求者们互相看了看,心里纠结得要命。
为了一个女人去造反,他们不至于那么傻。
但要是她成功了怎么办?
大家心思各异。
看着高贞善要走,竟然有人动了心。
十多个追求者里,竟然有七八个豁出去了,跟着高贞善一起走。
高句丽首相的儿子看着这一幕,气得直跺脚,但不敢跟上,只能赶紧回家告诉他老爹。
这时候,高句丽的大王子也开始行动了,离开王宫,带着亲信直奔军营。
高句丽国内要造反了。
信使已经到了西突厥的王城,找到了阿史那俄罗。
信使找到阿史那俄罗之前,李恪已经给尉迟敬德写了信。
“什么?西突厥竟然有了火铳?”
尉迟敬德气得够呛。
要不是信里还有李恪的安排,他当时就想去收拾西突厥了。
信里没明说,但很明显,西突厥的火铳是从他那里仿造出来的。
都是因为他,大唐的强力武器流出了国门,以后大唐要面对一个强大的对手了。
“将军,西突厥有火铳了?!”
薛仁贵惊讶地说。
他当然知道火铳的威力。
西突厥要是也有了火铳,他们这些驻扎在西突厥的人不就危险了?
他们现在就靠火铳镇压西突厥。
如果西突厥也有了火铳,他们就没有优势了,要是围攻他们,会比上次更可怕。
“是的,陛下已经有了对策。”
尉迟敬德沉声道。
信中,李恪让他撤退,退到高昌边境城,和李勣等人汇合。
现在高昌国的边境之城大概有五万大军,他现在手中也是五万大军,集合之后就会有十万大局。
十万大军,如果愿意的话,横扫整个高昌国甚至西域都不是问题。
薛仁贵一听到李恪有了对策,当即心定。
在大唐将士们的心中,李恪就是一尊定海神针。
有李恪的安排,薛仁贵就不在担心西突厥有火铳一事。
“此乃机密,我们先转移战线再说。”
尉迟敬德没有告诉薛仁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