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朕认错了把电交出来 第232章 设局

“**,本王要定了。”

松赞干布露出满意的笑容。

他并不是真想和大唐开战,目的是**。

“王上,是否要通知其他几国?”

大相问道。

王上真是不世奇才,统一了吐蕃。

如今还能跟大唐开战,未来拿下大唐指日可待。

中原,传说是富得流水得地方,将成为吐蕃的后花园。

“这么大的事情,能不通知?”

“按照原计划,各国准备好军队,只要先锋军出现,立即动手拿下。”

“无论付出怎么样的的代价,都要夺得**。”

松赞干布沉声道。

吐蕃骚扰大唐,是和吐蕃合作的几个小国讨论出的结果。

吐蕃地势高,大唐军队想要杀上来不容易,所以诸国选择吐蕃开战。

其他国家都会盯着这场战争,吐蕃想要从这场战争中获得所有好处,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还不如好处一起分。

而吐蕃也需要这些国家支持,才敢和大唐有摩擦。

“是。”

大相离开。

召集与其他合作国家的代表开会。

“李勣的先锋军马上就要到边关了。”

“到时候我们按计划行事,吐蕃假装退军,你们就埋伏在周围。”

“李勣的先锋军一来,你们立刻围上去,将他们彻底留下。”

大相语气坚决。

他们本来的打算就是引诱敌人出来。

不过他们不是配合边关的军队,而是配合大唐朝廷派出的军队。

只要把大唐军队留下,**、爆炸箭矢就归他们了。

当然,留下的是尸体,他们不需要俘虏。

“明白了。”

各国代表齐声回答。

吐蕃作为老大哥的地位,他们也逐渐接受了。

当然,只要利益不冲突,大家都很尊敬吐蕃。

“各位,还有件事得提前说清楚。”

“我们吐蕃在这场计划中,付出的肯定是最多的。”

“所以分到火器的时候,吐蕃得要三成。

大相的目光扫过在场的各国代表。

他注意到,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不少代表的表情都变了。

“三成……首相,是不是有点多了?”

有人不满地提出异议。

那是薛延陀代表。

在这些国家中,薛延陀的实力最强。

要不是吐蕃地形险要,薛延陀可能早就骚扰吐蕃了。

“确实,是不是多了点?”

其他国家也提出了质疑。

听说先锋军只有五千人。

如果五千人都装备了火铳、**,吐蕃拿走三成,剩下的各国平分,每个国家只剩百来份。

而且战争中肯定会有损失,连百来分都不一定能分到。

“没错,是多了点。”

“吐蕃多拿一些,我没意见,但三成太多了,两成吧。”

有人脾气不好,声音大了点。

大相看着大家的表情,没有生气。

因为他早就预料到分配不均的问题。

“这样吧,吐蕃可以只要两成,但这段时间吐蕃的粮草和牺牲的士兵,你们几个国家得补偿,怎么样?”

大相平静道。

“首相大人,你们这段时间确实付出了很多。”

“但真正要付出的,是不久后对大唐先锋军的包围。”

“到时候,是我们六国的士兵拼命把敌人留下,我们的付出也不小。”

还是有人不满。

对大相的分配方案同样不满意。

两成已经很让他们难以接受,还要他们补偿,太过分了。

而且,前期的付出还算不了什么,后期才是真正的考验。

“这么说,大家都不想合作了?”

大相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眼神里透露出一种不惜一切要达成目的的决心。

诸国代表并不害怕。

不过,他说的那番话,倒是让他们深思。

这里是吐蕃,大唐要是动手,也得在吐蕃的地盘上。

要是他们不合作,那些火器就全归吐蕃了。

说不定只有吐蕃会遭到大唐的反击。

但靠着吐蕃的地形,大唐短期内也打不进来。

吐蕃就可以趁这个机会,造出更多的火器,成为大唐之外的另一个强国。

对他们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那就按首相的意思办吧。”

新罗代表先开口了。

其他国家的人一见,也都慢慢低头。

现在也只能这样了,等战争开始再想别的办法。

“多谢各位。”

“那就祝我们合作成功!”

大相露出个狡猾的笑。

他端起茶杯,和大家碰了一下。

各国代表也都笑了,纷纷表示合作顺利。

会议结束后。

各国代表都去集合各自士兵。

……

边陲,戎州。

这就是吐蕃经常骚扰的边关。

现在,吐蕃的大军已经集结了三万多人。

如果是三万步兵,那倒不用太担心。

但都是骑兵。

整整三万的骑兵,数字挺吓人的。

戎州的守城将领留在城里,偶尔出去发泄一下怒火。

“三万骑兵,真看得起我们戎州。”

守城将军冷哼一声。

这段时间他一直以防守为主。

不然,这些骑兵足够把城里的人全压倒。

一旦城门被攻破,才是真正的大麻烦。

大唐有能力抵挡这些骑兵,但需要时间。

百姓可等不及朝廷的援军,就要被敌国的骑兵践踏了。

“将军英明。”

副将在旁边拍了个马屁。

他看着下面那些叫嚣的骑兵,心里有点不安。

如果这些骑兵硬是要攻城,戎州的压力够大的。

“不用慌。”

“朝廷的军队来了,我们也能喘口气。”

将军淡淡地说。

他已经得到了消息,朝廷的先锋军先会抵达。

“是哪位将军带队?”

副将一下激动起来。

有援军就好,终于可以放心了。

“现在只有李勣带五千骑兵。”

将军并没怎么笑。

五千骑兵,想把眼前的三万骑兵打退是不可能的。

但自保肯定没问题,这点不用愁。

可以说是放心了,但也不能完全放心。

“李勣?”

副将皱了皱眉。

这个将军他也就是听说而已。

对这个将军不太了解。

“李勣将军在武德年间可是个有名的猛将。”

“不过贞观年因为一些事一直没被重用。”

“后来现在的陛下上台,他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主动请缨做了先锋军。”

将军解释。

作为守城将军,对这些老资格的将军都有些了解。


本章换源阅读
X